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到访前,蒙古国先派人来北京,一句话对华交底,三国达成一致。普京冒着风险访问蒙古国的背后,都有哪些不同寻常的信号?蒙古国先派人来北京,又对中国传递了怎样的态度?中俄蒙三方又达成了怎样的共识?

日前,克里姆林宫宣布,俄罗斯总统普京即将在本周访问蒙古国,一时间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普京这一次的外事行程选择,有两个比较特殊的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因为国际刑事法院(ICC)早在去年3月份就对普京发起了逮捕令,而蒙古国正是ICC的成员国,这也意味着,蒙古国如果严格遵守条约,那么是有可能将普京进行逮捕的。事实上,在得知普京即将访问蒙古国的消息后,乌克兰外交部就发布声明,敦促蒙古国届时逮捕普京并将其移交给国际刑事法院。

虽然俄罗斯方面已经确认,俄蒙两国已经进行了充分的沟通,蒙古国不会遵守逮捕令,但是ICC也发出了威胁,声称蒙古国如果抗命,那么很有可能会遭到ICC的制裁。

因此,普京此行,不仅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同时也将蒙古国置于西方的压力之下。

第二,在今年7月份,普京与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刚刚在上合组织领导人峰会上举行了会晤,短短不到两个月,普京又要访问蒙古国,显然是有大事要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根据俄罗斯方面发布的消息,这一次访问,还是蒙古国这边主动邀请的,这就更不寻常了。

综合各方消息来看,普京这一次访问蒙古国,所讨论的重要议题,很有可能与中国还有一定关系,因为其中必然会涉及“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的推进,这条连接中俄蒙三国的天然气管道建设,大概率有了新进展。

实际上,在上合峰会期间,普京与呼日勒苏赫就讨论过这个问题,不过现在项目的主要困难,还是在于各方的出资问题,俄罗斯想要增加天然气出口,中方想要扩大能源进口,而蒙古国夹在中间,当然也希望能够获取到足够的利益,因此这一次蒙古国主动邀请普京,这显然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普京到访蒙古国之前,蒙古国这边还先派人来了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月29日,蒙古新任驻华大使恩赫包勒德与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刘劲松举行了会晤,中方对恩赫包勒德的上任表示了热情欢迎,并强调中方高度重视中蒙关系。

恩赫包勒德也展现了充分的诚意,一上来就感谢了中方对蒙经济社会发展的真诚帮助,随后也作出承诺,称蒙古国对华政策保持稳定性、延续性。

而在7月份的上合峰会期间,除了俄蒙领导人的会晤外,中俄蒙三国外长还举行了一次深入会谈,期间三方达成一致,确认了加强欧亚经济联盟、“草原之路”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并将合作打造更多标志性重点项目,而“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建设,仅仅是其中的一环,未来我们还可以期待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