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醒来,看见老领导群里扔了篇《很多进口药,悄无声息地消失了》;抹沙双眼,发现竟然是我熟识的“常识流通处”的文章。
领导的群向来以讨论财经或形而上的话题为主,一篇民生类文章被扔进来,那是表明已经小小出圈了。
点开拉到文末,让我吃惊的是:文章发出来24小时不到,光点赞就已经冲到了1.6万,截至发稿已经2.1万!
赶紧向作者道喜,一时之间,竟然有点激动。
别人冲爆款,你激动个啥?
很简单,因为都是多次被封号的博主(他被封了5个还是6个,我被封过2个),惺惺相惜,这两年我们几乎未得到过平台的流量推荐。
我们曾私底下讨论过,也许阿拉都已被拉入黑名单,也许永远不可能出现爆款,也永没有翻身之日了!
但是冷不丁的,今天他这冲天一飞,至少透露出一个信号:平台的规则似乎已作出调整,对于封过号的博主,已经从无期减刑为有期。
常识君还告诉了我另一个喜讯:他朋友新开的号,竟然又有留言功能了——要知道从某年起注册的新号,这个功能就已经被取消。
我赶忙爬起来查看自己的三个号,常更的两个没有任何变化,反而是半年没有更新的“17辫”,竟然意外地有了个“留言”的红点!
什么意思?停更反而更容易获得关照?
仿佛一个冷冰冰的渣男,突然冲自己笑了一下。
虽然屁用没有,但一种被宠幸的幸福油然而生。本来今天打算休更的,结果又贱兮兮坐到了电脑面前。
平台虐我千百遍,我待平台如初恋。
其实到今天为止,我都不明白一篇题为《马Y和司MN,我们到底该选择谁?》的文章,为何会把我的大号“17谭”送入不归路。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前几天有人让我转载有相应名字的文章,我一口回绝,说是犯了“夹头敏感症”。
你看,我到今天都不敢把这两个名字写全。
号没了,身份信息也被冻结,只能用家人和朋友的证件,一下子开了三个号,这叫做有备无患。
但是有什么用吗?
都说平台扶持新号和小号,但是平台似乎很快就识别出:马夹是换了,管理者却是脸上打了烙印的“危险分子”。
为什么用“似乎”?因为问天天不应,问客服永远是机器人,只能在啪啪被反复打脸后,独自关门揣测。
这个过程中,不断看到一些喜欢的号没了;一些喜欢的号主,停更了;曾经热络过的一些作者,变得沉默四散,过一阵又归来。
我自己也时不常停一阵,想着算了,不写了,又赚不到几毛钱,干嘛还要上赶子?
但是过一段时间,忍不住又回到这样。
写字已经成为我的日常,如同吃饭;写字的过程,也是思维整理的过程;虽然就那几个阅读量,但是想想当年做杂志(本人曾短期任职《北京CBD》杂志主编),订阅量不也就几千份?
茫茫人世,每天有三两千人在看自己的文章,可以了。
这种自我安慰和麻醉非常有效。
我于是把头埋进土里,吭哧吭哧地兀自刨着,连朋友圈都懒得发:只表达,不回复,不交流,不讨论。
人至贱,则无敌。我就打算这样写下去了,我以为自己已经修炼成仙。
今天常识君的一个大爆款,水花却溅到我的湖面,我发现自己还是俗人一个:原来我这么不停地写写写,也是在期望某种奇迹发生,也是想得到某种奖赏的。
平台开通个“留言”功能,就那么一个细微的动作,就把我感动到不行。
就让我想得有点多:如果哪天平台突然开了天恩,一不小心把“17谭”放了出来;或者就是把我的身份信息释放出来,能够让我以自己的名义重新注册,该有多好。
天哪,我竟然还藏着这样的白日梦!
我是一个羞涩的人,至今不敢出镜做视频,也很少写自己的事或心事,今天这一激动,竟然把自己的妄想小小卖了。
总共三个号:“17谭语”以原创为主,为安全起见,会尽量少碰敏感话题;“午端”着重于信息热点;17辫原本侧重财经转载,但没想到这样也经常被关,接下来怎么做还没想好。
别人的爆款,我也非常地高兴。
但常识君却为此忧心忡忡,说是“怕他不来,又怕他乱来”。
我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实在看不出有404的可能性,赶紧用“午端”去蹭热度,呐,就是下边这一篇:
很多进口药,悄无声息地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