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被小学生集卡的新闻震惊了一次又一次。

过了集奥特曼卡、烟卡的瘾,现在轮到小马宝莉卡了。但这次流行起来的小马宝莉卡又好像和之前的真有点不一样。

新闻里,和卡片配对出现的总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一张卡片卖出25万元”

“某地女孩被骗14万,妈妈账户中的102万也差点没了”

这动不动十几二十万的,大人都得掂量掂量,可小学生却说花就花了,并且还不是个别现象。

我身边的女娃妈都叫苦不迭,以为是小卖部几块一包随便买买的毛毛雨,没想到是无底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央视的一档采访里,记者随便问了几个收集卡牌的小学生,多的花了几万,十几万,少的也有几千。实在有点让人难以想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消费数额惊人,有的小学生因为抽卡抽上头,已经开始偷家里的钱了。

我们杭州就报道过一例,家长发现床头柜里的钱少了一万。问了女儿才知道,原来是女儿偷偷拿走买了卡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几年奥特曼卡、烟卡比较流行时,我觉得孩子有个小爱好无可厚非,虽然没啥营养,但作为一个社交工具,也是有好的一面的。

但如今看到抽卡游戏已经越来越走向疯狂,我觉得它已经有点超出游戏的正常范畴了。

而且越是疯狂的现向,背后越是有着不简单的商业化设计,完整的销售、交易、回收产业链,炒出天价的卡牌,商家针对孩子心理研究出的玩法......小学生一旦入迷,纯不是靠自制力能拉得回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并不是所有小学生都会上头到疯魔的程度,只是作为家长,对于新生事物无论是好是恶,都还是应该尽量多地去了解,看明白这些事物背后的真相,也能更客观更清晰地和孩子说明白为什么它们不值得去追逐。

1

别看现在小马卡被炒的如火如荼。

其实它的知名度和粉丝量,真的不算出众。它最风光的时候,粉丝也只局限于小团体里,远没有达到破圈的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大电影上映,大陆票房才1700万,同年上映的《熊出没》收获了近10亿票房,《猪猪侠》也有近3000万票房。

也就是今年,小马宝莉卡片在小学生手里流行起来,这个IP才彻底出圈。

但出圈并不是玄学,小马宝莉卡片背后的公司叫做卡游

去年爆火的奥特曼卡也是他们推出的。除此之外,他们手里的ip还有叶罗丽、火影忍者、哈利波特、斗罗大陆等,都是响当当的大ip。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简单给大家说下小马卡是个啥。

小马卡有十元辉月包、五元彩虹包和两元趣影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同价位卡包爆出稀有卡牌的概率不同,越是稀有的卡越能卖上高价。比如背面是黑色的卡片能在市场上卖到几十到上百不等。

那些传说中最稀有的,甚至在二级市场上能挂十几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咱们有一说一,这些卡片制作的确实挺精美的。颜色鲜艳,背景烫着鎏金,角色表情生动。要是白菜价的话我都考虑收藏几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卖卡的公司外,卡片还诞生了一个颇为完整的二级交易市场。

有给卡片定级的打分机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回收、出售卡片的卡贩子和小门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人和机构组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受益于他们,卡片市场看起来火爆异常。

02

小马卡今年能流行起来,和去年奥特曼卡的爆火有相似的原因。

众所周知,小学生特别容易出现“随大流”的行为,昨天手账,今天捏捏,明天集卡。一个新东西出现,很容易让全国小学生的效仿。

这些东西是有社交属性在里边的。不跟潮流,他们会觉得自己“out”了。

就比如收集小马卡,其实有相当一部分玩家根本没看过动画片。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象征式地买上几包,甚至会在研究透集卡规则后成为集卡专家。

因为万一“运气”爆棚,开到稀有卡片,就能收获同学羡慕的眼光。当然,交换自己有对方没有的卡片,也是维持友谊的一种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个原因是是,开盲盒真的很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马卡的拆卡机制和盲盒差不多。一包里有5、6张卡,没打开前谁也不知道是啥。

如果开出了高价值卡或者自己想要的那张卡,大脑会瞬间分泌大量多巴胺。快乐程度不亚于中了彩票大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但是,和其它集卡游戏不同的是,有一部小学生,已经把买小马卡当成一种投资了。(其实奥特曼卡片流行时就有这个现象,但没有现在这么严重)

