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只要买家的需求存在一天,拐卖人口的罪行就一天不会消失。

那些被拐卖到偏僻地区的女性,从落入人贩子手里的那天起,就彻底告别了自由,告别了过去。

很多人活着的支撑,就是有朝一日能够走出去。

然而,在这些可怜人里,罗小佳却是个例外。

她从云南被拐卖到山东农村,十年来未曾想过离开。

尽管过着贫穷的生活,经常需要忍受家暴,她也没有尝试过逃跑,身上反而有种“既来之则安之”的淡然。

罗小佳为什么不试图反抗命运?她在被拐之后,又有怎样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少女被拐,备尝辛酸

来自云南的罗小佳,对自己这一辈子最清晰的回忆,大概是从1993年开始的。

这不是因为她是1993年出生的,而是因为1993年是改变她命运的转折点。

这一年之前,她还是原生家庭里不受宠的女儿。

她出生在云南的一个落后小山村,贫穷的阴影始终笼罩着她的成长过程。

而她就像一只被命运扼住了咽喉的小兽,永远也无法挣脱束缚,自由生长。

家里不只她一个孩子,父母放在心尖尖上的永远都是儿子。

像她和姐姐妹妹这样“不值钱”的女儿,存在于世界上,对父母来说只有两个价值,一是分担家务,二是换取彩礼。

从小到大,她没有品尝过被重视、被偏爱的滋味。

只有在家里兄弟的成长过程中,她才能勉强窥见一点爱的形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于压抑的经历,一方面塑造了罗小佳打落牙齿吞进肚子里的性格,另一方面也逼迫着她学会自我安慰,学会释怀。

否则,再强大的人也只能被赤裸裸的现实压垮。

关于那时候的记忆,罗小佳已经觉得十分淡薄,甚至有恍如隔世的感觉。

因为在1933年,一件突如其来的大事,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道。

当时家里有个亲戚,大家都叫那人二姐。

二姐在城市里打拼,见识过不少新鲜东西,看起来见多识广。

罗小佳对乡村外面的世界非常好奇,所以总爱跟在二姐身边打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天,二姐告诉她,自己可以把她带到城市生活。

罗小佳犹豫过,挣扎过,但最终还是没能逃过内心的向往。

如果有那么一丝机会可以离开这里,她想,自己应当抓住。

谁能想到,此去一路,前方并不是灯红酒绿的大城市,而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洞。

一路颠簸兜转,罗小佳被二姐带到了山东。

她虽然是个老实孩子,但脑子并不迟钝,很快就意识到,二姐应该是个骗子,而自己是被她给拐卖了。

但是意识到又有什么用呢?

这么多年来,被拐卖的妇女儿童何其之多,不是所有人都浑浑噩噩,但绝大部分人都逃不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罗小佳被二姐用4000块钱卖到山东农村的张宝亮家里。

从那一刻开始,罗小佳的人生就不再属于她自己,而是和张宝亮以及整个张家牢牢绑定在了一起。

张宝亮并不是个好男人,否则他也不至于娶不到老婆,只能花钱从人贩子手里买女人。

在原本就十分落后的偌大山村里,张家属于比其他人更穷的人家。

没钱也就算了,张宝亮又是个不争气的,整天好吃懒做。

明明有手有脚,却从来没有想过靠劳动改善生活,反而像个蛀虫一样,把整个家拖进沼泽中。

他经济能力不行,人品不好,又没有谋生的一技之长,附近了解张家情况的女孩子自然不愿意嫁过来。

可张宝亮和他的老母亲又对传宗接代的事儿心心念念,于是罗小佳就成了那个牺牲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甚至完全不认识张宝亮,就被迫和对方共度一夜。

那一年的她才18岁,懵懵懂懂,可怜又可悲。

新嫁娘是没有特权的,用张宝亮母亲的话来说,他们娶老婆回家,可不是为了让老婆享福的。

所以从新婚第二天开始,罗小佳就陷入了家务农活的漩涡当中。

她一天的时间,掰成25个小时来花,好像都还不够。

早晨早早起床,给一家人准备早餐,还得照顾家里养的牲畜。

吃完早饭,来不及休息,她就得扛着锄头下地。

要不然就是留在家里东忙忙西忙忙,像个陀螺一样停不下来。

她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独处时间,更没有所谓的休息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小佳也不想自己变成没有感情的干活机器,但她的丈夫张宝亮却不允许她停下来。

张宝亮稍有不顺就对自己的妻子拳打脚踢,差点儿害得妻子在生孩子时一命呜呼。

回忆起这件事,罗小佳脸上表情淡淡的,眼神中却始终藏着苦涩和委屈。

整个孕期,她从来没有停止过劳动,一直到生孩子的当天,都还在挺着大肚子干活儿。

张宝亮对她不闻不问,对他们的孩子也漠不关心,妻子被疼痛折磨得神志不清时,张宝亮还在一旁呼呼大睡。

要不是家里人请的接生婆及时赶到,她和刚刚出生的孩子都得活生生被冻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止境的劳动,无休止的侮辱和打骂,毫无温情的日常生活,就像一座座大山压在罗小佳的头上。

但是说来奇怪,自从被卖到山东,这么长时间以来,罗小佳从来没有试图逃跑,甚至连逃跑的念头都没有生出来过。

她的反应,让后来了解这个故事的外人十分不解。

难道说,她对自己的家乡一点儿也没有怀念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盼得回家,现实落差

2001年,一个纪录片拍摄组来到罗小佳所在的乡村,用镜头忠实地记录了她的故事。

她带着淡淡的微笑讲述自己的遭遇,讲到刚刚融入这里时的紧张无措,讲到自己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被家暴的痕迹,讲到多年如一日的劳动,讲到差点儿没能活下来的儿子……

