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绝味食品的股民们“哀鸿遍野”。
8月16日早上一开盘,公司股价直接一字跌停,收于13.22元/股,截止收盘2100万股卖盘封单,牢牢封死。
“卤味一哥”绝味食品遭遇困境。
2024年8月15日,绝味食品发布了一则公告,指出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公司已收到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
绝味食品公告称,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2024年6月7日,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
绝味食品在上述公告中表示,目前,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开展。立案调查期间,公司将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的调查工作,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监管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根据证券市场周刊信息,如果中国证监会经过调查后最终对绝味食品实施行政处罚的话,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在2024年8月15日收盘时持有,且在2024年8月16日后卖出或仍持有并曾产生一定浮亏(无论是否解套)的投资者,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符合上述条件的投资者也可将姓名、联系电话与交易记录(建议为Excel文件)发送到邮箱 quanyi85651425@163.com ,参与索赔预征集活动。本次索赔预征集可主张的范围包括投资差额、佣金、印花税损失等,最终的获赔条件与获赔金额将以法院认定为准。投资者在未获得赔偿前,无需支付任何律师费用。
多次被“点名”收函,
大股东及参控股公司累计欠税超8亿元
绝味食品被“点名”收函,并不是新鲜事。
实际上,近年来,绝味食品已多次被监管警示,“被点名”似乎成了这家企业的惯例,且均指向了关联交易和未及时披露等问题。
警示函显示,绝味食品在经营规范上存在诸多漏洞。自2013年起,该公司多次涉及违规操作,包括通过员工个人账户违规收取并占用公司资金、未按规定披露和审议关联交易,等等。
如在2013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绝味食品通过员工个人账户收取公司门店营业款、加盟费、管理费合计2107.07万元,均未按规定存入该公司账户,构成经营性资金占用。
2019年和2021年,绝味食品又有多笔投资及关联交易未按规定进行信息披露和审议,涉及金额较大。该公司这一系列行为不仅违反了证券法规,也损害了投资者利益。
鉴于此,绝味食品及相关负责人分别于2023年4月和8月,相继收到中国证监会湖南监管局发来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以及上交所予以的监管警示决定。
对于前述情况,绝味食品方面迅速进行整改,例如组织相关部门全面梳理公司交易往来情况,根据法律法规对公司应当披露而未进行披露的信息在上交所指定网站,及符合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条件的媒体进行补充披露和公告;聘请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对该公司2013年至2018年期间关于公司员工个人账户收取绝味门店营业款、加盟费、管理费未存入公司账户的情况进行核查,已追回违规占用资金,等等。
然而,整改效果似乎并未完全达到预期。
仅过去一年多,绝味食品再次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警示函是监管层已经知晓问题,给予企业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立案是一定要查出个是非因果,否则是不能结案的。而一旦立案,则很可能成为重大经济案件。”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表示。
其进一步分析,被立案一般是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有确凿证据,否则不会到被立案的程度,且往往企业财务造假的科目和金额具备一定的重要性才会被立案,这类影响非常恶劣,如果事实确凿,未来是有可能挂ST乃至退市,管理层甚至要负刑事责任。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也持相同看法,其认为因信息披露和财务管理等方面原因被立案最严重可能触发强制退市,至少也会遭遇严厉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绝味食品大股东及参控股公司欠税问题同样不容小觑。
仅2024年上半年,就有两起责令改正公告。
iFind数据显示,6月11日,国家税务总局长沙市芙蓉区税务局税源管理股、国家税务总局长沙市芙蓉区税务局浏阳河税务分局,分别对长沙绝味轩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长沙超浔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浔企业”)责令期限改正,违规类型均为违反税收管理。
企查查显示,上述两家被罚公司为绝味食品全资控股子公司。
不仅如此,在2023年,绝味食品其他被警示的参股或控股公司中,违规类型也大都为“违反税收管理”。且超浔企业在2023年有10次因违反税收管理被监管机构要求责令改正。
