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9年,蒋介石不得不败走台湾。临行之际,他对身边人说:“去延安是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注定了国军的失败······”
攻占延安,大肆宣传
1947年3月13日,胡宗南指挥军队开始轰炸延安。次日,胡宗南指挥军队开始大举进犯延安。
到3月19日,在南京的蒋介石收到了期望很久的消息:胡宗南部占领延安城。激动的蒋介石打开电讯员手中的电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我军经7昼夜的激战,第l旅终于19日晨占领延安,是役俘虏敌5万余,缴获武器弹药无数,正在清查中。
蒋介石非常开心,立即下令南京、西安的商店和居民当晚在家门口悬挂国旗,燃放鞭炮,庆祝延安大捷。
同时他下令调动国家所有的电台、报纸等宣传手段大肆宣扬这场胜利,这在中外的记者中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很多记者纷纷要求去延安进行采访······
然而,就是在这场胜利之下,蒋介石不知道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就在胡宗南的部队兵临城下之际,党中央已经完成了战略转移,离开了延安,而这场耗时七昼夜的战争,除了胡宗南部队攻占延安外,也是以解放军主动撤出延安,党中央全身而退而告终的。
临行之前,毛主席曾对彭德怀说:“蒋介石进攻延安,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少则一年,多则两年,我们还要回来的。”
等到胡宗南占领延安后,才发现延安只是一座空城,而蒋介石心心念念想要抓住的毛泽东早已不见了踪影······
因此得知记者们要来延安采访,胡宗南是非常着急的。
电报中的“经7昼夜激战”,是夸大了,并不符合事实。电报中的“占领延安”不过是占领了一座空城而已,那“5万共军俘虏”和“缴获的无数武器弹药”更是纯属编造······
胡宗南急得不知道该怎么办,还是他的属下比较机智,立即派人在延安建立了战俘营,抓来了村民,再选出一部分战士,让他们混在一起,抓紧排练,扮演俘虏,而这个战俘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但是“无数武器弹药”该怎么解决呢?用自己的美式武器弹药冒充肯定是不行的。胡宗南只得下令让身边的人去搜集那些旧式的武器和弹药送到战绩陈列室,但是这些与无数还是相差很多。
接着胡宗南只得到地方部队去找,等到记者来了,让他们白天把武器弹药送到陈列室展览,晚上再拿回去,防止解放军夜袭······
结果当记者们千里迢迢到达延安后,除了看到那些武器弹药外,还看到了一出“好戏”:
当初胡宗南的部队修了多个战俘营,他们安排的那些战俘就在
这些战俘营里来回奔波。比如:参观完第一个战俘营后,记者坐车离开前往下一个战俘营,而负责送记者的司机则会故意减慢速度或者说汽车出现故障,故意拖延时间。
当记者们赶到第二个战俘营后,那些被仓促送来的战俘们已经准备就绪,继续表演了。但这种事情总有被发现的时候,但这种时候,胡宗南总会使出金钱炸弹攻击,一击就中,即刻见效。
那些记者们拿出手中的妙笔,继续大肆报道“延安大捷”,那些出色的通稿也被源源不断地发表。
此时的蒋介石正在庐山避暑,自然不清楚具体情况,反被那些报道激得心潮澎湃,在庐山待不住了。
回到南京后,那些报道还在升温,自然也激起了蒋介石想要到延安看看的兴趣。其实,这次延安之行,也并不是他在冲动之下作出的选择,相反他在心里也酝酿了很久很久······
他想亲自看看自己的对手是在什么环境下生活和指挥作战的,是什么让他在坚持。延安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能成为革命圣地?还有就是他想找一些对共产党不利的把柄,用于宣传,提升自己军队的凝聚力。
之前一直苦于没有机会,如今延安都在自己手中了,怎有不去之理?但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令人失望的······
胡宗南自从知道蒋介石要来延安的消息后,就立即忙了起来,他让飞机将洋瓷脸盘、澡盆、马桶、沙发、钢丝床、各种蔬菜水果及厨师等运往朴素的延安,另外又调动军队到延安周边警戒······
就算这样,胡宗南还是不放心,他另外派出自己的亲信去延安城外四处检查了一番。就在胡宗南紧锣密鼓的准备中,蒋介石乘坐专机,踏上了前往延安的旅程······
大为震惊,险些出丑
1947年8月初,蒋介石来到了延安。与他同行的,还有夫人宋美龄、儿子蒋经国和一些经过挑选的记者们·······
蒋介石这次的行程是保密的,而且那些记者拍摄的照片、写的新闻通稿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才能发表。
蒋介石的飞机降落之时,胡宗南自然是带着大批的士兵在机场迎接。为了蒋介石的这次延安之旅,胡宗南可谓是用尽了心思。
除了开军事会议外,胡宗南又为蒋介石安排一系列延安景点的参观,包括: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旧址、黄土高原特色的美景、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办公和居住的场所······
这样的安排,自然也安排到了蒋介石的心上,这些地方也是蒋介石愿意去的,他不愿意放过任何一个可以了解对手的机会。
两年前,也就是在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见到毛主席,但他认为那是在特定时期下和特定角度下的,并不是最真实的,只有在延安才能发现对手最真实的一面。
路途中,蒋介石和随行人员提及:“来而不往非礼也,两年前我邀请毛泽东到重庆,今天我回访延安,可惜的是毛泽东并没有邀请我,是我不请自来。”
为了让蒋介石的延安之旅更有气氛,胡宗南特意让人修改了陕北民歌《东方红》的歌词,将其中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改为“中国出了个蒋中正”。
