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里面塑造的角色绝大部分都是神佛和妖怪,但也是一个个文学化的“人物形象”,他们的所作所为,也都是从人性的善或恶出发的。

在很多人看来,孙悟空是英雄,因为他表现出嫉恶如仇、机智勇敢的英雄气概,但如果他只有这些光明面,没有任何的缺点甚至恶习,那他就不是一个立体的英雄、可信的英雄,《西游记》的艺术水准也会降一个段位。

在路sir看来,原著里的孙悟空,既有人性的一面,又有动物性和神性的复杂特征,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孙悟空到底是个怎样的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自由让孙悟空很任性

要说孙悟空人性的一面,首先就会让人想到他对绝对自由的向往,即不受束缚,不被控制,想干嘛就干嘛。

我们都知道,孙悟空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没有家庭成员,没有社会关系,所以他一出生就很自由。

孙悟空,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这种天生自由的属性,也就决定了他在成长过程中受不了任何约束。在花果山当美猴王时期的孙悟空,那真是随心所欲,无拘无束,没人管得了他。

当然,这种没人管只是他的错觉。他一出生,一举一动,就在天庭的监控之下。只是当时玉皇大帝没把他当回事,因为天底下妖怪太多了,只要不闹出大事,天庭也懒得管。

就这样自由了两三百年之后,孙悟空感受到的第一个不自由,就是生命的约束。

本来,生老病死,那是生命的规律,自然界中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逃不了这个规律。但对于孙悟空来说,这么逍遥自在的日子,三五百年怎么够,跟历史上很多皇帝一样,他也怕死,也想长生不老。所以,当想到将来会老死时,孙悟空第一次哭了。

花果山的猴子不解,说大王我们这么自由,谁也管不着,你怎么还不知足?孙悟空就对猴子们说:“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内?”

哭完后,听说修仙就可以获得无限生命,孙悟空立马放弃花果山帝王般享受的生活,将角色转换为小学生,从头开始学本领。

很多读西游的人没有意识到,孙悟空这一举动,已迈出了“为追求自由而失去自由”的第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在菩提祖师那里上学,每天都要扫地、锄园、养花、修剪树枝、捡柴火、挑水做饭等,一干就是六七年。他在花果山当猴王时,怎么可能干这些。但为了学到本领,他愿意付出代价。他以为,这些代价将换来永远的自由。

事实上呢?孙悟空有了神通之后,回到花果山,确实比以前更自由了。首先是杀了敢来欺负花果山猴子的大流氓——混世魔王,接着闹龙宫,强借了金箍棒,升级了武力;又闹地府,强销生死簿,获得了生命的自由。

但他没想到,这么干,已破坏了三界中维持平衡的规则,挑战了天庭的权威,本来懒得管他的玉皇大帝,开始要管他了。孙悟空能服管吗?当然不服了,于是有了大闹天宫,最后被如来佛镇压,失去自由五六百年,身体连动都不能动。

后来他遇到观音,求观音放他出来,答应观音保取经人去西天,目的只有一个:恢复自由。当时他跟观音说得很诚恳,说老师我错了,我改还不行吗,只要放我出来,叫我干啥我就傻傻干。

但他真实的内心戏可能是:能出来再说!后来被唐僧放出来,身体看来是自由了,头却被戴上紧箍咒,一不听话,就会被勒得满地打滚痛不欲生。直到保唐僧取经成功,成佛了,紧箍咒才自动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来,追求自由是没错的,只是要清楚,绝对自由是不存在的。不管天上人间,神仙、人类都在社会中生存着,就像我们一个班级、一个年级、一座学校,其实也是一个个小小的社会。

我们在社会中学习、生活,就得有一定的规则来约束所有人的行为。如果每个人都要有绝对的自由,那肯定会影响、甚至伤害到其他人。

所以,三百年前,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就说过:“自由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任意行事的权利。”

两百年前英国著名哲学家穆勒也在《论自由》中说过:“个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为自由。”

也就是说,自由必须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用法律、规则、纪律这些东西来约束所有人,让所有人在行使自由的同时不会伤害到其他人。

恰恰孙悟空要的,就是绝对的自由,不顾他人的自由。他强闯东海,大闹龙宫,把定海神针强行借走,我们看的时候,觉得他这样任性很爽,却没有想到,这样对所有水族是不公平的。因为定海神针是维持大海生态平衡的宝物,你这一拿走,所有水族就遭殃了。

同样,孙悟空为了自己和同类能长生不老,闹地府强销了生死簿,对其他生命是不公平的——所有生命都得生老病死,你想长生不老,可以通过修仙获得,凭什么把生死簿强行销掉?如果谁都这么来,那阴间和阳间岂不都得乱了套?

