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正林
秦、齐、楚、赵、魏、韩和燕七国,被称为战国七雄,也就是说它们是战国时代最为强大的七个国家。在七雄中,虽然有些国家为适应战争形势的发展而不断迁都,但以下城市建都时间较长、社会影响较大、经济也最为繁荣,这就是秦咸阳(今咸阳市东)、齐临淄(今淄博市临淄区)、楚郢(今荆州市北纪南城)、赵邯郸(今邯郸市区)、魏大梁(今开封市区)、韩新郑(今新郑市区)和燕蓟(今北京市西南广安门一带)七个城市。
1 临河建都
河流不仅可为城市发展提供丰富的水源和便捷的水路交通,且往往是城市防御的重要屏障及水陆交叉的渡口,为控制水陆交通要道提供了方便,有利于城市的崛起和发展。因此战国七雄的都城无不临河而建,秦咸阳横跨渭水,齐临淄紧临淄水西岸,楚郢位于江水北岸、汉水支流扬水岸上,城内还有朱河、龙峤河、新峤河流过,赵邯郸位于漳水支流牛首水岸上,城内还有渚河流过宫城,沁河流过大北城,魏大梁位于河水支津济水的南侧,韩新郑位于颍水支流洧水岸上,城区还有洎河流过南侧,黄水流过东侧,燕蓟位于㶟水(今永定河) 支流洗马沟岸上。
这些都城之所以临河而建,是由于河流沿岸地势平坦,为城址选择提供了方便,因为只有具备一块平坦的土地才能筑城建邑、兴起城市。而作为都城的城市规模宏大,更要有广阔的平原作为支撑,七雄的都城均位于河流沿岸的大平原之上,正是城市选址离不开河流的重要原因。
另外,平原地区物产丰盈,供水方便,交通便利,更是七雄都城临河而建的地理基础。具体来说,秦咸阳是控制关中东西大道的咽喉,因为关中东西大道的渡口就在咸阳,“咸阳古渡几千年”正是真实写照。
而渭水自古以来就有水运之利,早在秦建都雍城(今凤翔城南) 时,晋国大旱,秦曾“以船漕车转,自雍相望至绛”,支援晋国大批粮食,历史上称为“泛舟之役”。秦建都咸阳,就是要控制关中地区的水陆交通要道。
齐建都临淄,除依靠淄水阻挡莱夷西扩外,兴修淄济运河,使齐国的水路交通扩展到大半个中国。楚建都郢,不仅有云梦大泽之利,而且兴修扬水运河,贯通了汉水与江水的水路交通,成为楚国的“漕运所由”之路。
魏建都大梁,引河水开凿大沟和鸿沟运河( 即楚汉相争中分天下的鸿沟) ,把河、济、淮三大水系连为一体,使大梁成为中原地区水陆交通的枢纽,为大梁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赵邯郸临近漳水,而东西向的这段漳水阻断了沿太行山东侧北上的干道,而邯郸正是南北干道渡过漳水后的必经之地,邯郸就成为控制南北干道的要冲。燕蓟位于水北侧,正好是南北干道渡过㶟水歧分为三条道路,分别出南口、古北口和山海关,趋向蒙古高原和东北大平原。
蓟就是绾毂三点的咽喉。韩新郑城位于淮水支流洧水岸上,因地处华北大平原,水陆交通也很方便。由此可见,七雄都城临河而建,地理优势明显,并不是随意选定的。
2 布局整齐
战国七雄的都城布局整齐,应该都是经过精心规划而建成的,虽然并未遵守《周礼》的建都原则,但宫殿与市场、手工业区、居民区分离则成为七雄都城规划布局的普遍原则。
秦咸阳经过考古发掘,除渭南地区外,渭北的平面布局则是宫殿主要屹立在咸阳原上,原下就是手工业、市场区和居民区,井然有序。从一号宫殿遗址可知,主体建筑由殿堂、过厅、居室、浴室、回廊、仓库和窖穴等部分组成,雄伟壮观。在宫殿区以西还有墓葬区和冶炼中心。原下的长陵车站、长兴村、店上村一带就是居民住宅和制陶作坊集中的所在。居住区划分为里。市场也分布在原下,而具体方位已难确指,但咸阳有市,史有明文,有直市、平市、奴市、军市、咸阳市等名称。
秦咸阳的平面布局虽然一反“面朝后市”的原则,但却充分利用了咸阳地区的微地形优势,宫殿雄踞原上,以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而居民区和手工业、市场区则在原下低平之地,有利于交通和规划布展。
与秦咸阳的布局迥异,齐临淄、赵邯郸和韩新郑,都是两城或数城相连的都城,尽量利用当地的有利地形进行布局。
临淄城包括大小两城,小城嵌筑于大城的西南隅,两城分区明确。小城为宫殿区,是统治阶级居住的地方,城内还有为贵族服务的冶铁、冶铜等手工业区。小城的西部地势较高,有一大型夯土台基,称为“桓公台”,而主要宫殿则以此为主向四周展开,形成一个庞大的宫殿建筑群。小城之所以选择在大城西南隅,显然是有意避开莱夷向西进攻的方向,同时这里紧靠城西泉群,水源丰富,林木茂盛,风景优美,可以开辟苑囿,玩赏游猎。大城主要是居民区,并有众多的冶铁、冶铜、制骨和纺织等手工业作坊以及市场区。考古发掘证明,齐临淄城有两处排水系统和多条干道,城门有十几座。从城门的设置可知,由于淄水的阻隔,临淄的城内外交通可能以南北向为主。