听着她嘴里的字字句句,导演和工作人员都忍不住心生怜惜。

将近10年过去了,罗小佳再也没有见过她的家人。

这一次,摄制组想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让罗小佳回家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这个想法,张宝亮母亲的态度倒是出乎摄制组的预料。

老人家并不担心花钱买来的儿媳妇一去不复返,甚至还放话说:

“她走不走的也无所谓,我给她钱她都不走。只要把孩子留下,她走,我还给她出路费。”

言语之间,老人家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似乎是无比确定,罗小佳不会就这样一去不复返。

相比之下,焦虑感在张宝亮和他们儿子的身上反而更明显一些。

事实证明,罗小佳的丈夫和孩子,都没有她的婆婆了解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小佳很感激摄制组,也对即将到来的家人团聚充满期待。

可是当她时隔十年,无比紧张地回到老家,见到陌生又熟悉的老母亲时,无所适从的感觉却在一瞬间将她包裹。

父母原本该是她最亲近的人,但这亲近里有多少真心、多少感情,就连当事人自己也不清楚。

而且在外面生活了这么久,罗小佳说话的口音,做事的风格,都和少女时代的她完全不同。

村子里的父老乡亲过来看热闹,她差点儿连乡音都听不明白。

在她的眼里,老家周围竖起了高高的围墙,她一个人被隔绝在外,不知所措。

有人给她开门,招呼她赶紧进来,可她望着对方客气的笑容,却连步子也迈不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漫长的岁月足以改变一个人,改变他的社会属性以及自我认知。

罗小佳没有一刻像现在这样清晰地认识到,不管她还是不是父母的女儿,她都已经是个外人了。

家里人知不知道她当年被拐卖的事情呢?这个问题,恐怕很多人都不敢深究,害怕让自己对这个世界失望。

因此,在这趟来之不易的探亲之旅结束后,罗小佳没有选择留下来,而是回到了那个曾经拖住她的深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小佳的母亲也没有想过把女儿留下来,山村老一辈人的想法非常传统,认定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女儿出嫁之后,婆家才是家,娘家已经不再是家。

哪怕她的女儿是被迫的,是被拐卖的,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罗小佳回去了,或者说,作为人口拐卖的受害者,她其实从来没有想过离开。

在日子最艰难的时候,她甚至尝试喝农药自杀来逃避问题,却没有向外界求助,想办法跑出山村。

在那座熟悉的村子里,还有几十个女人和罗小佳有着相同的命运,也有着相同的抉择。

是什么牵绊住了她们?个中缘由,很难不让人动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愿离开,自我防御

被拐去的山村实在不是个好地方,里面唯一能留住罗小佳,留住许多女性的,就是生来无辜的孩子。

罗小佳一直记得,生儿子时,她是怎样痛苦,又是怎样喜悦,是怎样丢了半条命,又是怎样捡回了一颗心。

对她来说,张宝亮是丈夫,同时也扮演着施暴者的角色;

张宝亮的母亲是婆婆,同时也是她人生悲剧的帮凶。

真要谈感情,谈牵挂,在这两个人的身上还真谈不上。

可儿子不同,那是她怀胎十月生下来的骨肉,是自己血脉的延续。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比一个母亲更共情她的所思所想。

大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她的婆婆才会那么笃定,只要孩子还在,罗小佳就不可能跑。

当人生有了软肋,再做一些决定的时候,就很难果断干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原生家庭并没有带给罗小佳美好的体验。

那些勇敢地和人贩子作斗争,和命运作斗争的可怜女性,她们大多数人都有个美好的原生家庭,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充盈的来自父母的疼爱。

为了让父母安心,为了能够和自己最爱的人团聚,她们也愿意冒险,即使结果可能是万劫不复。

但罗小佳不同,哪怕是逃回家里,她所面临的命运,可能也和被拐卖相差不大。

父母会把她嫁出去,对方也许是个陌生人,可能还是个人品不好的人。

至于彩礼,她的兄弟需要钱娶妻,所以父母可以心安理得地用女儿来换取儿子的幸福。

如果这一种可能性发生,罗小佳也不认为,她的处境会比现在更好。

越是偏僻落后的地方,重男轻女的封建观念可能就越严重。

许多被拐卖的农村女性,她们从小就习惯了打压,习惯了忍气吞声,因此哪怕在被拐卖之后,日子过得越发艰难,她们也能说服自己快速适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罗小佳对于自身选择的解释是:“俺就是认命,就是这样的苦命人。”

命运,这是个说起来轻飘飘的词汇,但它落到每个人具体的人生当中,却又显得那么沉重。

有的人生来就有反抗命运的勇气,但有的人在被命运一次次打击之后,就只能选择缴械投降,从此低眉敛目。

就像罗小佳,在人生的无数个岔路口,她无论做出什么样的决定,走向哪个方向,大概生活都不会是一帆风顺。

在命运无情的打击面前,自我挣扎会愈发无力,这真是个残酷又可笑的事实。

既然离开也是受罪,留下也是受罪,那不如就这样吧,留下来,然后说服自己自洽。

罗小佳的自我防御机制,其实一直都在以这样的方式运转,否则,她可能早就撑不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一个被拐卖到偏僻乡村的花季少女,10年来从未想过逃离,甚至在离开之后还主动返回。

这背后隐藏的人生命题,沉重又无奈。

一个被拐卖者的视角,远比看客以为的更加立体和复杂,评价她们,也很难一言以蔽之。

参考资料

纪录片《平原上的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