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看起来“高大上”的传统文化真正下沉到百姓身边,将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日前,汕头民协“百千万工程”民间艺术突击队走进古村,开展“艺美农家”民艺系列活动,用非遗技艺打造乡村空间的公共装饰,让民间艺术作品在乡村落地并绽放光彩,赋能“百千万工程”。

留住乡愁 扮靓美丽乡村

盛夏的濠江区达濠街道青盐社区,绿树环绕池塘,风景秀丽,微风拂来,水波阵阵,偶尔还有蝴蝶和蜻蜓从水面上飞过,透露出别具一格的美丽乡村气息。

池塘边,古树古祠互相辉映,一群即将走出家乡、奔赴大学生活的学子,在陈旭南老师的带领下,将碎瓷按照描好的图形,摆放成一朵朵绚烂多彩的嵌瓷花。这是由汕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汕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承办的“艺美农家古村行”民艺系列活动之一。

“活动以民间艺术嵌瓷、壁画和农民画等民间艺术为切入点。”汕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姚望新告诉记者,组织会员和相关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成立汕头民协“百千万工程”民间艺术突击队。同时,组织村里学生或年轻人,共同参与创作,激发群众学习非遗文化的兴趣,让非遗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活力。

“此次活动选取的地点均为潮汕地区著名的古村落,为村民们带来多元的文化体验,留住浓浓的乡愁记忆。”姚望新说,好的乡村景观,不仅能呈现田园之美,更能将乡愁、乡韵、乡风融于一体。在农家门口创作嵌瓷、壁画和农民画等作品,将富有潮汕文化特色的嵌瓷、壁画装点到显眼的乡间墙面,成为乡村空间的公共装饰。

创新技艺 绽放嵌瓷魅力

说起嵌瓷,潮汕人并不陌生,在许多传统民居中,经常可以看到嵌瓷的身影。嵌瓷艺人将瓷碗进行剪裁之后,把陶瓷片镶嵌、粘接、堆砌成人物、花鸟、虫鱼等各种造型,寓意吉祥如意、长寿富贵等。

平整水泥,仔细、精准地把瓷片嵌在水泥上,一片片花花绿绿的瓷片在手间交替流转,拼搭出一朵朵精美的嵌瓷花……活动当天,一群准大学生早早来到现场,和陈旭南老师一起,制作了一个结合嵌瓷艺术的“广东省古村落青篮乡青盐社区”字样的打卡墙。

陈旭南是市民协会员、乡村工匠传统工艺高级工程师、广州理工学院特聘教授,传承嵌瓷工艺多年。他积累了丰富的嵌瓷艺术创作经验,把潮汕嵌瓷从屋顶带进现代公共空间,以传统工艺与城市“对话”,代表作有《海·魂》《水式·潮起时》《海之狂想曲》《潮剧印象》等嵌瓷系列作品。

嵌瓷,是潮汕地区特有的一种传统民间工艺,被誉为“绽放在屋脊上的艺术”……陈旭南娓娓道来嵌瓷的前世今生,他告诉同学们,嵌瓷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绘画、雕塑为基础,经剪取、敲制、镶嵌等工序制作而成,栩栩如生的嵌瓷作品展示了潮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艺术赋能 增强文化认同

一天的时间,学生们和民艺专家运用嵌瓷技艺,让原本高居于“厝顶”的嵌瓷跃然墙体上,焕发生机。一面白墙“活”了起来,色彩鲜艳、而且很养眼的地标文化墙出炉,成为社区内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青盐社区即将赴惠州读书的小林说,“今天近距离体验嵌瓷技艺,亲身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觉得很有意义。”小林报读的是师范专业,她表示,以后有机会她会继续弘扬嵌瓷工艺,传播匠人精神,让非遗绽放光彩。

“上大学前亲手在家乡制作了这个公共装饰,让我觉得在这里多了一份牵挂”,准大学生小黄说,嵌瓷这一文化瑰宝的诞生,既有水土的滋养,更是无数匠人的心血以及智慧结晶。看到曾经不起眼的土墙突然有了生机和灵气,变成了传播文明的窗口,小黄很兴奋。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共同建造,能增强村民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姚望新表示,民协将充分发挥专业特点,不断加强潮汕民间文艺探究,形成传统优秀文化的“种子”,“种”在广阔的乡土沃土,“种”在老百姓的心田,让空间和技艺“活”起来,给受众带来全方位、沉浸式体验。

信息来源:汕头日报 记者:陈文兰

编辑整理:濠江宣传

关注濠江宣传

了解濠江,爱上濠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