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秘密抵达东阿至濮县之间150公里的黄河岸堤附近,并且全都做好了严密伪装,在寂静的夜色中他们已经做好了强渡黄河的准备。而此时的敌人却毫无察觉,他们以为刘、邓大军主力还在豫北准备大反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汛期的黄河可谓是无滩不险,黄色的巨龙裹卷着万顷泥沙以雷霆万钧之势滚滚东流,河面上的浪峰一个接着一个,汇聚成一个个巨大的漩涡猛然冲向堤岸,四溅的浪花冲向半空之中,气势之磅礴令人肃然起敬。而蒋介石更是把这道黄河天险比作“40万大军”。在黄河的沿岸防线上蒋介石布置了重兵把守,沿岸防线50米一个暗堡,15米一个单人掩体,暗堡与掩体之间有一条二尺宽的壕沟相连接,沟前便是浊浪惊天的黄河。敌人自以为依靠黄河天险就可以高枕无忧,所以全都放松了警惕,岂不知刘伯承正是抓住了他们的这种轻敌心理,出其不意命令大军强渡黄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这次渡河成功,刘伯承可谓是做足了准备,在前期准备中秘密搜集打造了大量船只用于渡河,还把河两岸8个县的熟练水手全部集中到一起,然后分配到各个渡口。这一带本是梁山好汉的家乡,居民大多熟悉水性,摇船摆渡更是不在话下,即使是面对黄河天险也是游刃有余,在接到护送刘、邓大军渡过黄河的任务后,他们已经进行了两个月的训练,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以最快速度将部队安全送达对岸,因为时间就是生命,在渡河期间是部队最为脆弱的时刻。经过艰苦训练,他们已经将渡河时间压缩到了20分钟以内。为了防止船只因为碰撞发出声响过早惊动敌人,他们还在每条船帮上都包裹了棉胎、旧布以减少渡江时的动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快,渡江行动就要开始了,船上用于伪装的树枝、蒙布全部被揭开,船坞中的船只也被推到渡点,青纱帐里的一排排大炮也都昂起炮管做好了炮击准备。

刘、邓大军的第六纵队18旅担任此次渡河任务的先锋,旅长肖永银在指挥所内来回踱步,不时地看一下手中的钟表,10时30分,肖永银把手中即将燃尽的烟头狠狠砸向地面,他抓起电话发布命令:“前卫团,5分钟内到达渡点!”前卫团接到命令后马上开拔,其突击队仅用4分钟就抵达了渡口。在渡河前各部队都学习了由刘伯承编写的《敌前渡河战术指导》,每个人还写下了立功计划。突击队2小队的1排副排长李祥云写道:

“我要第一班坐第一只船,我要第一个上船、第一个下船、第一个登陆、第一个占领暗堡、第一个炸毁敌人岸堤上的碉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时35分,前卫团突击队按计划准时跨出壕沟扑向了渡口。李祥云如他所说,带领三名战士和一挺机枪,跳上了第一号冲锋船。很快所有的大小船只都已经齐装满员,在一片寂静中各船依次缓慢出发。水手们摇起20斤重的船桨,用出色娴熟的划船技巧,在惊涛骇浪中向对岸驶去,不少晕船的士兵在剧烈的晃动中开始猛烈呕吐,仅仅三分钟,李祥云所在的第一只船就已经驶入了江心。对岸敌人的防御工事在朦胧的月光下已经清晰可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突然,对岸敌人的机枪开始猛烈开火,子弹嗖嗖地飞过李祥云的头顶,敌人已经发现了渡江部队,李祥云立刻操起机枪进行还击,密切注视渡河进程的肖永银立刻下令炮兵发起猛烈炮击,掩护部队渡河。霎时间,对岸敌人阵地上陷入一片火海,燃红了半边夜空,猛烈的炮击持续了五分钟,这时第一船已经靠岸,他们仅仅耗时12分钟就横渡了宽达1公里的黄河,李祥云仍然是第一个跳下船去,率领一个突击班第一个登陆,第一个越过敌人壕沟,第一个占领敌人暗堡,随即又向东南方向追击逃敌。前卫团突击队的第2、3小队也都顺利登岸,紧接着就向敌人防御阵地扑去。肖永银用望远镜紧盯着黄河对岸,突然一声清脆的号音从对岸穿透夜空,肖永银不由得一阵激动,原来这是突击队成功占领河堤及堤上碉堡的信号,从他们上岸到号响仅用了7分钟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肖永银立刻下令大部队开始渡河,这时黄河的水面上千帆竞发,无比壮观,在黎明前的两个小时内,第一、二、六纵队的先头部队全部安全渡河,出现在了黄河南岸的高堤之上。一夜之间,蒋介石苦心经营已久的黄河防线彻底崩溃。

