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自从掌控了国民党政权后,便将共产党当做了死敌,自始至终未放弃过对共产党的围剿,就连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时,也不忘以制造摩擦,来挑起与共产党的矛盾,目的是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将共产党消灭。
然而,让他料想不到的是,当他指挥着百万大军,与共产党进行了一番较量后,很快被打得一败涂地,逃亡到了台湾,随后成为台湾国民党政府总统。
1975年,蒋介石因病去世后,台湾新闻局在发布他的死亡公报,竟然使用了“崩殂”这个特殊词语。这个词语在我国古代,可是特指皇帝死亡的。
蒋介石是怎么登上权利高峰的
蒋介石早年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又前往日本继续进修军事,回国后便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
1922年6月,陈炯明背叛革命,蒋介石获此消息后,迅速赶到广州去保卫孙中山,随后又写了篇文章,在颂扬孙中山先生的同时,对陈炯明的叛徒行为进行了一番痛斥,自此,越来越受到孙中山的赏识。
1923年8月,孙中山又派蒋介石带领“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前往苏联考察学习。
蒋介石回国后不久,孙中山便让他担任了黄埔军校校长、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等要职。
孙中山病逝后,蒋介石运用了一些手段,取得了左派的信任,获取了广州卫戍司令的职务,随后又将黄埔军校的两个团的学生军,重新组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他自己担任军长一职。
当时,蒋介石在讲话发言时,口口声声“中国革命,就是为了让工农阶级翻身的,明白这一点,才算得上真正的革命者。”
在随后的两次东征和平定商团叛乱中,蒋介石也确实显示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
这一阶段的蒋介石,从他的一系列表现应该无人怀疑他革命的目的和动机,但随着地位的逐步升迁,蒋介石的个人野心开始膨胀,为了篡夺革命领导权,他蓄意制造了“中山舰事件”。
担任了军事委员会主席后,立马炮制了一出“整理党务案”,企图将国民党中央领导机关的共产党人排挤出去。
北伐战争爆发后,蒋介石指挥着北伐军,很快便将革命推进到了长江流域。
随着北伐军的节节获胜,他控制权力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北伐军占领了广东、两湖、江西之后,他又将目光移向了浙江、福建、江苏等省,但那些地方还有大军阀孙传芳的残余势力没消灭干净。
于是蒋介石继续打着革命的名义,借助共产党和工农的力量,与旧军阀展开作战。
1927年3月,北伐军占领了江、浙、闽的大部分地区,旧军阀的势力已掀不起什么大浪,北伐军的胜利已成定局。
此时的蒋介石立刻扔掉革命旗帜,露出了他反革命的本来面目,挥舞着手中的屠刀,凶狠的向着共产党砍去,制造了多起反革命惨案,无数共产党人、工农革命群众和国民党左派,遭到杀害。
后来,蒋介石在帝国主义、大资产阶级支持下,制造了“四.一二”惨案,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进步人士,惨死在老蒋的屠刀下。
此后,蒋介石将江浙财阀作为后盾,把帝国主义作为靠山,对中国人民开始了封建反动统治。
蒋介石败退台湾
蒋介石对共产党心存忌惮,怕共产党发展起来对自己的政权产生威胁,因此他上台后,几乎将全部精力都用到了围剿共产党身上。
1948年,国共大决战之前,蒋介石还自信满满认为,共产党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兵力,哪一样都无法与自己的国民党军队相比。
两党的悬殊那可不是一般的大,按照正常情况,这次大决战,国民党军队想不赢都难,可谁知,大决战开始后,国民党军队是一场战役不如一场战役,越打越怂,而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却是越战越勇。
辽沈战役中,蒋介石虽亲临沈阳督战,但还是没有避免47万精锐被解放军全歼的命运。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队丢城失地、损兵折将,输的更是一塌糊涂。
前方败仗连连,后方也不安稳,经济萧条、物价飞涨,激起了民愤。
而此时有不少眼光看得长远的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对黑暗腐败的蒋家王朝丧失了信心,纷纷做出了聪明的选择,投向了光明。
另外,这次内战,如果不是美国在后面支持,估计蒋介石还真没有这个能力打。
如今国民党军队被解放军打的只有苟延残喘的份儿了,美国总统杜鲁门一看蒋介石如此腐败无能,态度立马变了,不再像一开始时那样全力支持,这让蒋介石很是伤心。
不久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向白宫汇报说,此时的蒋介石很不得民心,指责他的声音越来越多,拥护他的人越来越少。
美国政府对蒋介石越来越失望,最后听从了司徒雷登的建议,决定从国民党内,重新选一个有希望的政治领袖来替代蒋介石。
此时,战局对国民党越来越不利,蒋介石通过多种方式向美国乞援,都被拒绝。
面对美国的见死不救,蒋介石气的暴跳如雷,大骂美国无情无义,但却又无可奈何。
随着平津战役的兵败,国民党失去江北已是早晚的事,就在这时,一直与蒋介石不合的桂系头领白崇禧,联合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向蒋介石发出了让他主动“引退”的通电。
军事上败得一塌糊涂,经济也早已崩溃,部下也纷纷离他而去,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觉得引退应是当前最佳选择。
他盘算的是,引退可以让他喘息缓冲一下,然后寻找时机卷土重来,还有引退并不是辞去总统职务,也不是永久的退职,假设形势发生变化后,他可以随时恢复总统的权力。
另外,蒋介石虽然引退,但仍然保留着国民党总裁的位置,国民党政府实行的是“以党治国”,也就是说,实际上他仍然可以以“总裁”的身份,在幕后控制操纵国民党政府。
虽然引退是不错的选择,但蒋介石却还是不甘心,便一拖再拖。
后来看到形势确实不妙,他再不引退,就很有可能被赶下台了,在这种情况下,他才真正的引退下野,桂系李宗仁成为代总统,但后来据李宗仁回忆说,自己其实就是个傀儡.....
