在新疆的时候,一起自驾的90后姑娘问我,你是如何结婚10几年还可以这么自在的?她说自己在恋爱里,遇到太喜欢的就不自信,会被对方虐,对不喜欢的又心生嫌弃。
我觉得这是大多数女性在情感里会遇到的情况,高配会被虐,低配就嫌弃。
我很多已婚的女性朋友,当年也觉得自己挑选的伴侣条件不错,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即便对方赚钱能力比自己强,但看着他发福的身材,不再少年感的心智,也逐渐走向了嫌弃。
研究心理学10几年,这个看起来很普遍的想象,底层却有一个很深刻的原因,那就是通常这样的感情里,男女都是博弈、竞争、比较关系,相爱相杀,而不是真正的伴侣关系。
人是如何变成相爱相杀呢?
很多女性从小耳濡目染的家庭生活里,看到的都是母亲的计较和计算,时刻在比较,谁更有价值。
如果家里有男有女,妈妈会暗自要求,女孩要比男孩更懂事、更体贴、更能干,才会被高看一眼,才觉得你是更好的。
不和亲生的比,也会和亲戚家的比,周围的男孩比。
与父亲之间,很多母亲也从不表达和表现两个人的感情,摊开讲的总是,父亲赚钱不够,在外面能力不够,在家还不做家务,脾气不好,情商不够,不会哄人,这样的男人,不值得被不尊重。
这种思考模式,一旦植入到心智里面,那么,等激素的荷尔蒙褪去之后,关系里就没有亲密了,而是互相伤害。
女性一方面会期待自己比男性更好,使劲表现,这样才会感觉自己在感情里更有价值。
可一旦证明了自己更好,发现了自己能力好似更强之后,就不再尊重男性,走向了嫌弃的能量。
明明当年选的并不是不中用的男人,但用着用着,就好像变成了和爹一样的废材,而且自己的能量越来越像妈,这就是原因。
在我做过的心理个案里,我见过很多很能干的女孩,都从骨子里不尊重父亲,并且认为母亲婚姻的悲剧,都是父亲造成的。
但我让他们描述父亲的时候,她们才发现,其实自己并不了解亲生父亲,甚至都没有试图去了解过,大部分事情都是妈妈说的,身为子女,本着对妈妈的忠诚,就百分比接受了。
直到自己被生活所折磨,关系里的幸福感极低之时,才想来一探究竟。
这篇文章并不是想为男人们推脱,我也曾经非常讨厌我的爸爸,高中叛逆期时,甚至到了在家都躲着,根本不想见到他的程度。
但我到了这个年纪,回顾过往,才依稀想起来一些生活的零星片段,在我儿时,也曾有过一些温馨的碎片记忆,那时候我还是小女孩,还是能感觉到爸爸的爱护和宠溺。
转折点常常发生在中年,男性因为压力而在生活里选择了逃避和沉默,而女性的要强,让她们在生活里也早就疲惫不堪,根本没有多少能量。
于是两人就走向了敌对,日益互相指责。
但印象中,我爸从来没有在我面前说过我妈的坏话。与之相反,我却是经常能听到我妈的诸多不满和抱怨。
在这一点上,大多数家庭都是不公平的,妈妈在生活家务里的付出,被孩子显而易见的看到,而父亲所做的付出和努力,是不被看见,也无人诉说的。
久而久之,妈妈的受害者面目,深入孩子的内心。
而你一旦相信了这个剧本,就会无意识的拥抱“受害者”的心态,好像自己变成了一个从来没有感受过爱的小孩,原生家庭就是一个心中充满怨气的妈妈,和一个无能且笨拙的爸爸。
当然,我也见过很多案例是,父亲能干且极端大男子主义,而母亲懦弱卑微,一辈子不敢按照自己的心意活,这样的情形下长大的女孩,要么极度讨好,要么十分厌男。
不管是哪个剧本,都是不相信感情的剧本,都是沉重的,都承接了很多抱怨和不满。
在这样的剧本里,关系到最后,就是没有什么情感流动的,因为你在深深的“受害”的感受里。
而受害者,一定会培养出内疚者,伴侣因为内疚而越来越虚弱,孩子也会觉得不管怎么做都对母亲内疚。
可习惯了之后,一旦发现可以通过内疚而让对方屈服和妥协,就会无意识的越陷越深。
也就是一方面因为掌控而感到安全,另一方面却嫌弃对方的虚弱。
更可悲的是,一个执着于受害身份的人,不管怎么做都高兴不起来,这又让内疚的人深感无力。
