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革委会”,不少人脑里第一个词就是偏激,觉得是特殊年代的特殊产物。诚然,在革委会中的确有偏激、靠投机取巧走上历史舞台的人。

但,任何事情都不应以偏概全,在革委会中还存在着一些兢兢业业的干部,他们用实际行动在践行着一个优秀党员该有的作风,就比如说原山东省革委会副主任张富贵。

他能有这么出众的职务,完全是凭借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多次被评选为劳动模范,身居高位后也始终保持谦逊,不去参与那些起伏的运动。

到1985年,张富贵自觉跟不上时代且身体出现健康问题后,又主动辞去职务,用另一个身份继续为国家做贡献。这样纯粹的人,真是革命的好干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富贵1913年出生于山东文登的一个贫苦家庭,他的童年完全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在他出生不久,母亲就去世了,父亲为能有口饭吃,也远赴他乡去给地主家做长工。

唯一庆幸的是,张富贵有个善良的伯母,她是个寡妇,多年孤苦伶仃,眼见无人管的小富贵要被饿死,她便承担起了母亲的角色。

在旧社会,一个独居女子经济条件好不到哪里去,只能勉强生存。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张富贵从7岁开始就要下地干活、13岁去给地主家打长工,苦了好几年一分钱没攒下。

伯母认为这样下去一辈子一眼就能看到头,于是托关系让张富贵去学瓦匠,三年学徒时间仍然没有工钱,还常常要去帮工头种地。所幸学成之后,日子总算有了些起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8年,张富贵已经25岁,放在那个年代已经算晚婚的,伯母忙前忙后,总算为他说好了一门亲事。只是,为了结婚,家里向地主借了110块钱,从此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

地主家的钱岂是那么好借,光是滚起来的利息都让人吃不消,为应付那些讨债人,张家只好将仅有的两亩田抵押出去,日子过得举步维艰。

所幸,1940年他们终于迎来转变,概因八路军来到文登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了减租减息等一系列政策。

原本一贫如洗的张富贵不仅赎回了自家的田,雇工报酬也增加到1200斤,这是他从未感受的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谁是真心为百姓好,百姓自己也知道,张富贵感觉这样的日子有奔头,便积极响应共产党的号召。他带领五户农民,办起全县第一个互助组,大家取长补短,让粮食产量翻番。

这是非常好的表率,引起了组织的注意,他很快被推举为先进代表,向周围村镇传授经验。在他的帮助下,文登迅速建立起120个互助组,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1944年,张富贵成功入党,还当选为全县首个劳动模范,从此他就跟“模范”两字紧密相连。1945年,张富贵当选为胶东区首位农业劳动模范;

1950年他作为山东代表去北京参加全国工农兵英模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并当选省劳动模范;抗美援朝时期,他带领社员一次性捐粮3000斤,被评为拥军优属模范;

1950年和1979年他都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荣誉,相应地也让张富贵政治地位不断提高,从九大到十一大,他连任三届中央委员;1971年至1978年,他都是山东省委委员会;后来还兼省革委会副主任。

很多人提及革委会,印象都不太好,但张富贵可不是通过暴力手段走上来的,他纯属个人成绩过于出色,而成为了一个领域的代表。

并且身居高位后,张富贵没有忘记初心,除了本人坚持下地干活外,为家里也制定了很严厉的“三忌”家规:生活忌特殊:好事忌抢先:待人忌冷淡。

他的女儿曾想着父亲是全国劳模,自己如果不读书了,那就托关系找个班上,反正不能在家种地。张富贵听说后,立即苦口婆心劝导,最终让女儿回乡做了平台社员,也是劳动能手。

在评工记分阶段,张富贵一家人都积极参加集体劳动,挣的工分在全村榜首,收入也数一数二,可是他家的生活总是保持一般水平,省下来的钱和粮食都用来帮助了别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富贵的这些付出,大家都看得到,许多人都挺崇敬他的一心为公。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并非墨守成规的人、积极拥抱时代的改变。

1978年,张富贵以十一届中央委员的身份,参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会议传达的精神,他非常赞同,逢人就讲这次全会开得好。

回到地方后,张富贵向群众讲解了思想解放的过程,并带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他说:过去想富不敢富,早搞责任制的早富,晚搞的晚富,不搞责任制难富。

虽然他还很有热情,但连年的劳作压垮了身体,1985年张富贵主动辞去身上的领导职务,从此极少出现在大众眼前,1994年,张富贵病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原本吃饱饭都是奢望的农民,却可以通过不断努力成为副省级干部、列席中央会议,这种靠双手改变命运的机会,在旧社会想都不敢想。

新中国的确拯救了很多劳苦大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