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支大学生返家乡志愿活动中的特殊队伍。

今年暑假,在外求学的9名丽江籍的学生一同商量,想趁着暑假为家乡做点什么。聊着聊着,9人决定以“星辰计划”为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共青团丽江市委的支持和帮助下,他们以“星辰计划”项目的形式,开始了返家乡志愿公益活动。

通过招募,短短的2个月内,这支队伍从最初的9人发展到30人,其中80%为在读研究生。他们中不仅有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的学生,也有在新加坡、芬兰读书的留学生,还有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的人。他们的共同点是都是丽江籍,几乎都是00后,都想为丽江做点事

9月开学季,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读本君想给大家介绍这支特殊的队伍,希望能让在成长路上的你我有所收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6月底,9名互相熟识的丽江籍学生共同成立了星辰计划。这是一项公益计划,致力于搭建起丽江籍青年回报家乡、参与家乡建设的桥梁,运用青年一代的创造力和专业热情,更好地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发起人中,有来自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海南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岩体力学研究所等学校的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凭着同学介绍同学、朋友介绍朋友,参与星辰计划的成员迅速壮大。也有人听说了他们的想法后,主动加入团队。同时,以“星辰计划团队”为名,他们开设了自己公众号,7月29日发布的第一篇文章就有近千的阅读量。很多人后台留言,想要加入这个团队。短短两个月时间内,队伍发展到了30人。每个人根据自己不同的特长,为团队谏言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共青团丽江市委的帮助和协调下,这支队伍的首次志愿活动是到位于祥和街道南口路的瑞馨佳苑五星服务之家,为那里的小朋友上公开课。与印象中一些“流于形式”的支教课程不同,他们进行了很多有趣且科学的课程设置。“我们根据每个人专业的不同,按照专业大类进行划分,总共分了7个组。

比如计算机大类人工智能组,授课的成员介绍编程和人工智能技术,并用AI机器人跟孩子们互动玩剪刀石头布,通过简易编程制作签到码和电子邀请卡,和孩子们讨论自动驾驶技术和智能家具等内容,引发孩子们的兴趣。

地质组的成员带来了岩石标本,通过触摸岩石的纹理、观察矿物的纹路和光泽,以及有趣的实验,让孩子们重新认识存在于地球亿万年的物质;植物组的成员带来不同的鲜花,让孩子们深入观察鲜花的精彩世界;力学组的成员用水的表面张力小实验,让孩子们了解科学的基础,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医学组的成员不仅教孩子们洗手消毒的正确方法,还教大家认识人体器官和结构;经济组的成员通过大富翁游戏,让孩子们了解风险投资、保险、理财等知识;法学组的成员通过互动游戏的方式,把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法律知识普及给孩子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着上面这些课程内容,你可能会疑惑,教的都是多大的孩子啊?这课程的丰富程度跟大学“有得一拼”。其实,星辰计划的成员们面对的是幼儿园到小学的孩子,基本都在10岁以下。成员们每周给孩子上2-3天的课程,每次3-4小时,都是公益免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上课时间不算长,但成员们都进行了认真备课。所有成员分组明确,在上课前开准备会,大家会在群里讨论课程的重点和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准备相关课件。“我们知道时间很有限,但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课程,给孩子们打开一扇窗,提起他们的兴趣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星辰计划团队成员表示,为了让上课的内容更贴近孩子们的生活,他们花了很多心思。比如地质课程,通过孩子们爱玩的手游《我的世界》中的矿石元素作课件内容,吸引大家的注意。像法学课程,通过自编自写剧本杀,告诉孩子们哪些行为是不良行为,以及不良行为的定义是如何产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上课内容,成员各自也有不同分工,有专门负责宣传的,有负责部门对接的,有负责活动安排的,还有负责人员招募的。大家没有报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这群年轻人集合在一起,用爱发光发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志愿活动是否能够丰富简历的问题,团队成员说到,现在很多大学生有做返家乡志愿活动的要求,而星辰计划成员中80%是研究生,还有博士生,有的已经毕业工作,其实到这个阶段已经没有志愿活动的硬性要求了,就是为了想给家乡做点事聚集到一起,希望能真正的做点什么。

在课程结束后,成员们还组织了一台晚会作为孩子们的毕业典礼,受到了家长和各个协办方的好评。星辰计划的首次志愿活动也因为成员们满满的热情,画下了精彩的一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专业和认真,星辰计划获得了更多实践和展示的机会。8月18日,在共青团丽江市委和丽江市教体局的协调统筹下,星辰计划走进丽江市一中,为全体高三学生上“开学第一课”。团队以大学规划和专业分享为主题,给学弟学妹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汉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万佳雯、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专业杨添、北京大学法学专业李泽甫、中央民族大学艺术专业生特吾姬、浙江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木荣俊、南方科技大学大数据类专业邱喆、中国传媒大学管理类专业木云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水文气象专业奚夏珍、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所岩土工程专业洪扬、武汉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和雯娇、山东大学法律硕士杨堂坤共十名主讲人,每人15分钟的分享,详尽讲述自己对就读专业的认知和对大学生活的体会,让高三学生们了解多彩的大学生活和专业内容。

