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冬夜,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一间破旧茅草屋内,18位普通的农民托孤求生、立誓为盟,签订“秘密协议”,按下18个鲜红手印。彻底打破“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在全国掀起了包产到户的风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面的故事我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或多或少都听过。这18个农民也被当作英雄宣扬。可无独有偶,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周庄乡也有一个红手印故事。

1982年,在公社书记雷金河的组织下,全乡3055名社员聚集在一起。当时,全国许许多多的公社顶不住压力纷纷解散,周家庄人民公社也同样面临生死考验。

时任周家庄人民公社书记的雷金河一直在思考,农业集体化道路有什么错?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有什么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经过慎重考虑下,征求过大家意见之后,雷金河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保留人民公社制度。正是这个破天荒的壮举,挽救了周家庄,挽救了人民公社。

为了彰显决心,雷书记组织每家派代表在保留人民公社的“生死状”上签上名字,摁上了3000多个鲜红的手印。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他们实行的是集体联产承包,社员们仍挣工分,年终分红。他们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做强集体产业,先后开设了修配厂、印刷厂、五金水暖厂、轧钢厂、建材厂、纸箱厂等企业,成为周家庄重要的经济支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周家庄也用事实印证了当初走集体主义道路的正确,周家庄的人均收入水平达到了14104元,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来周家庄却很少被主流媒体宣传报道,但是这里依然吸引了全国农民的目光,收获了广泛的赞誉。周家庄也会被历史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