蒋介石在准备引退的时候,便已经开始安排退守台湾的事情,1949年1月21日,他正式宣布引退,此时退守台湾的各方面安排都已经确定好。
蒋介石引退后,并未闲着,而是以国民党总裁的身份,给中央银行下了一道密令,将国库中所有的现金、金银美元和大量珠宝悉数运往台湾。
后来,他又接见了国民党和谈代表张治中等人,授意他们,在与国共谈判时,要坚持与共产党“划江而治”。
看了中共代表团提交给南京政府代表团的《国内和平协定》,蒋介石坚决反对,因此,南京政治便回复我党,他们不同意这样的协定。
在这种情况下,我党也不再和他们婆婆妈妈,4月21日凌晨,解放军只用了20分钟,便渡过长江,两天后,南京便被解放。
国民党政府被彻底摧毁后,蒋介石并死心,还梦想着在西南地区建立大本营,做最后的抵抗,但最终还是美梦难成真,灰溜溜的逃离大陆,去往了台湾。
蒋介石去世 台湾在死亡公报中用了一个特殊词语
蒋介石来到台湾后,他心情并不好,从1927年国民党政府在南京成立以来,他便手握党政军大权,在大陆呼风唤雨22年,虽然他并未将中国完全统一,但却左右着中国政局,自认是中国的最高统帅。
如今,自己不但丢了“总统”的头衔,还被赶出了中国大陆,只能在这座小孤岛安身,这让他心中很不是滋味。
再就是台湾的环境、气候,蒋介石一直无法适应,后来,为了缓解心中的苦闷,蒋介石举家离开台北,来到风景优美的日月潭,在涵碧楼居住了下来。
但进入冬季后,他又觉得这里的寒气逼人,心情愈加沉闷,于是便又搬回到台北居住。
不久后,传来李宗仁离开大陆去了美国看病的消息,蒋介石被李宗仁的不辞而别给气坏了,生气的主要原因是李宗仁没有提出辞职也没有引退,这样的话,蒋介石想重新复出恢复总统的职位,难度可就大了。
无奈之下,决意要重登总统宝座的蒋介石,便开始另想其他办法,最终,经过一番运作,他终于于1950年3月重新当上了总统。
在蒋介石的心中,自己的总统位置是一定要传给儿子蒋经国的,因此又是经过一番精心运作,蒋介石将蒋经国安排到国防部,担任了总政治部主任。
这个职务虽然职衔不算高,但却很有实权,为了儿子将来继位,蒋介石可谓是费尽心思。
1972年,蒋介石做过一次前列腺手术之后,他的身体便越来越虚弱,后来又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因此身体更是堪忧,一天不如一天。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心脏病突然复发,经抢救无效去世,终年89岁。
蒋介石死后,台湾政府新闻局在发布死亡公报时,竟然将蒋介石的死亡称为“崩殂”。
众所周知,古时封建帝王的死才称“崩殂”,而如今竟然将这个特殊的词语用到了蒋介石身上,这不是很明显的将蒋介石当做了封建皇帝吗?
台湾政府新闻局之所以,用“崩殂”这个特殊的词组,来称呼蒋介石的死,主要目的是想抬高他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美化他的形象,但这样的做法,不但不会使蒋介石赢得民众百姓的敬重,反而成为人们的笑柄。
公道自在民心,蒋介石作为那时的国家领袖人物,他本可以利用自己的权力和能力,带领人民走上一条正确的光明道路,但他为了独霸权力,选择牺牲百姓的利益,慢慢失了人心,这其实也便是他败给共产党毛主席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