这些分享者中,有的连年获奖学金,有的名校保研,有的从本科读到博士,有的参与重点科研项目,有的获得诸多荣誉,有的对接社会资源,每个人的路径都不一样,却各有各的精彩。在分享中,做自己、找到自己的热情所在、不断努力去尝试、积极主动去做事……这些反复被提及的“鸡汤词”,是被他们一步步用行动证实过的可行之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当初自己报专业时也面临过同样的问题:不知道自己可以报考什么专业,不知道这个专业是学什么的,学了未来可以去干什么,自己适不适合读这个专业……诸如此类,困扰着一届又一届的高考生。“正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也想为别人撑把伞。”这是星辰计划团队做这次分享的初衷。同时,因为每个人的兴趣点不一样,在分享前,团队立下“不拉踩、不推荐”的原则,尽量客观地介绍这些专业,让大家能够更加全面充分地了解专业的优势和发展前景。他们用更加接地气的分享,给学弟学妹们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结束了“开学第一课”后,团队中不少成员已返回学校上课。随着研究生阶段课业的加重,他们也担心未来星辰计划能否持续下去。

团队成员说到,丽江在大学生志愿服务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他们分享了自己到其他地区参与项目调研的社会实践经验,通过结合自己的专业形成相关的调查报告,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该地区的了解。“丽江也有很多大工程,比如现在的滇中引水工程,如果这些工程能够提供给大学生更多社会调研的实践机会,相信会有很多相关专业的学生回到家乡,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成立时间短暂,但星辰计划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除了想要成为志愿者的大学生,也有能够提供专业社会实践的机构找到了他们。面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星辰计划成员表示愿意成为其中的桥梁,链接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为丽江籍大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机会。未来,他们想通过项目的形式,开展诸如非遗、科研、研学等活动内容,让更多丽江籍学生参与到家乡的建设中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星辰计划团队”公众号的开篇写道: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颗小小的星辰,与太阳相比我们的光确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只要我们努力地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光,就能够照亮身边的同伴,我们也能享受到同伴的光辉。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星空就是一片交相辉映的璀璨。于是我们走到了一起,成为了“星辰计划”的一员!

我们常常在思考,我们能用所学的专业为社会做些什么?如何才能让大学生在社会服务活动中发挥出专业专长和优势?这是我们正在努力摸索的……这很重要,因为社会与实践才是孕育真知的田野,而青年一代的创造力与专业热情,更如朝阳下的甘露。因此,我们渴望成为那一道桥梁。

我们知道,我们有很远的路要走,期待更多同行者的加入。

“希望大家包括学生和已经毕业的同学们,大家假期有时间的时候来参加星辰计划,一起为家乡做些事,即使是微小的贡献,也能为家乡做些具体的事情。只要是真的想为家乡做点事,无论背景是什么,都欢迎大家加入这个大团队。因为每个人擅长的事情不一样,我们欢迎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来加入我们。只要大家聚在一起,真正想做点事情,我相信我们的星辰计划一定能够发光发热。”

“循此苦旅,以达天际。穿越逆境,直抵繁星。”星辰计划团队希望能够将“星辰计划”不断发展下去,一起做更多有趣、专业、对家乡有益的公益项目,把这团星火传得更高、更远、更闪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手记

悲观者弃桨,乐观者扬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暑假,无所事事,闲到发慌,内心想要做些事,可能又不知道做些什么。就像星辰计划团队成员说的,暑假你再怎么躺平,也有躺不动的时候,手机再怎么好玩,也有玩不下去的瞬间。这个时候,不如去找点事情做吧,比如加入星辰计划,让自己不要那么无所事事,空耗大好的青春时光。你可以没有一个伟大的、轰轰烈烈的开始,但总得行动起来,才能慢慢去改变些什么。

采访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们的行动力和做事逻辑。想为家乡做点事,立刻就去做,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始。讨论好就执行,没有太多的内耗和纠结,做不好的地方再慢慢调整。漫不经心的口吻中,却时时展现出对团队未来清晰的思考。无论是给孩子们上课前的专业分组,还是开学第一课“不拉踩、不推荐”的分享原则,都让我感受到这个团队活力、热情、专业,却又乐观明媚的一面。

在外求学的大学生就像天各一方的星辰,在寒暑假期我们回到家乡,各自的光芒聚在一起,希望能够照亮丽江的夜空。”愿星辰计划能够如两位发起人所言,继续传承下去,成为那道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