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7月16日至21日,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恢复邓公党政军职务的决议,邓公得以再次复出为国家做贡献。7月21日,邓公在会议闭幕会上说了一番肺腑之言:

“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还能在不多的余年里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我个人来说是高兴的。”


“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

邓公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邓公复出以后,进行了一系列锐意改革的举措,取得了显著效果,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干部的欢迎和拥护,邓公在党内外的地位也不断提高。

然而,邓公的改革并非一帆风顺,甚至还会遇到巨大的阻力,甚至是自己同志的误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8年,邓公在一次会议上力排众议,决定要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改变毛主席生前的一项决策,当时就遭到许多老将帅们的误解和反对。

为此,邓公顾全大局,当众表态:决心由大家一起下,决定由大家一起出,骂名则由我一个人来背!

这次会议讨论的是关于部队改革的一个事项:恢复军衔制。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简单回顾一下我军“军衔制”的变化过程。

1955年,我军举行了一次大授衔,评选出了十大元帅,十大大将,55名上将、175名中将和798名少将,另外还有其他的职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授衔评定依据的资历、战功等各种因素,总体上来讲是名副其实。当时,还有很多党政干部其实也是战功赫赫,完全够资格授衔,比如邓公完全可以授予元帅,但他们根据工作需要,也都拒绝了。

这次授衔的初衷一方面是为了工作需要,与国际接轨。一方面则是对革命军人的一种肯定奖励。

谁也没想到,授衔之后,部队里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如互相攀比的风气,有些人为此抱怨,发牢骚,情绪很大。

毛主席本人是一直反对军衔制的,毛主席始终认为军队是为人民服务的,军衔容易与人民群众产生距离感,正如毛主席所言:“胸前挂着一堆勋章,还怎么能够深入民间,怎么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认为,我军始终提倡官兵平等、军事民主。佩戴奖章后,划分出了等级,久而久之,等级制度滋生,高军衔的人不由自主地觉得高人一等,开始对他人颐指气使。

这不仅破坏了部队团结,而且使旧社会的军队官僚主义滋生,违背了我军的优良传统,不利于部队建设。

因此,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上,有人就提出了不再实行军衔制,还觉得军衔制是教条主义的产物,不利于官兵平等,力主取消军衔制,相互之间称呼“同志”。

毛主席赞同这种看法,还提出了给高级将领降薪等措施,经过一系列的组织讨论,在毛主席的推动下,军衔制取消被提上议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5年5月,全国人大通过了“取消军衔制”的决议,我军之后20年都是无军衔制。1988年,邓公又提出要恢复军衔制!

邓公为何要提出恢复军衔制呢?当时有人发现长期实行无军衔制后,部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提出部队长期不见领导人,导致军队战斗力有所下降。

邓公慎重考虑后,决定提议恢复军衔制!然而,邓公提出这个提议后,很多老将表示反对,他们接受不了这个推翻毛主席“决策”的决定,心中也是忧虑重重。

然而,邓公发现长期实行无军衔制,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各部队之间缺乏统一的调度和领导,导致部队作战和训练水平、出现严重下滑、秩序混乱等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0年,时任总后勤部副部长胥光义(1955年被授少将)率团前往美国考察,由于没有军衔,导致美国方面竟然不知该以何种规格进行接待。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外事活动会越来越多,如果继续施行无军衔制,这种“麻烦事”会越来越多。

所以邓公才会力排众议,决定恢复军衔制,针对众人的疑虑,他勇于担责,说出了自己背负骂名的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8年9月14日,洪学智等17人被授予上将军衔,之后各大军区都进行了授衔仪式,1452人被授予将官军衔,18万人被授予校官军衔,40.5万人被授予尉官军衔。

有些人还提出要给邓公授衔,邓公则断然拒绝了。至此,军衔制得以恢复,并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