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发呆啦,赶紧送我去警察局。”
1953 年 6 月的某一天,在哈尔滨的大街上,陈赓将军坐的专车被一个交警给拦住了。
司机和陈赓起初都摸不着头脑,还以为是车开得有啥毛病,没想到这个交警熟练地钻进车里,盛气凌人地下达了命令。
陈赓将军向来以作风朴素著称,显然,这位交警没认出他来,只当他是个平常人,而且他这种“搭便车”的行为明显不是头一回了。
陈赓的脸色一下子就不好看了,他啥也没说,就让司机继续照原来的路开,到了市政府门口,让警卫员下车,把市长吕其恩给叫下来。
这时候,这名交警终于察觉出不对劲儿了,他哪能料到,自己拦下的竟然是开国大将、国防部副部长的车呀!
那,原本这时候该在抗美援朝战场的陈赓咋会现身哈尔滨?这事儿又引发了啥风波呢?
【陈赓创办“哈军工”】
想搞清楚陈赓为啥会出现在哈尔滨的街头,就得从毛主席交给他的重要任务讲起。
1952 年 6 月,正在朝鲜战场指挥打仗的陈赓,突然接到了调令。当时战争正处于胶着状态,居然要让身为代司令员的他回国,这让大家都没法理解。
等陈赓回国见到毛主席、周总理他们以后,没多久就清楚了原因,他也着实被吓了一跳。
“叫我这个当兵出身的去办学校?我绝对办不了啊!”
毛主席听了这话可不认同,他笑着说道:“你陈赓办不成,那还有谁能办成?况且还有苏联顾问帮忙,有总理支持你,就凭你的聪明才智和那股子干劲,肯定能办好。”
主席看人的眼光咱们都明白,他既然这么有信心,估计这个任务确实适合陈赓。那这个办学校到底啥情况?
实际上从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开始,这事儿就一直让主席惦记着。咱们国家的战士虽说特别英勇,啥都不怕,可在专业性方面,确实比不上苏
联、美国那些国家。
那时候中苏关系相当不错,斯大林就提了个建议,说中国得赶紧办一所军事学院,好培养专业人才。
朝鲜战争一爆发,咱们军队的短板就愈发明显啦,那时候咱们的战士拿手榴弹去对付榴弹炮,用燃烧弹去打坦克车,就算有时缴获了一些先进武器,也没人晓得咋用。
陈赓在战场上,心里对这事儿门儿清,他讲:“咱军队缺现代化的装备,缺科技方面的人才……炮上坏了个螺丝,三个连队都找不出一个会修的!”
像这样的问题到处都是,毛主席在一次次的报告里早就发现了,于是培养军事人才这件事在主席心里成了一刻也不能耽搁的大事。
1952 年 3 月,聂帅跟粟裕将军递交了《关于成立军事工程学院的报告》,毛主席很快就批示同意了。经过党中央认真商量,创办的活儿就交给陈赓了。
1953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出现了,由于它的地
址在哈尔滨,大家也就习惯叫它“哈军工”,而且这个称呼就这么流传开了。
但实际上这个名字一直没正式用过,除了原本的叫法,因为要保密,在上世纪 50、60 年代,它还被叫做“103 部队”,到 1966 年军队建制才被撤销掉。
被任命为院长的陈赓,为建校那真是费尽心血,一点都不夸张。当时的情况简直是一无所有,别谈校址、校舍,就连老师和学生都不存在。
不过陈赓仅仅花了短短几年时间,就将“哈军工”打造成为强国兴军的现代化大学,就连钱学森前来参观的时候,都忍不住称赞这简直是个奇迹。
那看到这儿啊,估计大伙也能搞懂,为啥陈赓会现身在哈尔滨街头,那这“交警拦车”的事儿又掀起啥风浪了呢?
【改变哈尔滨的陈赓将军】
1953 年 6 月,明明是夏天,哈尔滨的天气倒不怎么热,可站在市政府大楼前的这位交警却早被吓得浑身是汗。
他瞅着这个其貌不扬的男人,压根没想到,这人居然是陈赓将军,平常他对借着职位揩百姓油的事儿见怪不怪了,可这回真是碰上硬茬了。
吕其恩市长这会儿也下了楼,一想到刚才警卫员的通报,他心里就直犯嘀咕,陈赓将军来倒没啥,可怎么还带着个交警,而且还不上楼?
