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后,更明亮整洁了;圩镇道路实现黑底化,出行更便利了;新建大型停车场,停车更规范有序了;沿线房屋外立面美化改造后,环境更靓了。”居住在公馆社区的王伯表示,公馆镇变化非常大,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也越来越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馆镇全貌

近年来,茂南区公馆镇立足镇情积极探索茂名城郊高质量发展之路,抓好文化传承、人居环境、圩镇建设、产业发展,加速建设“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全力打造环境美、生活美、人文美、产业美、治理美的“五美”公馆,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谱写和美乡村新篇章。

聚焦美丽圩镇

当好风貌提升“绣花工”

时下,走进茂南区公馆镇,路面干净整洁,民房错落有致,临街店铺招牌整齐划一,农贸市场全面提档升级,圩镇风貌焕然一新。

公馆镇将美丽圩镇建设作为推动城镇建设的重要抓手、落实“百千万工程”的具体行动,不断强化乡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全方位提升整体人居环境品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馆镇

公馆镇积极统筹推进外立面风貌提升,深入挖掘百年公馆的历史印记,对圩街建筑外立面进行统一规划,打造公馆圩街特色。结合各类商户生产经营产品特点,设计别具特色的建筑外立面元素,凸显各类商品的独特风格和文化内涵,吸引更多客流,营造更多商机。

农贸市场,一头连着大小商户的“饭碗”,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菜篮子”。公馆镇坚持以小切口改善大民生,对公馆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全面修整建筑外观,严格按照规定合理分区,科学设置摊位,为商户和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吸引了大量商户入驻,为群众提供多样化的商品选择,营造宜人的购物氛围和良好的消费体验。居民张女士表示:“公馆市场未改造前,路面坑坑洼洼,乱摆乱卖现象很严重,改造后,整个市场明亮干净,环境变好了,功能也多了,买菜时心情都变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馆镇农贸市场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原则,公馆镇积极推进“三线”提升改造,规范架设户外线缆、沿街商铺广告牌。在府前路、正街、打铁街等路段,新增“三线”入地919米,有效改善“三线”乱拉乱搭、违规交越、无序搭挂现象,实现线路牢固安全、整齐有序、美观协调。

建设高标准便民公厕,落实专人管理。公馆镇严格按照国家二类公厕标准进行建设,确保了新修建公厕安全、环保、美观、便捷。规范公厕日常管理,公厕实行“定人、定岗、定时、定责”管理,对公厕实行常态化保洁,确保公厕室内无异味,灯具、指示牌、标识牌设置规范,着力以“小细节”彰显公馆圩镇“大文明”。

公馆镇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道路黑底化改造,圩镇建成区约6879米的水泥硬底化道路升级为黑底化道路,建设面积约68285平方米。开展人行道提升改造,对府前路、正街、油城一路人行道进行升级改造,建设长度约2380米。对内街景观灯进行升级改造,在府前路、正街等主要路段重新安装300多盏景观灯,全面提升圩镇夜间景观效果。规范增设临街停车位,针对“停车难、乱停车”问题,在塘边街、公馆卫生院南面等区域新建三处公共停车场,总面积约4340平方米,含36个充电桩。对临街主次干道、内街北巷两侧等区域,按规范合理划定了摩托车停车位1180个、小车停车位185个。完善交通指引标识,在圩镇道路关键位置设置交通引导标线以及禁停、禁鸣等禁令标志,为群众出行提供清晰辅助指引,提高圩镇道路的交通安全水平和运营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馆镇街道

“以前塘边街周边的路破破烂烂,还摆了好多肉档,环境卫生很差,居民苦不堪言。经过整改后,铺上了沥青路,建好了统一规划的停车场,环境变好了,居民们都十分满意。”住在塘边街边的居民周女士说起道路和停车场改造深有感触。

据了解,公馆镇将进一步完善交通路网,畅通圩镇发展脉络。加快推进环镇路、府前路至白沙河路段、府前路至茂化快线连接书房岭森林社区路网建设,引导大学城师生到公馆圩消费。规划石珠路至南排大道、南排大道西延线延伸至茂南公馆产业园路网建设,减轻油城一二路的交通压力,缓解交通拥堵的问题。

传承历史文脉

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在百年历史发展中,公馆镇积淀了独特而深厚的粤剧文化、商贸文化、饮食文化,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公馆镇和十万七村参与并见证了“油城文化”的诞生与发展,积淀了独一无二的石油工业文化,“听党话、跟党走、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传承至今。

漫步于公馆镇,牛车街、打铁街、正街等特色建筑街巷保存完好,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美丽镇圩;十万七村建成了岭南风格村居群,村容村貌实现了靓丽蜕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万七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万七文化广场

在典型镇村规划中,公馆镇坚持文化铸魂,着力打造具有鲜明文化标识、独具魅力的典型镇村,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推动镇村风貌与历史文化的融合,外塑“颜值”,内修“气质”,实现“颜值”与“内涵”双提升。