股权结构显示,绝味食品大股东为上海聚成企业发展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上海聚成”),实际控制人为戴文军。在绝味食品前十大股东中,还包括上海慧功企业发展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成广企业发展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福博企业发展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三家企业大股东同样是戴文军。
截图自企查查APP
资料显示,绝味食品实控人、董事长为戴文军,控股股东是上海聚成企业发展合伙企业, 持有绝味食品33.54%的股份,同样为戴文军控制。
绝味食品前十大股东中还有上海慧功企业发展合伙企业、上海成广企业发展合伙企业、上海福博企业发展合伙企业,均由戴文军控制,分别持有绝味食品7.94%、2.72%、2.48%的股份,三家公司和上海聚成及戴文军是一致行动人关系。
但企查查显示,上海聚成及上述三家企业均同步出现欠税情况。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金山区税务局今年4月发布的公告显示,上海聚成欠税金额为1.91亿元,另外三家企业共计欠税金额约为6.56亿元。
业绩波动不稳定,
三年市值蒸发超550亿元
立案告知书发布数天后,绝味食品即披露了一份《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比例达到2%的进展公告》。
截图自绝味食品公告
公告显示,绝味食品于2024年3月1日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实施了首次回购公司股份。截至2024年8月20日,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股份1283.44万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2.07%,回购最高成交价格为22.51元/股,回购最低成交价格为12.29元/股,已支付资金总额为1.87亿元(不含交易费用)。
今年以来,绝味食品已多次回购公司股份。
早在2月,绝味食品发布公告,拟使用资金总额不低于2亿元且不超过3亿元进行回购,回购价格不超过35元/股。
截至2024年7月底,绝味食品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股份644万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1.04%,资金总额约1.07亿元。
近年来,绝味食品业绩并不稳定。
从盈利能力看,2019年—2023年,绝味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01亿元、7.01亿元、9.81亿元、2.35亿元、3.44亿元。归母净利润自2021年创下9.81亿元的高点后,2022年、2023年再难以企及。
截图自东方财富网
2023年年度报告显示,绝味食品的主要营收来自鲜货类产品,其中,禽类制品、畜类产品、蔬菜产品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44.78亿元、2727万元、6.8亿元,毛利率分别为27.52%、4.9%、33.46%。
数据显示,绝味食品近年门店数量不断增长。2020年末,绝味食品共开设了12399家门店,门店净增长1445家;2021年末,绝味食品门店总数13714家,全年净增长1315家;2022年末,绝味食品门店总数15076家,全年净增长1362家;截止2023年末,绝味食品中国大陆地区门店总数15950家(不含港澳台及海外市场),全年净增长874家。
可以看出,在门店方面,2023年,其门店净增数已较此前三年有明显下降。
面对门店的发展,绝味食品在财报中表示,2024年将从跑马圈地式的开店策略转向精耕细作、提升单店,保障加盟商的生存质量和盈利水平,并根据不同市场的实际情况调整单店模型,提升单店营收。
资本市场上,截至8月23日收盘,绝味食品12.08元的股价已创新低。单看今年,23日收盘价较年初的26.06元已跌去近五成。
截图自东方财富网
曾何几时,绝味食品在2021年2月股价最高点达106.13元/股,如今跌落至12.08元/股,累计跌幅约88%。
巅峰时期,绝味鸭脖总市值超过630亿元,截至8月23日收盘,最新市值仅余74.89亿元,三年市值蒸发约555亿元。
今年6月,在2023年度暨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绝味食品董事长、总经理戴文军在回应股价下跌时表示:“关于股价下跌问题,我们深感抱歉。股票市场的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我们公司一直致力于稳健经营,努力提升业绩,为股东创造价值。”言语之间颇多无奈。
除此之外,绝味食品可谓内忧外患,市场上,绝味食品的安全问题也引起了不少消费者的不满。
在黑猫投诉平台,快消前瞻通过搜索“绝味鸭脖”,发现投诉量已经累计达到808条。
还有相关数据显示,绝味鸭脖的差评率排名第二,达8.19%。而以直营店为主的周黑鸭差评率不到4%。
根据投诉内容,“吃到毛发,拒绝赔偿”“有虫子”“店家态度差”等问题屡见不鲜。
还有不少消费者吐槽绝味鸭脖的门店“食材不够新鲜”、“门店人员个人卫生差”、“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等。
截图自黑猫投诉平台
目前,卤味市场的竞争还是十分激烈,老牌对手“周黑鸭”“煌上煌”,新兴品牌“王小卤”“紫燕食品”等,甚至包括零食品牌“良品铺子”“三只松鼠”也有各种卤味产品。
面对如此众多的选择,如今“内忧外患”的曾经“卤味一哥”,要想再次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对绝味鸭脖来说,可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