吕其恩走到门口的时候,一瞅见陈赓,心里就觉着准没好事。果不其然,紧接着陈赓就张嘴说道:“你的这个兵,在大马路上拦车,还让人送他去公安局,我给你把人送来了。”
吕其恩一听,脸色一下子就不好看了,这简直是把人丢大发了。要晓得,吕其恩 1952 年才到哈尔滨任职,这位老革命战士,对这种“官僚作风”压根没法容忍。
原本吕其恩一直琢磨着整治机关的风气,可老是找不到入手的地方,这下倒好,有人主动凑过来了。
很快,吕其恩在哈尔滨搞起了一场“整风运动”,坚决把这种歪风邪气给刹住,绝不允许有人“仗着虎皮吓人”。
这背后陈赓的支持可少不了,在他们这些老革命看来,当年在腥风血雨中拼命搏杀,就是为了能让百姓把日子过好。
所以呀,要是自己手底下的这些干部,竟然变成了剥削压迫老
百姓的家伙,那肯定是不行的。
而吕其恩经历“交警拦车”这事儿之后,更清楚该怎么抓这类“小事”存在的问题了,往后一直没对哈尔滨各单位的监督有过松懈,他在哈尔滨的 27 年,把这儿完完全全建成了新型工业化城市。
吕市长最终在哈尔滨离世,这座他奉献了大半辈子的城市,那些过上好日子的百姓,都铭记着他的付出。
可陈赓在这当中做出的贡献,没那么“扎眼”。实际上要是没有他的付出,哈尔滨发展可没这么迅速,比吕其恩的贡献只多不少,他真可谓是费尽心血了。
前面提到了,陈赓一个人把“哈军工”给建起来了,这所院校的出现,给哈尔滨带来的变化那可是相当大的。
咱们先来讲讲陈赓“求”众将军这事儿,当时在开会的时候,陈赓特别诚恳地跟其他参会的人讲:“各位老总,还得靠你们帮衬我,等咱们的子女高中毕业了,带头去报考军工。”
这啥意思呀?对于一所新学校,就算有主席等人支持,可好多人做选择的时候,还是更愿意去名气大的大学。要是没人牵头,那些青年学生很
难明白这所学校的重要性。
不过要是领导们的孩子选择去念书,那就能被很多学生看到,也能让大家明白建设现代化国防意义重大,有了学生来源,一所学校就能站稳脚跟了。
这番话获得了各位将军的一致认可,就这样,“哈军工”跟新中国的高级干部有了缘分。
据统计,那时候“十大元帅”里有 7 位元帅的子女,“十大将”中 6 位大将的子女,都曾在“哈军工”上学。
所以啊,这所学校竟然有了“红色子弟学校”的名号,就当时那种情况,这样的叫法,产生的影响得有多大,大家自己想想就能明白。
“哈军工”自此启航,从 1953 年起,办学的 13 年间,毕业的学生多达一万多人,还有百名将军以及数十位两院院士,各行业的精英纷纷赶赴哈
尔滨,让这片土地充满了生机。
在这所有事情的背后,都少不了陈赓。大家都讲过,一说起“哈军工”就肯定得提到陈赓,毕竟他着实令人钦佩。
一位原本能踏实过日子的将军,就为了这所学校,究竟做到啥地步啦?