当解放军开始渡河时,负责黄河防线的国民党第四绥靖区司令刘汝明还正在炕上抽着大烟,听闻刘、邓大军已经突破黄河防线的战报,刘汝明大惊失色,慌忙向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顾祝同汇报:“顾总司令,刘伯承主力部队昨晚过了黄河,黄河北岸打了一夜的炮,河防部队报告有上百只船载着刘伯承主力过了河,现在正向纵深发展。”顾祝同听后大怒道:“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就是有军队过河也绝不是刘伯承主力,他们的主力还在豫北,声东击西是刘伯承的一贯伎俩,不要上当。”说罢顾祝同就挂了电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凌晨6时,顾祝同的电话再次响起,刘汝明焦急地说道:“总座,是刘、邓主力过河,千真万确,从阿东到濮县至少有40个渡点,兵力不下20万。”听到这里顾祝同又怒斥道:“既然有20万重兵,40多个渡点,你刘司令怎么在他们渡河之前一点迹象都没有察觉。”刘汝明对此无言以对,他请求顾祝同马上派兵增援,但此时的顾祝同却仍然在举棋不定。驻扎在嘉祥、巨野的国民党军70师师长陈颐鼎也向顾祝同紧急打来电话,进一步证实了刘、邓大军已经渡过黄河的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国民党军行动迟缓,刘、邓的12万大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全部渡过了黄河,此时国民党军若再想歼灭刘、邓大军可以说就难上登天了。刘、邓大军渡过黄河后就向河南岸的国民党军发起猛烈进攻,国民党军70师师长陈颐鼎、副师长罗哲东及第55师副师长理明亚相继兵败被俘。在将他们押往解放区途中经过黄河时,罗哲东非常震惊地说道:“这么宽的河面,这么大的波涛,对岸又有重兵把守,刘、邓究竟是怎么过的河呢?不可思议!”李明亚也说道:“河防是由我们55师防守的,我们部队对于守河还是非常有经验的,我们认为在这个季节没人敢闯黄河,也就疏忽大意了,当刘、邓大军突然出现时已经来不及组织抵抗了。”陈颐鼎也接着说道:“刘伯承真是天下奇才,这样的天险,隔岸又有重兵,居然敢迎面而过,自古以来,兵书战略上就没有这样的打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险的消息传到南京时,蒋介石正在设宴招待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蒋介石听闻这个消息后手中的象牙筷子咣当一声掉在桌上,他拿起电报又端视良久,然后将这份电报递交到了司徒雷登手中。刚读几句,这位曾担任过燕京大学校长,颇具东方学者之风的美国人惊讶地说道:“这简直是惊人的事件,这绝不是好兆头,共军不费吹灰之力,把足当40万大军的黄河防线攻破,这可真是个奇迹!这可能成为1947年度世界十大新闻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记者杰克·贝尔登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写道:

“我经历了多次战争,但从未见过比共产党这次胜利强渡黄河更为高明出色的军事行动。说他高明并不在于这次军事行动本身,而主要在于对这一军事行动的构思——他的胆识、气魄,特别是他的创造性的想象力。”

在送走了司徒雷登后蒋介石勃然大怒,在处理了一批作战不利的高级将领后亲自调兵遣将对刘、邓部队发起反击,但是战争胜利的天平已经倒向了解放军的一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南京有这样一句传言:一诚(陈诚)不如一承(刘伯承),五刘(刘峙、刘茂思、刘汝明、刘广信、刘汝珍)不如一刘(刘伯承),可见,敌人对刘伯承的评价是如此之高。刘伯承这位新中国未来的开国元帅也被人们誉为战无不胜的“军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