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离大陆的富士康,又杀回来了!
据香港《亚洲周刊》报道,7月底,鸿海精密对外发布了一则重大投资公告。
公告宣称,富士康将投资10亿元在郑州新建总部大楼,同时,还将把iPhone 16的生产线放在国内。
这则公告一经发布,郑州便开启了大规模招工,仅2周时间,郑州富士康工厂就招了5万人之多。
当时富士康说撤就撤,直接影响了河南的外贸,这才没过去多久,怎么富士康又“故地重游”,选择回归了?
在过去的几年,随着全球供应链迎来大变局,一些低端制造业,或主动、或被动选择了转移生产基地。
其中,大部分企业选择将产线转移到东南亚一些发展中国家。
富士康也不例外,从2007年开始,逐渐将产业链陆续转移到了印度、越南等地。
早在2015年,富士康就已经宣布,将在2020年之前,在印度建立10-12座工厂。
富士康以为有了印度开出的诱人条件,再加上印度低廉的用工成本,他将拥抱下一个“世界工厂”,并创造更多的财富。
去年富士康撤出大陆的步伐明显加快了。
2023年初,只有5%-7%的苹果手机在印度生产,到了2023年底,已经有14%的iPhone产自印度。
印度方自信预测,四年后将有25%的iPhone在印度生产,还扬言未来5年内会将产值增加5倍,赶超中国。
然而,嘴说得很快,手却没跟上。
很快,出自印度生产的iPhone出现了问题,一方面良品率极低,有媒体报道10部手机有近一半不合格,而中国工厂iPhone良品率超90%。
另外,同样生产100台手机,印度要比中国大陆用到更多的原材料。
说是撤出大陆,但富士康撤了又好像没撤,印度供应链配套太拉垮,大多零部件仍要依赖中国进口,这么一来,还要额外支付昂贵的运输费用。
超低的良品率、额外的运输费用,两相结合直接把印度低廉劳动力的优势抹平了。
更骇人的是,有澳洲用户在印度生产的iPhone检测出大肠杆菌严重超标的情况。
除此之外,困扰富士康的还有用电问题。
经常有印度居民跑去当地富士康工厂偷电,另外印度夏季用电非常紧张,莫迪政府动不动就要求富士康停产。
原本贪恋印度低廉的劳动力,才把生产基地转移过来,结果现在过来了,还被印度摆了一道,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亏大了。
被“三哥”狠狠伤了心后,富士康及时止损,摆驾回宫。
但我们都知道,企业的发展往往都是谋定而后动。富士康的此次“回头”,是否有着更为深远宏大的布局?
实际上,河南外贸可以说是富士康一手做大的。
郑州富士康累计进出口额占河南省进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2018年富士康更是以一己之力撑起了郑州八成的出口额。
去年,富士康所在的新郑综保区进出口额高达4073亿元,占了河南省进出口的一半。
河南省7月份宣布,要力争全年汽车产量超过150万辆,新能源车要超过80万辆。
而富士康这次的“回归”,似乎和河南发布的这一消息相关。
因为,这次富士康在郑州卷土重来、加大投资,不仅仅是为了传统的代工业务,还为了扩展新业务。
这次富士康的新业务,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整车、储能电池、数字医疗和机器人产业等领域。
另外,在即将到来的9月,随着苹果iPhone 16的上市,富士康也将迎来大批量订单。
但iPhone 15系列上市以来,国内销量一直不太理想。
今年一季度,苹果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第一猛跌到第五,第二季度苹果甚至直接从销量前五消失了。
苹果即将推出的iPhone 16系列,号称是苹果近10年来最为满意的产品。它不仅搭载了AI功能等,为了提高用户满意度,还推出了多项创新。
可以说,苹果指望着iPhone 16能杀出重围,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又怎敢把筹码全押到“三哥”手上。
富士康也不是苹果制造链的唯一选择,比亚迪、立讯精密等都是它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所以,在发展新业务的同时,让老业务稳定增值,才是富士康当下亟待解决的重中之重。
这次为了保住苹果的订单,富士康在郑州的招工,可谓诚意十足。
不仅开出了25元/时的时薪,甚至还给出了满90天,能拿7500元的奖励。
其实,富士康目前给出的薪资,不要说在郑州,即便是放在深圳工厂也是十分能打。
郑州富士康的招工信息一经发出,短短2周时间内,就招满了5万人,并且还在持续招工中。
富士康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曾在业务最繁忙时,为河南提供了30万个就业岗位。
因为这30万人的聚集,有更多人在富士康周边开起了餐馆以及卖奶茶、做保洁等。
还有教育、医疗、物流等产业,也在周边快速崛起,这一系列的配套经济,产生的岗位远远超过了100万。
在富士康的拉动下,曾经的郑州甚至一度超越一众老对手,牢牢坐稳了中部六省的头把交椅。
然而这几年,富士康加速撤出大陆,将近十几万人被裁员,据老员工说,现在河南用工数量还不足十万。
另外,河南2023年手机出口量同比减少了15%,到了今年第一季度,河南的出口业务更是断崖式下跌,同比下降了61%。
由此可见,富士康对于整个河南的出口业务来说,依然影响深远。
在中国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劳动力成本上升,让中国在全球制造链上的优势变得不再明显。
富士康可以离开郑州,郑州没了富士康也同样能发展。
其实,在富士康逐渐撤出国内这几年,郑州一直进行“脱敏训练”,尝试向其他领域发展,目前郑州也已经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重镇。
仅仅比亚迪,在郑州的投资就已经高达100亿元。
而在2024年前4个月,河南省的电动汽车出口额达26.8亿元,同比增长69.6%。
离了富士康的河南,正在快速自我迭代,而对于富士康来说,完全依赖苹果产业链,并不是长久之计。
寻找新赛道,创造新的增长点,才能让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稳健发展。
富士康这次的回归,能否再次助力河南经济腾飞,还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
而对于普通人而言,更想知道,新的富士康,能不能容得下48岁的员工?有没有五险一金,到手的薪水会不会比跑外卖更高?
参考资料:
凤凰网财经:《印度,为什么留不住富士康?》
财经头版:《富士康“回归”背后的真相》
环球时报:《富士康“归去来”说明了什么》
起点财经:《2周进厂5万人,富士康把河南就业拉爆了!》
作者:袖枕青禾
编辑:柳叶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