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都清楚,那所谓的“国军”里面实际上是分成好些个不同军系的。老蒋的队伍实力最牛,另外呢,还有东北军、西北军、川军、桂军、滇军这
些,当然了,阎锡山的晋绥军也在里头。
咱说晋呢,那指的是山西,绥呢,指的是绥远。不过现在啊,已经没绥远这个行政区划了,所以有些读者对这比较生疏。
阎锡山控制晋绥两地后,他的部队被称作晋绥军,当时这支部队还有个名号叫国军第3集团军。在巅峰时期,其兵力多达20多万,势力范围扩大到了华北地区。
1930 年的中原大战时,晋绥军也曾去争过,可最后输了,势力范围又回到晋绥那儿了。这仗打完后,晋绥军得接受整顿改编,部队的番号都由南京那边统一给,实力大小和兵工生产能力也都大大降低了。
那时候其拥有的军级番号就四个,一个军里有两个步兵师,一个师里有三个步兵旅,一个旅里有两个步兵团。
熟悉军史的读者肯定都晓得大名鼎鼎的傅作义第35军,这支部队的番号是中原大战晋绥军吃了败仗被整编后那四个军中的一个。
另外,商震离开了晋绥军,连第32军的番号也被他给带走了。
对于那些不太清楚军史的网友来说,他们对晋绥军的了解大多是通过影视剧来实现的。
特别是在有名的《亮剑》里,把楚云飞这个经典形象给塑造出来了,所以一说起晋绥军,大家常常就会想到楚云飞,想到他那个有五千人,还编有炮兵营的“加强团”。
但实际上,就像李云龙的独立团不可能有七千多人那样,楚云飞的第 358 团也不可能因为“加强”这两个字,就能有五千人。
之所以剧里有这种情节,主要是为了进行艺术化方面的塑造。
单说晋绥军,有五千人的兵力,还带一个炮兵营,其实力大概相当于1937 年全面抗战前后那种“加强步兵旅”的建制。
咱这么讲可不是没根据的,原因就是晋绥军的编制标准以及当时实际实力数的统计情况。
咱先瞧瞧晋绥军的编制标准,就从它最基础的步兵团所管辖的兵力情况来说。
这个团的团部有官兵 36 人,团属通信排有官兵 34 人,团属迫击炮连有官兵 82 人,这么算下来,团部以及直属队总共的官兵人数是 152 人。
晋绥军的步兵团包含3个步兵营,营的构成是营部、重机枪连以及3个步兵连。每个步兵连有130名官兵,重机枪连有67人,营部有15人。这么一算,一个营总共472人,那3个步兵营加起来的兵力就是1416人。
全团呢,有团部及直属队,再加上 3 个步兵营,总共的人数是 1568 人。
晋绥军那时的步兵旅,多数都变成了“三团制”,这么一来,上述那3个步兵团,再加上旅部以及旅直属队,总体的编制兵力大概就是五千人上下。
那编制数是这样了,那实际落实的情况又咋样呢?
1937 年 3 月那会儿,晋绥军第 209 旅刚好有个关于实力数统计的资料。
晋绥军的第209旅,起初在中原大战整军后,是晋绥军第72师所管的三个旅当中的一个,最开始是二团的编制,包含第417团与第418团。
那时候,第 72 师的师长是李生达,在老蒋的催逼下,李生达带着本师的 3 个旅以及 1 个独立旅往南去打仗;这中间,老蒋拉拢李生达,没经过阎锡山同意,就把他提升成第 19 军军长了。
阎锡山特别不高兴,等李生达带着部队回来后,还是只把他当师长,后来矛盾越发严重,这就导致了后来李生达被刺杀的事情发生。
李生达去世后,阎锡山接着对晋绥军的编制体系加以整顿,把原先的军、师、旅建制差不多全给弄乱了。
对于旅级部队来讲,一般都多了一个团的编制,像第209旅就加编了第432团,达成了三个团的建制。
从对第 209 旅实力数的统计来看:
第417团那时说全团兵力有1563人,第418团讲全团兵力是15
54人,第432团称全团兵力为1567人。
(http://www.hanguoyi.cn)
来源:http://www.maifangzu.cn
(http://www.cdxsw.cn)
来源:http://www.86817.com.cn
(http://www.regissalons.com.cn)
来源:http://www.jnfic.cn
(http://www.lessonee.cn)
来源:http://www.97aixxoo.cn
(http://www.j4400.cn)
来源:http://www.hdfly.cn
(http://www.gsmol.cn)
来源:http://www.zhujiangmoju.cn
(http://www.gzzhidawujin.cn)
来源:http://www.?lushanchou.cn
(http://www.cnjpl.cn)
来源:http://www.2883.net.cn
(http://www.aerocom.com.cn)
来源:http://www.mf52.cn
(http://www.ganqing120.cn)
来源:http://www.xiangpianshu.cn
显然,上述三个团上报的兵力数跟编制表上的 1568 人相比,差距特别小。
另外,第 209 旅旅部的官兵有 71 人,直属特务排的有 43 人,通信排的有 34 人,无线电分队的有 32 人,旅部加上直属队总共是 180 人。
所以当时第 209 旅上报的全旅兵力是 4864 人,此外,还有 18 名额外官兵,这 18 人没算在旅本队的实力人数当中。
那时候晋绥军一个有着三个团的旅,上报的兵力为4800多人呢
。
不过听晋绥军的老人讲,那时他们步兵团编制里常常人员不足,每个团大概会缺一两百人,所以全旅实际的兵力大概会是4500人左右。
晋绥军那时的炮兵规模不小,虽说单独编成了炮团,不过在实际作战的时候,通常会给旅一级配备一个炮兵营。
在第 209 旅的战时编制当中,除了旅本队,确实也许会有一个炮营,从而变成标准的“加强旅”,如此一来,全旅的兵力大概就是 5000 人上下。
所以,规模达 5000 人的晋绥军加强部队,其中编入一个炮兵营,这差不多就是 1937 年左右晋绥军加强步兵旅的实际配置情况。
到了抗战后期,这兵力以及配置的状况,差不多就是强化步兵师了。
从旅变成师,看着好像差别不小,可实际上就是新瓶装旧酒。
由于国军从1938年后着力推行“三团制”步兵师,在晋绥军看来,三团制师跟三团制旅不过是编制名称上差了一个字罢了。
晋绥军编制倒是不缺,缺的是兵员,因而旅变师或者师变旅,没啥大影响。
不过由于兵力不足,在抗战后期,晋绥军的步兵师,其兵力数量比全面抗战开始前后的步兵旅少不少呢。
要是这时候晋绥军要有个 5000 人的加强师,那除了给加一个炮兵营,没准还得往里加一个步兵团呢,要不然啊,还真凑不齐这 5000 个兵。
所以,要是把影视剧中第358团的情形跟历史实际情况对比一下,实际上那就是晋绥军加强第358师的真实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