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上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来西安市第三医院就诊的患儿逐渐增多,许多孩子高烧不退。家长们常常焦虑,吃药打针后,孩子体温依然不退,也不出汗。他们纷纷询问是否有其他简便、安全、有效的退热方法。

众所周知,发热是儿科疾病中常见的一个症状,是一种有益的生理机制。发热虽是现象,但发热会引起患儿全身不适,影响孩子进食、活动、精神状态以及睡眠。平时我们可以利用退热药使患儿体温暂时退下来,但仍有较多家长会担心反复多次使用退热药会给孩子带来副作用,而运用中医特色疗法中药熏洗来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难题。

什么是中药熏洗疗法

中药熏洗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遵循了“其有邪者,溃形以为汗”的理论,通过药物的热力和药力效应迅速渗透至足部及全身经络循环,使药物通过小儿皮肤吸收利用,从而达到发汗解表,透邪外出的作用。

足部是三阴经(肝、脾、肾)的起点、三阳经(胃、胆、膀胱)的终点,分布着136个穴位,与五脏六腑密切联系,而小腿皮肤角质层薄,血管、神经、肌肉丰富,有利于药物吸收,因此通过熏洗小腿及刺激足部穴位,沟通内外、连接上下、调节阴阳气血,促使外感邪气从肌腠出汗而解。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中药熏洗可通过调节足部的血液循环来增加散热,人体皮肤可通过皮肤的表层吸收药物。而儿童皮肤娇嫩,吸收能力更强,效果更明显。

中药局部熏洗的具体操作

处方组成及解析 协定方中药液;方中荆芥与紫苏梗,均辛、温,归肺经,为治风通用药,荆芥长于发表散风,紫苏有发汗解表之功效,相须为用,可增强解表发汗之功,共为君药;羌活入膀胱经,善除在上在表之邪,浮萍入肺经,有轻浮升散,发汗之功,协助君药以散风,发汗,止痹痛为臣药;野菊花与薄荷均有疏风散热之功共为佐药。

用法用量冷水3000ml,中药三剂,煮开后最后下薄荷,稍后待温,以不烫为宜,将患儿双脚置入药液中浸泡15-30分,汗出为止,每天可进行2-3次。

注意事项

1、不适用于有高热惊厥史、足部及腿部有皮损、对熏洗中药过敏的儿童。

2、操作过程中,必须在家长陪同下进行,以免烫伤;期间,家长需观察及询问儿童,若出现局部皮肤发热、发红、轻微刺痒为正常现象,可能为药物刺激引起,若出现明显瘙痒、疼痛、灼痛等不适,需立即停止操作。

3、中药泡洗时以微微出汗为宜,不可大汗淋漓,以防患儿虚脱。

4、操作完毕后,常有汗出,注意及时擦干,避风寒。若有发热的婴幼儿,在使用过程中体温高于39℃,需配合其他治疗方式,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西安市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