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苦”硬吃的腾冲人
在腾冲这片气候多变、四季分明的土地上,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孕育了当地人独特的饮食文化与偏好。
随着季节的更迭,腾冲人的味蕾也悄然变化,展现出一种顺应自然、善于调和的智慧。提及腾冲人的“吃苦”艺术,实则是一种对食物深刻理解的体现,以及在炎热季节中寻求身心平衡的巧妙方式。
八月的腾冲,空气中弥漫着燥热与沉闷,腾冲人便巧妙地运用苦味食材,如苦瓜、苦子果、棕包米等,不仅因为它们能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更因这些食材能激发味蕾的新体验,为炎热的天气带来一丝丝清凉与宁静。
苦瓜/山苦瓜
苦瓜,作为腾冲人餐桌上的明星食材,其独特的苦味中蕴含着丝丝甘甜,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炎热天气准备的一剂清凉剂。
腾冲人巧妙地将其切片、炒制或炖汤,不仅保留了苦瓜的清新口感,还通过与其他食材的巧妙搭配,如与鸡蛋、肉片同炒,或是与排骨一同慢炖成汤,让这道菜肴在解暑的同时,也满足了味蕾的多重享受。苦瓜的苦涩,在腾冲人的巧手下,化作了闷热天气里的一抹清新与惬意。
八月腾冲的山里,山苦瓜悄然成熟,成为大自然赋予这片土地的一份独特而珍贵的礼物。山苦瓜的果实,形态上或许不如苦瓜那般修长匀称,却也别有一番风味。
苦子果
谈及腾冲的另一苦味食材,人们能想到的还有苦子果。其独特的苦味,让腾冲人巧思妙想,以酸味为媒,巧妙地平衡了这股浓郁之苦。
先将苦子果细心切片,随后以清水泡洗,带走部分苦涩,接着,放入酸笋这一灵魂配料与之调味,不管是煮汤还是爆炒,都能中和苦子果过度的苦味,更在汤液中编织出一曲苦中带酸、酸后回甘的味觉交响乐。
棕包米
腾冲温润的气候、独特的地理环境生长出苦中回甜,肉质清脆的棕包米,配以腾冲人的智慧造就了独特的棕包炒肉。
将棕包剥去外皮,洗净切丝,配鲜肉、胡萝卜丝、腊腌菜、干椒一并炒熟,色香味俱全。
刺五加
刺五加,腾冲田间地里园边,随处可见它的身影,不同于一般野菜,刺五加属于食药两用的高质量野菜,人们多在春天采摘其嫩芽食用,具有安神和助眠的作用。
刺五加味道独特,腾冲人多以凉拌为主,入口的一瞬间,你会尝到有一丝苦味,咀嚼过后回甘,满嘴清新的气息,令人回味无穷。
牛苦撒
牛苦撒,其名虽含“苦”字,实则是一种苦中带甘、回味无穷的绝妙滋味。其主要原料取自牛肠(靠近盲肠的部分)里的半草半消化物和胆汁胃液熬煮成苦水作为基底,拌上生牛肉不断捶打制成的肉糜,再加上韭菜、芫荽、小米辣,就成了苦撒撇的蘸水。
蘸食米线、烤牛肝、烤牛干巴和蔬菜等,送到口中,一瞬间,鲜中带微苦,微苦含香甜的味道就俘获了味蕾。
苦荞粑粑
《本草纲目》记载:苦荞麦性味苦、平、寒,“实肠胃,益力气,续精神,刮耳目,能练五脏滓秽,降气宽肠,磨积滞,消热肿通风。”腾冲地处西南,境内高山地区一带多为种植,犹以猴桥、固东、滇滩、明光四镇种植较广。
苦荞粑粑,顾名思义,用苦荞面粉做成的粑粑。火烧荞粑粑,是与腾冲雨季最配的食物。食之清凉爽口、松软,气味清香怡人。
银杏果
秋天的银杏,便是这个时节诱人的味道。银杏俗称白果,是中国著名的干果之一,其味融合甘、苦、涩三绝。
腾冲银杏村的银杏果因长在火山灰上,味软糯,剥开后色泽鲜绿如翡翠。银杏果的吃法有多种,可煮、炒、蒸、炖、烧等10余种烹饪方式制成各种美食。
茶叶
腾冲是历史上茶马古道和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种茶历史悠久,高黎贡山至今还保留着上万亩古茶树群落,据考证树龄已逾千年。
腾冲茶在茶界中以其独特的韵味与卓越的品质著称。细酌腾冲茶,其口感温润细腻,如同山间清泉般爽口宜人,香气则浓郁而悠长,令人心旷神怡。越是细细品味,越能感受到那份由苦转甘、愈发甘甜的独特韵味,让人回味无穷,难以忘怀。
在腾冲的餐桌上,这些苦味食材被巧妙地融入到各式菜肴中,无论是凉拌苦瓜的清新爽口,还是银杏果炖汤的温润滋补,亦或是那一杯解暑的绿茶,都让人在品尝之余,感受到腾冲人对生活细节的讲究与热爱。
因此,腾冲人的“吃苦”,不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它让人们在自然的馈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