【呕心沥血的陈赓】
1953 年 4 月,陈赓亲自挥动铁锹铲下了哈军工的第一锹土,就此拉开了这个工程的大幕,校区的选定以及建设,每一个地方都少不了他的规划和叮咛。
因为想把每一项事情都安排得又快又好,陈赓在周总理跟前都“不顾面子”了,当时为了把前来援助的苏联专家妥善安排好,陈赓拿着报告去了北京找总理。
(http://www.aaahp.cn)
来源:http://www.ragcx.cn
(http://www.gk11.cn)
来源:http://www.szlxbs.cn
(http://www.xbrxw.cn)
来源:http://www.jiashanren.cn
(http://www.xmjtc.cn)
来源:http://www.kansf009.cn
(http://www.tnart.cn)
来源:http://www.cy85.cn
(http://www.cp093.cn)
来源:http://www.88340.cn
(http://www.saopu.com.cn)
来源:http://www.bhwf.com.cn
(http://www.uyeng.cn)
来源:http://www.299188.cn
(http://www.ynzq.com.cn)
来源:http://www.668388.cn
(http://www.bookmate.com.cn)
来源:http://www.ssase.cn
当时周总理正好在开会呢,他一直在外面等着,总理开会中途出来上厕所,没想到就被陈赓给堵住了。
周总理都有些无奈,哭笑不得地说道:“跑到厕所来找我办公的
,你可是第一个,以后能写到自传当中去。”
不过就是凭借这种争分夺秒的劲头,陈赓居然能在短短三四年的时间当中,从啥也没有开始,把这所一流的现代化军事工程学院给建成了。
而陈赓更大的贡献在于人才的引入,咱都清楚,一所学校要真想起步,优秀的老师那是绝对不能少的。
可在当时,这些知识分子和老干部为啥要舍弃原来的工作,跑到寒冷的哈尔滨去重新适应呢?答案就在陈赓的一片真心当中。
其实一开始,不少老革命觉得,没必要对那些“文绉绉”的知识分子太好,自己可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凭啥要尊重他们。
这种“文武之争”在当时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不过陈赓把封闭给很好地平息了,他跟自己的将士们交代:
咱们这学校如今简直跟个食堂似的,学生过来吃饭,教授跟干
部就负责炒菜、端盘子,难道少了他们还能行?
话锋一转,他还说道:“咱们戴过长征两万五的八角帽,人家戴过十年寒窗苦的四角帽,咱们都是国家的宝贝,大家团结起来,才能把党中央交代的这个任务给完成!”
此后,哈军工全体齐心协力,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教授,就连原本只是打算来做客的一些老师,最后也心甘情愿地留了下来,这就成了哈军工得以站稳脚跟的根本。
正是由于这些教授留了下来,还没日没夜地搞研学,哈军工才能够拥有闻名全国的五大教学建筑楼群,分别是空军、炮兵、海军、装甲和工程兵的。
在当时科研试验设备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哈军工没用到一年,就把我国第一座实用的低速风洞给建成了,像这样的成果到处都是。
而这些教授之所以愿意在偏远的冰城埋头钻研,不少是因为一句话,那就是“士为知己者死”,陈赓便是他们的“知己者”。
虽说陈赓不懂那些研究,可他打心眼里尊重这些知识分子,宁愿自己住在小平房,也要把有暖气、煤气的房子给教授们住。
陈赓将军身上有不少旧伤,腿还落下了毛病。在大院里,经常能看到他拄着拐到处瞧。不管哪个老师家里出了问题,哪怕是水龙头坏了,或者暖气不热,都是他亲自盯着解决。
一位老教授曾经回忆说:“那时候回国老是操心自己的出身情况,可一到哈尔滨,我就被陈赓将军的一片诚心给感动了,他迎着风雪来探望我。”
这位教授压根没想到一个将军能做到这般地步,而陈赓接下来的话更是把他的眼眶都弄红了。
“我清楚你的过往,早觉得你的心跟党是一条心,如今咱都是国家的主人了,一块儿干呗!”
听到这话,老教授一下子没话说了,自己竟然也是主人翁?那还磨蹭啥?他感觉没法报答,只能就在哈军工扎下根,以此回报这份信任。
其他教授当然也是如此,他们每个人都毫不迟疑地留在了哈军工,就想着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就因为陈赓特别看重人才,哈军工才能攒下好多人才,还培养出了更多有用的人,给后来的“两弹一星”“银河计算机研发”都送去了大量的人才。
陈赓对于哈军工、哈尔滨以及国家所做出的贡献,那根本没法去估量。
【结语】
哈军工承载着当时国家对于军事现代化的全部期望,到 1970 年的时候,哈军工往南方迁移,还被拆分成了好多所院校,这样一来,这所堪称奇迹的学校就“没了”。
但它实际上就是换了个样子,分散到了国家的各处,当下的国防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重庆工业大学、长沙工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院校全是它的“子孙”。
在 2011 年,原本“哈军工原址”的地方,建了哈军工纪念馆,用于宣扬曾经那代人的精神。
在 2021 年,哈军工纪念馆成为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这再一次表明,那些了不起的人,了不起的事业不会在岁月的流淌中消逝,而是始终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