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发展史中,上层应用与基础设施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彼此促进,总是能演绎出波澜壮阔的故事。当下,企业级关键应用与存储底座联袂上演的大戏渐入佳境,崭新的篇章已然开启。
伴随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迈向深水区,AI、HPC、大数据等新型关键应用进入企业生产决策系统的速度越来越快,其对业务体验和底座支撑的要求也水涨船高,既有的存储产品及解决方案难免捉襟见肘。
最突出的矛盾源自海量非结构化数据的飙升,以及由此衍生的诸多问题。根据IDC咨询的预测,2025年全球数据规模将达175ZB,其中非结构化数据占总量的80%,且以每年55%~65%的速度增长,到2030年全球非结构化数据总量将达28000EB。
尤值一提的是,生成式AI浪潮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激活了视频、语音、文本、图片等海量非结构化数据的潜能,很多企业数据中心汇聚了不同应用的多种类、多格式、多协议数据,这对实时分析、智能决策、节能减碳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存力变革推动数据服务跃迁势在必行。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性能分布式存储的重要性愈发突出,SSD全面替代HDD的进程显著提速——一方面能满足分析型业务对数据存储容量和性能的高要求,另一方面亦可缓解数据中心沉重的能耗负担,由先进存力绿色基座驱动的全闪化新时代正呼啸而来。
硅进磁退:存储介质进化跨过关键节点
从创新扩散的角度看,任何一项新技术从原创突破到商业化应用,再到全面替代,往往需要经历颇为曲折的过程。SSD与HDD的“交战史”同样跌宕起伏,存储介质的进化并非一蹴而就。
事实上,SSD自诞生之日起就展现出独特的禀赋,业界普遍认为硅进磁退是先进介质的发展方向。与HDD相比,SSD在性能、可靠性等核心指标上优势明显,IOPS提升了成百上千倍,时延则降低了数百倍,年返还率也大幅下降,前进的道路似乎一马平川。
然而,就像不少创新技术会在成长期遇到瓶颈一样,SSD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叫好不叫座”,高昂的价格劝退了很多慕名而来的行业客户,如何降低应用门槛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令人欣喜的是,SSD借助技术创新“避短扬长”,在降低成本与节能减耗两个维度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通过重删压缩等新技术的应用,SSD的数据缩减比例可达3:1甚至更高,显著缩小单位数据存储成本与HDD之间的差距,预计到2027年SSD单位价格即可低于HDD;同时,SSD单盘容量的提升速度大幅超越HDD,预计到2026年其单盘容量可达300TB,远超HDD 42TB的水平,有助于节省空间和功耗。
不难看出,存储介质的进化已跨过关键节点,面向混合负载的全闪存分布式存储有望成为客户的最佳选择。针对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带来的严峻考验,SSD既能适应视频、音频、文件等大带宽的要求,也能满足图片、检索、查询等高IO需求,并通过显著加速读写速度和降低时延,为客户实现数智化转型保驾护航。
存力跃迁:应用升级与绿色节能驱动基座蜕变
如果说存储介质的进化和价格门槛的降低为全面全闪化创造了必要条件,那么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数据价值的持续提升,以及绿色节能的迫切要求,则为构建分布式存储全闪化基座提供了强劲动力。
以AI、大数据为代表的数据分析型应用,正是分布式存储全闪化施展身手的最佳舞台。这些应用逐步重构各行业的生产方式,智能分析、主动决策成为企业创新最大的驱动力。伴随海量非结构化数据规模激增和长时间留存,分析型业务对数据存储容量和性能的需求不断升级,全面加速存储基座闪存化是大势所趋。
目前,分布式存储SSD已在超算中心、国家实验室、气象卫星、油气勘探、基因测序、自动驾驶等纷繁场景得到广泛认可,与AI、HPC相关的新型应用非常依赖对海量非结构化数据的高效分析,全闪化存储解决方案可匹配需求;与此同时,曾经的温冷数据正在变热,数据的内在价值亟待释放,全闪化基座成为大时代里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
值得关注的是,分布式存储全闪化不仅是“助攻”关键应用的催化剂,而且是数据中心守住绿色底线的清道夫。 这种攻守兼备的能力,恰是其摧营拔寨的基石,更为先进存力的演进提供了动力。
在AI大模型长袖善舞的时代,数据中心承载的压力与日俱增,必须兼顾高效训练与绿色节能双重使命。相关统计显示,预计到2035年,数据中心用电量约为2020年的3倍,将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5%~7%,碳排放增幅约为103%,建设低碳数据中心成为当务之急——打造绿色存储底座无疑是解决数据中心能耗难题的重要途径,分布式存储全闪化可谓生逢其时。
作为分布式存储全闪化的开路先锋,华为依托极致性能、极致绿色、极致可用三大优势,突破容量与能耗密度的极限——OceanStor Pacific全闪分布式存储,2U设备空间最大支持4PB容量,每TB容量能耗仅0.25Watt,铸就绿色节能数据中心新标杆。据了解,华为全闪分布式存储已在全球交付4.8EB,替代HDD进程的明显加快。
全闪化开辟分布式存储技术创新大航道
众所周知,分布式存储领域聚集了很多厂商,其渴望借助创新策略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与过往的细分赛道相比,全闪化开辟出更宽广的新天地,新兴存储厂商大多以此破局,快速找到重塑市场格局的契机。
早在十年前,以开源Ceph软件为典型代表的第一代分布式存储软件浮出水面,虽然借虚拟化和云计算的东风有所斩获,但进化速度相对缓慢,也无法满足客户日新月异的需求。
如今,华为等厂商秉承自主创新理念,把握技术演进趋势,真正实现端到端自主研发,在分布式存储市场扮演引领者角色。就全闪化领域而言,国内厂商在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等方面建树颇丰,并具备深入更多应用场景等优势,以此为突破口精耕细作,有望闯出一片新蓝海。
站在更开阔的视角,新一轮AI浪潮对基础设施的全面重塑刚刚拉开帷幕,先进存力的进化方兴未艾,分布式存储全闪化基座还有相当巨大的渗透空间。新时代来临的脚步可能比预期更快,主动拥抱变化也许是更明智的选择。
作者关健,《IT创事记》合伙人、主笔:曾任《电脑商报》常务副社长兼执行总编、《中国计算机报》助理总编,媒体从业时间超过10年。
关健长期关注科技产业动态及趋势,与逾百位高科技公司领导者进行过对话,亦在众多科技会议与论坛中担任嘉宾主持。
—— 越看越精彩 ——
【IT创事记】聚焦于企业级科技生态、策略及商业知识。你可以在各主流媒体平台看到IT创事记的同名文字专栏和【IT创事记·短视频】专栏。如果你有相应的内容希望分享,记得在公众号留言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