当蒋介石以国家总统的身份出现在延安的街头之际,便有人们在高唱“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蒋中正”,在这欢快旋律的映衬下,蒋介石显得格外高兴,主动和人们挥手致意,也夸赞了身边的官员们。
虽然人们唱的时候,并不是那么的自然,但是蒋介石却觉得非常完美,这一招自然也安排到了蒋介石的心里。
在人群的簇拥下,蒋介石率先来到了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的旧址
,这里也被称为是共产党的“黄埔军校”。
然而就是这所军校让蒋介石大吃一惊,他无法想象共产党的干部和将领们是怎么在如此简陋的环境下学习的,而且仗还打得那么好。
虽然说这里是军校,其实就是几间窑洞组成的教学区,每个窑洞里放上一些简单的教学用具。
教室里也没有舒适的座椅,先进的教学设备,甚至连黑板也是用木炭涂成的黑色。蒋介石伸手摸了摸那所谓的黑板,身上就沾满了黑印。
那些桌椅都是小小的,旧旧的,看上去十分寒酸,蒋介石无法想象,如果自己的将领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看着那破旧的凳子,蒋介石决定试着坐坐,结果他差点跌倒在地,吓得宋美龄、胡宗南等人赶紧上前搀扶。
接着,蒋介石一行人来到了抗大的军事训练场,这里没有专业
的训练器材和跑道。本来他想和自己的黄埔军校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这黄土朝天的场地没有什么拿出来比较的。
这空地上,除了一些自制的用具外,就没有别的设施了,而国民党的训练场地除了有专业的设施外,还有美国特地提供的军事教员······
接着,蒋介石一行人来到了训练场地的矮墙旁边,而这矮墙应该就是解放军战士们训练障碍行进的地方,上面还留着训练时留下的痕迹。
就连经常举办活动的抗大礼堂也不过是一片露天的空地。空地的一边摆满了小凳子。可见这些小凳子都是在开会的时候才会用到,开完会就撤掉,空出的场地用作训练。
虽然八月的延安还是非常炎热,但是蒋介石自己却感觉不到,他的心在被阵阵凉意浸泡着、腐蚀着······
他想不通,想不通为什么共产党在这样的环境下能训练出那么多能征善战的好将领,而自己那么优渥的条件培养出的将领却不能尽如人意。
要不是自己身边的人介绍,蒋介石根本就不会相信朱德、彭德怀等人都在这里学习过,并将他们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战争中去。
沉默良久之后,蒋介石感慨万千,问出了自己想问的问题:“我党的黄埔军校和中央军校的条件比这里强千倍、万倍,为什么会打仗的人却越来越少了呢?你们说说是怎么回事?”
这个问题,胡宗南回答不了,其他的将领也回答不了,甚至就连蒋介石自己也不明白,所以注定国民党会走向失败。
就是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我军的将领和战士们发挥不怕困难,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的心态,努力疯狂地汲取知识的营养,为革命贡献着力量。
那是因为他们的心中是有信仰的,他们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所
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的建设,为了人民能过上好的生活。
而生活奢靡,沉迷于享乐的国民党官兵又怎么会明白这一切呢?而蒋介石看到的也只是冰山一角,真实的情况要比他看到的还要艰苦。
困难时期,抗大的学生们吃不饱,穿不暖,就连笔墨都没有。他们就用子弹头蘸着用煤灰冲泡的墨水来写字······
离开了抗大,蒋介石一行人看到了一片被开垦的土地,隐约间
蒋介石等人还能看到陕北的农民在地里辛苦劳作。
由于蒋介石的封锁,延安在内的很多解放区都出现了粮食等物资短缺的现象。在这种形势之下,毛主席与党中央就号召大家动起来,开展大规模的生产活动,确保物资的正常供应。
(http://www.86817.com.cn)
来源:http://www.maintex.cn
(http://www.wuqiji.cn)
来源:http://www.hengshanghc.com.cn
(http://www.tzxuanyu.cn)
来源:http://www.1122tdnh.cn
(http://www.yumipu.com.cn)
来源:http://www.ssc760.cn
(http://www.xingfly.com.cn)
来源:http://www.rixa.cn
(http://www.hnko.com.cn)
来源:http://www.fu6o7hp.cn
(http://www.yemr.cn)
来源:http://www.kikomm.cn
(http://www.barg.com.cn)
来源:http://www.aria2c.cn
(http://www.151x.cn)
来源:http://www.hanjiashan.cn
(http://www.chourong.com.cn)
来源:http://www.dzjob.com.cn
随行人员和蒋介石介绍:上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下到每一
名普通的战士及工作人员,都会参与到劳动之中,和当地的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一起开垦荒地,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彭德怀、王震等人还是表现比较突出的劳动模范。
听着听着,蒋介石又陷入了沉思,自己有着丰富的物资,优越的生活条件,如果让他这样去参加劳动,那简直是不能想象的。
面对着这一切蒋介石不明白的是,正是他的封锁才让共产党人养成了不惧困难,艰苦奋斗,自产自足的革命传统,才激发了共产党的斗志,这一切,全国的人民自然也是看在眼里的,更是记在了心上。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处在困难中的共产党没有选择沉沦,而是克服困难,勇往直前,但这个时期的国民党又是一种什么景象呢?