这种局面,就会逼他人从关系里逃离。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一门心思想要讨好父母,回家几天后,却实在受不了那个无力感,赶紧想要逃离这个家的原因。
而我自己能获得自在感受的原因,就是我从这种“受害”的情绪里走出来了,不会因为一点委屈,或者眼前的付出,就跟妈妈的怨气链接在一起。
不承接这个苦的剧本,也就不会再内疚,也不会再感到无力。
不可否认的是,上一代女性里,的确少有在婚姻里获得爱的感受,她们渴望的被心疼、被呵护,是没有得到。
但与之公平的是,她们也不懂爱,更多的都是在做体力上的付出,而不是情绪价值上的给予。
可是,“没有爱的感受”是公平的,两个人都没有得到。都不过是生儿育女的工具人,都为这个家庭牺牲了“情感上的满足”。
这是他们的选择,是他们重复了上一代人的相处模式。
然后,他们唯一的满足,就变成了去获得其他人的尊重。
兄弟姐妹的尊重,朋友的认可,同事的尊重等等。
于是,很多资源,就莫名其妙倾斜给了外面,这就又造成了关系之间更深的矛盾。
这样的故事,在上一代的生活里,也真的比比皆是。
说到底,这根本就背离了人需要感情的初衷,明明需要对方,却谁也给不了爱。
在10几年前,我就在书里写过,爱是一种能力,是需要学习的。
学了这么多年,我依旧在学。
人需要爱,最本质的渴望,是我们希望在这里面得到好的感受。
每个人都一定有优点和缺点,可我们希望在感情里,缺点是被忽视的,更多的是看到“我是好的,我是棒的,我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总希望他人能给自己这样的体验,可自己却给不了自己。
很多朋友跟我坦诚,她们妒忌那些比自己活得轻松的人,更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活得更累、做得更多,却没有更好的结果。
因为,她们学会了用比较、计较这些利刃,不断谋杀正面感受。
你嫌弃我,我嫌弃你,在一起就是相互伤害,而且捅的刀子,杀伤力远比其他人更精准、更深。
然后,彼此把彼此变成了更不自信、更糟糕的人。
我曾经深刻感受过这种体验,如今,我不希望把这些用在我的孩子、伴侣身上。
我不会把我的孩子和他人比较,在我眼里,他们就是独一无二的,都自带自己的天赋技能点。
我也不会陷在自我伤害里,然后把这情绪宣泄给他人,认为是他们做的不够好,才导致“我感觉不好”。
我的孩子问:妈妈,这世上你最爱谁?
我告诉他们说:这世上,我最爱我自己,然后,我用这个更好的我,爱你们。
我也希望,他们最爱的人是自己。不管未来在哪里,都能相信自己、支持自己,然后遇到同频的爱。
这是我能给他们最好的祝福。
我不会再吃感情的苦,我也不希望他们吃感情的苦。
我希望他们在关系里,能做一个轻松、轻巧的人,不必那么沉重的去爱。
今年看了一本书《我的外婆从不内耗》,书里面的外婆活的坦坦荡荡、潇洒自若,作者写道:
“在父母身边的我,性格非常拧巴,说话做事小心翼翼,生怕出错,因为一旦做错,就会受到指责,后续演变成剧烈的自我攻击,因为我总是紧紧把自己包裹起来。但一回到外婆身边,我就发现自己没那么在意别人的阳光了。哪怕她已经离去,在自我怀疑的时候,只要想起她的话语,总能给我力量。”
“外婆总是说,把自己哄好是头等大事,千万不要苦了自己,要多积攒快乐”。
也许我们没有这样的外婆,也没有这样的父母,但也时常多给自己一点力量。
现在,当下,就开始学会,放下父母的苦,让自己过的舒坦一点吧,然后,一切都会顺起来。
即便是一个平凡普通的你,也可以安然享受人生。
--- E N D ---
“玻尿酸龙头老大”华熙生物,时隔1年,我们终于安排到了。
等了这么久,就是为了安排上爆款王牌次抛,还有新款淡纹面膜。
很多姐妹用完反馈:用上十二安利的次抛,皮肤逆龄了至少5岁!不愧是医美级别的护肤品!就在9月12日晚7点,一定要预约!预约!
本期作者: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