“马圈”有张流行甚广的图,一张稀有卡被人用25万拍走。

先不论这25万是不是左手倒右手。但这张图传递的信息是相当炸裂的:

买卡不是花钱,而是挣钱。花十几、上百买几包卡就能换一个暴富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不济,开出能卖高价的卡,也能平了以前花掉的钱。

有这样想法的小学生不在少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怎么以小博大?只能继续开卡。

有的小学生不惜上学时找爷爷要钱买几包,回家找奶奶再要几十,周末则找外公外婆,考完试直接请求爸妈购买稀有卡作为奖励。

零花钱全花这上边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碰到有套路的商家就更无解。

有一些直播间会推出“代开卡”服务。商家会设置规则,比如抽到稀有卡片多送几包,或者数抽到的卡片中有几只小马,达到一定数量也会送几包。

这些直播间的氛围是有点让人控制不住想剁手的。

豪气买家会带头下单几百包,主播拆的停不下来。每当拆出稀有卡片,主播会把卡片摊开放到显眼的位置上,不一会儿,架子上摆的卡片就满满当当。弹幕上有不少人捧哏:“哇,xx的运气有点好。”

极力克制消费的心,在这种氛围的带动下,很可能就冲动消费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集卡真的能赚到钱吗?

能,还真能。但赚钱的不是消费者,而是设计这套游戏的人。

比如卡游公司光靠卖卡,短短时间挣了几十亿,现在已经准备上市了;还有二道贩子,压价收卡,再提价卖,转手赚个差价。

但普通的小学生消费者想要通过集卡赚钱,恐怕很难。

不排除有极小一部分人靠逆天的运气开出了高价值卡牌,又在卖出后及时收手。

但拥有逆天运气,又有逆天自制力的毕竟是少数。

现实并没有想的那么美好,虽然闲鱼上依然挂着不少很贵的卡,但很多是有价无市的状态。普通卡就更不值钱了,买一包卡的钱,就能买一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不少收藏玩家吐槽:“高价时没有出手,现在几乎腰斩,”于是想着,“再等等,成绝版卡了,可能价格还能涨上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囤卡人的结果如何,或许可以参照下仅仅一年前还风光无限的奥特曼卡:

最火时几百上千的奥可慢卡片,现在几块钱就可以买到。

有人问,流行的卡片有没有收藏价值?B站有位回收卡的博主回答说,这些卡就是印刷的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

买卡片来取悦自己,或者买来跟同学交流,甚至把它当做一种投资理财,在一个正常限度内,其实都不叫事。

毕竟卡牌也算是古早游戏了。

以前也流行过游戏王卡、数码宝贝卡、还有方便面里的三国、水浒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收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如果娃在这上边花的心思跟钱已经超过正常限度,开始影响生活,就比如新闻里提到的,开始偷拿家里的钱了,那一定是需要干预的。

在心理学上有个蔡格尼克效应,指的是,人心中会一直想着还没有完成的事。孩子拆卡就是这样,他们脑中会一直回荡着“拆卡、拆卡”这个声音。

让这个声音停止有两个办法:

一是完成这件事情。但填满集卡册,有点像补一个无底洞,显然不太明智。

如果真要下血本集齐,有博主分享,大概要1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种方法是注意力转移,用开始另一件事的方法,抑制集卡的驱动力。

这种做法是比较靠谱的。比如带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培养更多兴趣。

有的妈妈就说了,儿子喜欢踢足球,虽然身边有很多同学都在集卡,可他就觉得没意思。

还有的妈妈陪孩子将“废卡”剪下来做手工,虽然有点费老母亲,但也让孩子明白了另一种收获赞美的途径,不是只有靠砸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如果孩子还没接触到,尽可能地确保孩子接触不到、或者是及早地就制止,不给欲望任何生长的机会,毕竟克制欲望需要耗费很多的心力、内心能量,这个过程对孩子、对家长都是痛苦的。

虽然孩子成长的路上会受到多少诱惑并非我们所能控,但是至少在孩子还不具备成熟的判断能力前,让尽量多有益的活动填满孩子的生活,多接触积极阳光的事物,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少可以避免掉不少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