他们过着贪污腐败的生活,把人民的痛苦抛之脑后,一心只想着怎么维持自己奢靡的生活。就连蒋介石自己心中也没有人民,只想着剿灭自己的对手,当一个真正的独裁者,一个万人之上的人上人。
虽然他们的嘴里说的全是为党国尽忠,坚持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实际上他们考虑的全是自己的金钱与利益。
这个时期的毛主席生活朴实,没有特殊要求,同样参与生产劳动,走到人民群众中去。不仅是毛主席,还有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邓小平等人都是在人民群众之中成长起来的,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理解人民内心最为真实的需求。
也许这就是共产党和国民党最大的不同之处,也是我们伟大的党能胜利的原因: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
历史的选择,更是人民的选择
蒋介石的此次延安旅程,他最感兴趣的就是参观毛主席等人居住和生活的地方。但到了地方后,蒋介石更为震惊了。
毛主席住的窑洞和普通的窑洞并没有区别,门窗都是旧木头做
的,洞内的墙壁也出现了掉皮的现象,桌子的桌面坑坑洼洼,凹凸不平······
虽然蒋介石这些年对毛主席等人的情报没有断过,但是亲眼见到还是非常震惊的。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的对手是怎么样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指挥千军万马的,是怎么保持着那旺盛的精力,是怎么将文章写得文笔犀利且文采飞扬的······
就在这一刻,蒋介石开始从内心敬佩自己的老对手了,惊叹于他的能力和毅力。
突然蒋介石发现窑洞外有纺车,便指着这个纺车问:“毛泽东要这个东西做什么?”随行人员说:“由于物资匮乏,据说这是毛泽东亲自纺纱用的。”
接着,蒋介石试着用了一下这个纺车,结果线断了。就在这时
,一个农民被人带到了蒋介石的面前。
对于这个被吓得发抖的农民,蒋介石态度温和,竟与他谈了起来。
蒋介石问:“你见过毛泽东吗?”农民回答:“经常见。”蒋介石又问:“他平时喜欢吃什么菜?”农民答:“一个是南瓜,一个是红辣椒。”
接着蒋介石又问了许多问题,比如毛主席穿什么衣服和鞋,平时喜欢说些什么,每天晚上几点睡觉,平时有些啥爱好······
农民都一一回答了,问完,蒋介石就让人放农民回家了。蒋介石也越来越明白了,真实的毛泽东让他高攀不起。
接着蒋介石走出了窑洞,登上了那风景壮丽的黄土高坡,在夕阳西下间,他看到了被夕阳包裹的宝塔山,看到了美丽的夕阳如同火焰在侵蚀着已经开始衰败的国民政府······
那刻,感慨万千的蒋介石好像明白了点什么,但又不太明白。天色晚了,蒋介石又走到了毛主席的窑洞,再看了一圈后,对随行人员说:“今晚不走了,就住在这里吧。”无奈之下,随从人员只得安排警卫守在蒋介石的身边。
那一夜,蒋介石一夜未睡。他想了很多很多,想得最多的还是延安之旅的见闻。
本来他来这里最大的目的是想找出对手的破绽,发动舆论攻势,扩大国军的声势,但如今看来怕是不可能了。
他也有些明白了,共产党抓住的是人心,而这正是自己缺乏的,也是用钱买不来的。如果自己将延安的这些情况发布出去,岂不是为共产党做了嫁衣,让他们更得利。
想着想着,天亮了,蒋介石还是没能找到共产党的把柄,而自己的心态反而崩了······
其实来到延安,走进毛主席的窑洞里,蒋介石的内心早就预感到了结果,只是他不敢去想,更不会去面对。
也许,就是这次延安之旅让蒋介石的内心败下阵来,加速了国民党的失败。
就在蒋介石离开延安后,历史完全照着毛主席同彭德怀说的那样发展,就在1948年4月,解放军收复了延安。
紧接着就是国民党在战场上的节节败退,而共产党却是节节胜利,蒋介石不得不在1949年败走台湾。
直到那一刻,蒋介石可能才真正发现当年攻打延安是错误的,去延安更是错上加错: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是历史的选择,更是人民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