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周星驰的知名喜剧电影《食神》在各大院线重新上映,虽然反响不大,但不得不说,这部电影在当时的影响还是蛮大的。
而《食神》的其中一个影响,就是捧红了里面的一碗“黯然销魂饭”。
一碗粒粒分明、温热松软的白米饭,斜叠叉烧两行,盖个单面微焦的太阳蛋,再烫青菜三两根,洒叉烧汁几滴,一碗要人命的叉烧饭就好了。
这碗叉烧饭,既是史提芬周在落难时被火鸡姐救下,吃的第一口热饭:
也是他在和唐牛的最终一战中,面对唐牛下黑手毁掉的佛跳墙,他问梦遗大师:“请问大师,你一生中吃过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
梦遗大师说:“这个问题要问你自己”。
最终,史蒂芬·周使出平生绝学,以内力震断肉块筋络,且催火武烧,让每滴肉汁都封在纤维里面,有如江河汇聚,再以火云掌煎溏心蛋,似烧未烧。
黯然销魂饭一出,已无关输赢,评委薛家燕的那套销魂的表情,就是对这碗饭最大的敬意:
可以说,但凡看过《食神》的观众,基本上都是对“黯然销魂饭”十分感兴趣的。
而黯然销魂饭,也成为了如今港式茶餐厅的标配。
前几年,不少小伙伴依然对港式茶餐厅有着滤镜,在香港相关影视作品的带动下,港式茶餐厅开遍各地。
举个例子,作为香港茶餐厅的老字号,翠华餐厅于2009年在上海开出第一家内地分店,当即受到热烈的欢迎。
在内地的扩张让翠华集团的经营之路似乎越走越顺。
2012年11月,翠华集团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业内首间上市的茶餐厅,上市编号“1314”,寓意希望可以继续陪着消费者“一生一世”,一时间风光无限。
除了翠华,另一家同样来自香港的太兴茶餐厅,早些年也很辉煌,在2019年也是成功上市。
然而翠华和太兴,这两年可以用“越做越差”来形容。
今年6月底,翠华公布的财报显示,2023财年,其在大湾区关闭了7间合约到期的门店,内地餐厅净减少3家,香港门店净减少5家。
太兴茶餐厅更惨,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太兴集团净利润为1072.00万港元,同比下跌了76.35%。
在内地市场,“关店”仍是太兴餐厅的关键词。
那有的小伙伴就搞不懂了:
一直以来,好像也没听到这些港式茶餐厅有什么绯闻,怎么突然就不行了?
实际上,港式茶餐厅衰落是有一个过程的,并非是一个突然的转变。
接下来我就以我的经历讲一下,内地的港式茶餐厅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我在广州住的地方附近有一个购物中心,叫美林天地,那里曾经有三家港式茶餐厅,分别是「石板街港澳冰室」、「文通冰室」以及「克茗冰室」。
这三家餐厅几乎集齐了港式茶餐厅的所有问题。
先说石板街,石板街是我某天玩累了想随便应付一下而去的餐厅,然而等我打开小程序点餐时整个人都傻掉了。
我自己对价格其实是不怎么敏感的,但看到这家店的价格还是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比如一碗黯然销魂饭(你可以理解为叉烧饭+一个煎蛋),居然要42块:
一碗猪脚面36块,一份餐蛋面28块。
当时我都不知道吃啥好,点不下去:
我个人觉得这个价格是非常不值的,溢价极其严重,在我的认知里,香港的茶餐厅是上班族或者街坊邻里吃饭的地方,和大排档没什么区别,主打一个物美价廉。
然而到了内地,茶餐厅却变成人们吃不起的样子,不仅跻身高大上的大型购物中心,而且还“升级”为香港粤菜休闲餐厅,主打的就是高端。
以太兴集团为例,2018年,太兴香港餐厅人均消费65.4港元,太兴内地门店的人均消费则为84.4港元,整整高出29%的价格。
80元以上的客单价,明显不是消费主流,太二、九毛九这种定位是面向中高端消费者的品牌,价格都降了。
茶餐厅逐渐降温,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讲完石板街,我再来讲一下文通冰室和克茗冰室。
我一开始吃的是文通冰室的黯然销魂饭,我对它的印象其实还不错(可能是因为它的煎蛋很大的原因),然后某一天我去克茗冰室也点了一份黯然销魂饭,结果发现:
我草,怎么这俩的黯然销魂饭的味道都是一样的???
后来我才知道,文通冰室来自广州,克茗冰室来自深圳,两家的爹不是同一个。
至于为啥他俩的出品味道如出一辙,我个人猜测可能进货的是同一家预制菜,导致口味雷同,其他的我就不清楚了。
但这也反映出港式茶餐厅目前同质化非常严重的问题:
门店装修上,大部分茶餐厅门店整体装修局限于港式怀旧风,风格大多雷同。
除了装修风格雷同,菜品同质化也非常严重。
一碗「黯然销魂饭」+一口爆浆的「暴富漏奶华」+一杯可爱的「小熊柠檬茶」,几乎是不少港式茶餐厅横行的大杀招。
你会发现,每家港式茶餐厅来来去去都是那些菜,去哪家都一样,这些菜一个样也就算了,还那么的贵,难免会让消费者觉得没啥意思。
随着人们对香港的滤镜慢慢打碎,千篇一律的港式茶餐厅,已经很难俘获年轻人的心了。
就连发展得比较好的文通冰室,也不再自称是港式茶餐厅,而是拥抱国潮,称自己是“中国西餐开创者”了…
港式茶餐厅要想吸引顾客,还是先把价格打下来,让茶餐厅真正回归它原本该有的样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