公馆镇充分发挥风貌底子好、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深入挖掘“唯一性”“稀缺性”文化资源,在街道外立面改造、农房风貌提升等规划设计中,延续传统习俗、融入岭南建筑风格等文化元素,保留历史肌理、空间尺度、景观环境,活化利用历史建筑、骑楼、古街,将牛车街、打铁街、正街南侧一带打造成具有百年公馆历史韵味的“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街”,推动镇村建设和传承特色文化有机融合,以点带面推动形成连片风貌提升带,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让乡愁有守望之地、文脉有寻根之处、发展有传神之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铁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铁街一角

为深入推进美丽圩镇建设,公馆镇把文化站列为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中的“美丽圩镇客厅”进行打造。为让“美丽圩镇客厅”有温度、更有热度,公馆镇文化站围绕特色展示和文娱服务等功能创新文化服务模式,利用传统文化展示室展现粤剧、木偶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公馆特色元素,还为群众提供文体学习场地以及讲座等文化服务,盘活站内人气,让群众共享高品质文化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馆镇文化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木偶陈列室

“我们将进一步细化细节,提升品质,将公馆镇文化站打造成具有粤剧、木偶戏等岭南文化艺术风格的‘美丽圩镇客厅’,让文化站成为群众家门口温暖、舒适、温馨的文化空间。”公馆镇文化站站长曹华区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馆镇文化站站长曹华区接受记者采访

做强特色产业

打造产业强镇“助推器”

公馆镇紧紧围绕“百年公馆、产业强镇”的规划定位,深入贯彻“百千万工程”有关工作部署,做强联城带村功能,在城乡融合发展中争创特色产业发展示范镇,大力推进重大建设项目落地,经济态势持续向好。

做强“一条鱼”,增强主导产业引领带动作用。公馆镇积极加强技术攻关,支持引导忠成农业、京塘农业、伟业罗非鱼养殖场等重点企业,开展优质鱼苗培育、高品质饲料研发、养殖技术更新,打造更多农业新质生产力,以龙头牵引带动一批强链补链项目落地公馆,建强从种苗、养殖到冷链、预制菜的罗非鱼全产业链。依托“信”字号公用品牌建设,积极推广优秀鱼种和高密度养殖技术、管理经验,提升公馆罗非鱼的品质,打造特色品牌,提高产业附加价值。据了解,忠成农业今年累计投入1亿元扩大生产线和技改,现已投入使用,现在每天加工罗非鱼的量达到15万斤,产品主要以切片和条冻为主,为公馆镇及周边地区300多人解决就业问题。京塘农业通过“百会帮百镇”引导公馆乡贤投资10亿元建设的罗非鱼全产业链企业,将分两期进行建设,8月底第一期正式开始建设,这两个企业全部投入生产后,将极大地拉动公馆镇及周边地区罗非鱼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高群众养鱼的积极性,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非鱼养殖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非鱼养殖

公馆镇牢牢抓住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扩面提质”机遇,加快下垌、坡塘片区及新田坡、下山片区的试点探索,围绕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的有序铺展、优化提升这条主线,有序推动空间要素的腾挪和优化调整,充分挖掘镇域内土地资源潜力,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土地空间和要素保障。同时探索村集体土地流转与工业园区联动,聚焦园区产业链,承接一批劳动密集型的关联项目,缓解用地难的问题。

“近年来,我们横山村党支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整合区域土地资源,盘活荒废的集体土地,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拓宽农村经济增收渠道,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横山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2年公馆镇横山村委会挂牌成立了“茂名市健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周边再度扩大种植规模,种植面积达到120多亩,逐步形成哈密瓜、葡萄专业种植基地。开园期间便吸引了1万余名人次游客前往哈密瓜园、葡萄园采摘、品尝、游玩,实现了产业和旅游综合收入达40多万元,同时为村中的困难群众,低收入人员解决就业岗位100多个,实现群众家门口就业,并带动周边的一、二、三产业蓬勃发展,打造美丽宜居、产业兴旺特色精品村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横山村种植基地

公馆镇委副书记、镇长罗秋表示,公馆镇在推进典型镇建设中,以“百年公馆、产业强镇、物流中心、美食之乡”规划定位,构建“一核一带一轴五区”的空间发展格局,以圩镇综合服务为核心,建设文旅融合发展带,打造工农产业发展轴,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区、仓储物流服务区、生态旅游休闲区、农贸加工生产区、书房岭森林社区。下一步,公馆镇将立足区位优势特点及镇情,锚定广东省罗非鱼产业专业镇,按照“1+4+7+9+N”发展思路,抓好典型镇培育创建工作,加快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全面推进公馆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馆镇委副书记、镇长罗秋接受记者采访

文字:王霞 曾金妍 曾小清

图片:刘付思明

来源:茂名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