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聚焦停放充电难点堵点,坚持扩源增容、疏堵结合,紧抓三个关键点攻坚突破,以点带链、以链促面,全力防范化解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风险隐患。目前,全市已建成充电端口11.7万个,年初以来电动自行车火灾同比下降17%。

政府统筹引导“攻难关”。消防、住建等5部门调研,征求市民代表意见,提请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研究制定扩源增容有关政策。出台4个配建措施。资规、住建等部门联合发文,将新建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作为消防审批、验收的前置条件;规定充电车位与非机动车停车位配置比达到80%;要求现有小区充电端口与电动自行车保有量配建比达到1:3;从每年土地出让收入划拨专项资金用于老旧小区充电设施建设。优化3大激励保障。明确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有关内容纳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豁免清单,对既有社区的充电设施建设免予办理审批手续。推广住宅电梯智能阻车系统安装,选取试点按照最高1000元标准进行补贴,全市已完成1917部电梯改造安装。落实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 “三零”服务政策,推动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价格不高于居民电价。提出2项倡议。发布“满电回家”倡议,倡导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在单位内部增建集中停放充电设施,满足干部职工充电需求,缓解小区压力。对于不能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范围、场地受限、群众需求强烈以及没有条件加装充电设施的小区,倡导在小区周边公共场所、沿街道路建设符合安全条件的充电设施。

建设模式实行“多元化”。立足聊城市情社情,采取多元化建设模式,确保建设快、成效好、管长远。激发“国企”优势。以市政府名义推动中国铁塔聊城分公司等国企强化“为民服务、保障民生”的担当,参与充电设施建设。目前,共投资建成充电端口1.3万个,覆盖184个小区,2024年底前将再投资新建充电端口1.8万个。同时,指导国企打造“智能充电终端+充电云管理平台+集中监管平台+客户端APP”模式,实时监测充电端口状态,对充电设施过载、过热、过压、电流异常等进行远程监控预警。推动“市场”主导。县市区政府领导挂帅,成立由住建、应急、消防等部门和乡镇街道参与的专班,通过政策引导各企业按照市场化运作,为既有小区建设停放充电设施。充电电价和建设位置、标准由企业和小区业主委员会商议确定,各县市区专班负责协调。同时,指导快递、外卖、共享电动自行车企业,普及安装集中充(换)电柜,降低火灾风险。强化“政府”兜底。对于“投入高、收益少”和市场回报效益低的老旧小区、回迁小区,各县市区政府将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和物业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工作,列为重要工程优先解决。2024年,各地已投入765万资金用于停放充电设施建设。

激活群防群治“一盘棋”。坚持法治先行、专群结合,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和网格在群防群治中的引领作用。抓法治促规范。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聊城市消防条例》,《条例》针对不同场所规定了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建管用”要求,并规定相应处罚条款。抓住《聊城市物业管理条例》修订契机,加入电动自行车有关条款,明确可以利用业主共有道路、绿地或者其他场地增设充电设施,并将违规停放充电列为禁止行为。在《聊城市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条例》中,将消防安全纳入基层网格员法定职责,发动1.6万名网格员参与违停违充行为的制止督改。抓执法促提升。消防、公安、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夜间检查,劝导搬离违规停放行为4000余起,抽查电动自行车产品64批次,查办案件43起,全市涉电动自行车违法查处同比上升80%。支队联合市委宣传部制定整治行动新闻宣传方案,利用各媒体加强以案说法,既讲清社会危害,又强调共治共享;既强化警示震慑,又普及安全常识。抓共治促和谐。将凝聚共治力量作为关键一招。结合“红色物业”工作,各级组织、住建、消防部门联合发力,6681名业委会党员、楼栋长将劝停制止违规停放充电行为纳入社区治理工作内容。在经济开发区试点,着重发挥社区党支部作用,帮助各小区协调停放充电设施安装事宜,通过社区党支部与居民聊选址、与物业谈让利、与运营商比价格,帮助东城街道6个小区解决了安装难落地的问题,实现了安装位置居民满意、充电价格和家用电持平、物业不收服务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 崔宇晴 通讯员 钱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