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辽衰金兴的国际形势重大变迁,北宋是应当继续维持澶渊之盟以来的宋辽总体和平状态,还是应当“见机而动”,利用变局提供的机遇谋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大的利益,北宋君臣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争论。
相当一部分臣僚鼓动宋徽宗应当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完成收复燕云的大业。在谋辽复燕一事上,态度最积极最强烈的鼓吹者当属以赵良嗣(马植)为代表的归宋辽人。
政和五年(1115年),赵良嗣入宋后,极力向宋徽宗渲染辽的腐朽没落,在宋徽宗面前痛陈伐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献上了“自登、莱涉海,结好女真,与之相约攻辽”的“灭燕之策”。他的主张得到了宋徽宗本人的认可,“帝嘉纳之,赐姓赵氏,以为秘书丞”。
除了赵良嗣之外,其他归宋辽人如董才,在接受宋徽宗召见时也“陈契丹可取之状甚切”,纷纷鼓动宋徽宗出兵伐辽。在宋廷内部,宋徽宗的亲信臣僚童贯、蔡京、王黼等人也“力主之,以图取燕”,极力推动赵良嗣“灭燕之策”的实施。童贯凭借崇宁年间对西夏、吐蕃的战功,“既得志于西边,遂谓北边亦可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蔡京更是一度“欲启边衅,密谕摅,令激北虏之怒”,试图直接制造宋辽战端;王黼更是坦言“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并告诫宋徽宗“今而不取燕云,女真即强,中原故地将不复为我”。
他们在朝中位高权重,朝政影响力极大,与宋徽宗之间的私人关系相较他人也更为密切,因此宋徽宗更乐意听取他们的建议。不仅如此,在宋辽边境前线,也有一批边将统帅向宋廷积极传达伐辽可行的信息。史载,“时薛嗣昌、和诜、侯益揣知朝廷有意幽、蓟,并迎合附会,倡为北事。”
所有这些信息都指向了一个方向,那就是劝宋徽宗应当抓住机会出兵伐辽,收复燕云故地。支持伐辽的声音在朝中逐渐占了上风,大大刺激了宋徽宗对“谋辽复燕”的自信心,促使宋徽宗本人也逐渐形成了伐辽可行的认知,开始着手为伐辽做积极准备。
然而另一方面,反对伐辽,或至少认为伐辽条件尚不成熟的声音也是存在的。在中央,反对北伐的典型代表人物当属知枢密院事邓洵武,他认为“自西方用兵,禁旅减耗,近差郊祀立仗,人不能足数……而又财用匮乏,民力凋弊,人皆知之,无取言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http://www.bxxc.com.cn)
来源:http://www.16love.cn
(http://www.qianghui88.cn)
来源:http://www.modelzhaopin.net.cn
(http://www.wwevid.cn)
来源:http://www.dric.com.cn
(http://www.afttech.com.cn)
来源:http://www.xjdhy.cn
(http://www.jeanfans.cn)
来源:http://www.oldpc.com.cn
(http://www.lhupb.cn)
来源:http://www.dzqjyw.cn
(http://www.e8136.cn)
来源:http://www.017018.cn
(http://www.17google.com.cn)
来源:http://www.alibuys.com.cn
(http://www.kkkok.cn)
来源:http://www.tianma98.cn
(http://www.dehildren.com)
来源:http://www.yzzhongtian.cn
北宋的兵力、财力、人力不足以承担伐辽的重任,并提出了与伐辽支持者针锋相对的声音,“王黼言当兼弱攻昧,臣独谓不若推亡固存也。”,并质问“且与强女真为邻,孰若与弱契丹乎?”
在他看来,维持一个衰弱的辽,相比谋辽复云的“趁火打劫”做法要更有利于北宋的安全和利益。
在地方上,也有一些边臣甚至平民也反对北伐。真定府安抚使洪中孚更是直言“欲以无纪律骄兵伐人之国,何异缘木求鱼,万举万败,其理必然,徒自取辱国丧师而贻患于将来也。”
就连草泽之民安尧臣也“上书乞寝燕云兵事”,告诫宋徽宗“燕云之役兴,则边隙遂开”,应当“思祖宗积德之艰,监历代君臣之失,杜塞边隙,务守景德旧好”。这些臣僚们的反对意见,虽然不能认为其全无用处,事实上确实一定程度上促使宋徽宗反思伐辽的可行性,但并没有根本改变宋徽宗的对外认知。
宋徽宗最终还是接受了伐辽支持者的观点,认为与其采取“推亡固存”的维持现状政策,不如实施“兼弱攻昧”的机会主义政策。“谋辽复燕”的想法,最终还是在这一认知的推动下被付诸实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