“我厉害我有理”,只顾着自己,将自己的自由建筑在别人的不自由上,这就是取经前的孙悟空。

他一出世就想当王,统治花果山群猴;后来想当齐天大圣,甚至想当玉皇大帝。他当玉皇大帝,可不是想为三界的神仙、人类、妖怪服务,而是以为当上了之后,权力最大,没人管得了。

直到吃尽苦头、受尽磨难,才明白绝对自由是不存在的,于是接受了天庭和佛家的游戏规则,服服帖帖地保唐僧西天取经,并成了一个能自我约束、甚至能约束别人的成熟少年。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说过:“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之为自由的人。”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如来、观音让孙悟空受尽磨难,就是要让他学会“制约自己”。

如来封孙悟空为“斗战胜佛”,更多的是表扬他终于能够战胜自己,成为一个真正自由的觉悟者。到这个时候,头上的紧箍咒也就不需要了。

站在人性的角度来看孙悟空,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为追求绝对自由而犯错、受了教训的问题少年,付出自由为代价,最后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大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神性让孙悟空很可敬

什么是神性?这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简单可以这么说:神性,就是升华了的人性。也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见义勇为、舍己为人、嫉恶如仇、英勇顽强等褒义词,还有诸如奉献精神、牺牲精神等,都是神性的具体表现。

孙悟空有吗?有,但那是在踏上取经路之后,才慢慢在他身上呈现的。

前七回的孙悟空,虽然也有英勇顽强的英雄主义的一面,但他的出发点,是为了能够拥有绝对的自由,而这种自由,是以破坏规则、牺牲他人的自由为代价的。说白了,那是一种自私、任性的表现。

就说在他大闹天宫、大战天兵天将的时候,也曾经很自私过。那是第六回,他第二次反下天宫,托塔天王带着十万天兵布下天罗地网,一场大战过后,孙悟空打败了哪吒和五个天王,收兵回洞。

手下四健将哭着来报,说七十二洞妖王与独角鬼王都被天兵天将抓走了,孙悟空一听,竟然这么说:“胜负乃兵家常事。古人云:杀人一万,自损三千。况捉了去的头目乃是虎豹狼虫、獾獐狐狢之类,我同类者未伤一人,何须烦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这七十二洞妖王和独角鬼王可是来帮他对抗天兵天将的,现在被抓了,孙悟空的手下都哭了,他自己竟然毫无感觉,只因为他们不是猴类。这么自私的猴王,也就难怪他后来被如来镇压了五六百年,竟然没一个相熟的来看他了。

所以我们要说,这个时候的孙悟空,虽然看起来很勇敢,但他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不管他人死活的。如果只有这七回情节,这样的形象,是不能称为英雄的。

到了取经路上呢,在接受了观音、龙王、唐僧等“老师”的轮番教育之后,孙悟空身上才慢慢显现出神性来。

这种神性,首先就表现在见义勇为、扶危济困上。

比如第十八回,跟唐僧走到高老庄,一听说有猪妖在此害人,就主动担起除妖任务,最后收了猪八戒,为高老庄除了一害。

第三十七回,师徒走到乌鸡国,真国王的冤魂托梦唐僧,求帮他报仇,孙悟空一听说,也主动揽下救国王除妖魔的任务,最后终于救了国王一命,还乌鸡国一个真的国王。

在车迟国,为救被迫害的五百个和尚,孙悟空机智勇敢跟三个妖道斗法,最后杀了妖道,临走时还教育国王,要他“把三教合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

在通天河,孙悟空也主动承担起假扮童男童女去斩妖除魔的任务,最后终于请观音收回了金鱼精,保护了陈家庄免再受妖怪的伤害。

过火焰山,孙悟空机智勇敢,三调芭蕉扇,最后扇灭了大火,彻底解决了火焰山的环境问题。

在祭赛国、朱紫国、比丘国、凤仙郡等地,孙悟空也都是主动为当地斩妖除魔,救了和尚、皇后,甚至还有上百个婴儿,也让天降甘霖,解除了当地的旱灾,给了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机会。

如果你喜欢看武侠小说,应该知道,在《神雕侠侣》中,郭靖曾经说过:“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句话,也可适用于所有的大侠,包括孙悟空这样的神话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看孙悟空的所作所为,他之所以踏上取经路,一开始,确实只是为了能给自己一个自由身。

但随着经受的磨难逐渐增加,他切身体会到妖魔鬼怪对百姓的祸害,心生怜悯,侠义精神——也就是神性油然而生,于是一次次主动揽起为民除害的重任。

在这个过程中,孙悟空也曾多次被妖怪打到怀疑人生,比如遇到红孩儿、青牛精、黄眉怪、青狮白象大鹏时,孙悟空都被他们打哭过,特别是狮驼岭那一次,他根本打不过狮象鹏三妖,没办法只好去找如来。

见到佛祖时,他泪如泉涌,悲声不绝,捶胸顿足,甚至心生退意,要如来帮他解下紧箍,放他回花果山当猴王。

但这些磨难,只是一次又一次让他认清自己能力的局限,最终都没能真正击倒他,最后他还能战胜了内心的恐惧,去面对一个又一个的妖魔鬼怪,直至保唐僧取得真经,也为西行路上的黎民百姓消灾除难。

所以我们说孙悟空是英雄,更多的是指他在西行路上从“为我”到“为人”的转变,斩妖除魔的同时,内心里的神性也在慢慢战胜魔性。

如果只看前七回,他的各种闹,更多的是无理取闹,过程中虽也算英勇,要称英雄的话,最多也只能算一个“痞子英雄”。

《西游记》孙悟空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英雄是不存在的。

真正的英雄,就应该像孙悟空这样,能战胜内心的自私、黑暗和懦弱,化成智慧和勇气,经受磨难,舍己为人,最后也成就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