邯郸城是由东西北三个毗连的小城和一个大北城构成。这三座小城也就是相传为“赵王城”的遗址,位于今邯郸市西南方的丘陵上,地势最高。三城之内都有庞大的宫殿建筑遗址,以西城最为密集,隐显出一条宫殿建筑的南北中轴线。
在中轴线的南半,有最大的一处台基,俗称“龙台”,应为主要的宫殿建筑基础。大北城位于赵王城的东北方向,与宫殿区并不相连,即邯郸的居民区、手工业作坊和商业区,已发现冶铁、制骨、烧陶等遗址。赵邯郸与今邯郸市基本重叠,已深埋地下,正好位于沁河冲积扇的中心,地势平坦,水源丰富,为战国时邯郸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新郑城由东西相连的两个城构成,西城为主城,大体方形,东城顺黄水西行,成不规则形。宫殿位于主城内的西北部,由东西长500米、南北宽300米的宫城护卫。宫城以北为贵族居住区,遗留有许多房屋基址、排水管道和水井。居住区以北还有为贵族服务的烧陶作坊窑址。从洧水和黄水的走向可以证明,西城建城早于东城,地势也较高,故西城为宫殿区,东城则为一般居民区、
手工业作坊和市场区。在东城发现了大型冶铁遗址,挖掘出鼓风管、炉渣和铁砂。另外还有玉器、骨器制作场所。在手工业区的西边就是市场区。居民区被纵横交错的街道划分为里。新郑城规模宏大,城门众多,已发掘出宫城的西门和北门,西城的北门和东门。
↑◎齐都临淄平面图
↑◎赵都邯郸平面图
魏大梁、楚郢和燕蓟则只有一个独立的城池,城内布局也是把宫殿区与居民区、手工业作坊和市场相分离,显得整齐划一。
大梁城与今开封城基本重合,只有西、北部越出今天开封城。根据文献记载,大梁城有12个城门。其东门又名夷门,因夷山(今铁塔一带)而得名。城内人口众多,达30万之众,宫殿豪华壮丽,有园囿、池沼等风景区。冶铁等手工业也很发达。由于地处水陆交通枢纽,商业兴盛,车水马龙,络绎不绝。
郢因位于纪山之南,故后代又称为纪南城。纪南城为长方形,东西宽、南北窄。城内并不平坦,中间地势较低。现已发现城门七座,水门两座,城周有护城河。城东南部有大型夯土台基多座,应该为宫殿区。这里还发现了圆形陶制排水管道、古井等。城的西南部有大型冶铜作坊,东北部有制陶作坊,已发现窑址七处。城内其他地方则为居民区,人口众多,“车毂击,民肩摩”,号为“朝衣新而暮衣弊”之地。
蓟城是一个南北向的长方形,东西七里,南北九里。蓟的得名,是由于城的西北隅有蓟丘。现在北京外城西北部白云观所在,正是蓟城的西北隅,而白云观以西的高丘,可能即蓟城遗址。
今北京广安门以南700米处,已发现战国和战国以前的遗址。这里有辽金宫城夯土台基,而夯土台基下层发现有古代文化遗址,特别是有饕餮纹的残半瓦当等。饕餮纹瓦当已公认为燕宫常用的瓦当构件,证明燕国的宫殿就位于蓟城高地蓟丘之上,宫殿名称有元英、历室等。蓟城的制陶手工业也很发达,已发现的有粗细绳纹陶片、碎绳纹砖、瓦砾、陶鬲腿、陶豆把等,证明制陶业的规模也很可观。这些制陶手工业作坊也大都在蓟丘附近,有些也可能是为宫廷服务的。在宫殿和手工业作坊区以外,就是居民区和市场区。蓟城位于农牧交界地区,是农业民族和游牧民族商品交换的中心,所谓“南通齐赵,东北边胡”,“北邻乌桓、夫余,东绾秽貉、朝鲜、真番之利”,是当时北方边境最重要的经济都会。
↑◎楚都郢平面图
↑◎韩都新郑平面图
战国七雄的都城布局不仅整齐,而且严格划分宫殿区、手工业区、市场和居民区,为后来中国都城的平面布局树立了样板。
3 郊区广阔
战国七雄的都城属于中国的早期城市,它们都拥有广阔的郊区,与今天已成为钢筋水泥堡垒的城市有明显的差异。
秦咸阳的上林苑,燕蓟的枣栗园、竹园(即蓟丘三植) ,魏大梁的园囿、池沼,齐临淄的竹林等,都堪称郊区广阔的典范,与城市布局整体交相辉映,树立了中国城市发展的楷模。
以秦咸阳郊区上林苑为例,就足以说明七雄都城郊区广阔壮丽,引人入胜。
◎秦咸阳平面图
秦咸阳横跨渭河南北,渭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就是它的郊区上林苑。今天西安市辖区的大部分地方就是秦上林苑的所在。除在上林苑中修建了以阿房宫为中心的庞大宫殿建筑群外,其余地方均为皇家禁苑。《三辅黄图》说: “汉上林苑,即秦之旧苑也”,证明汉上林苑是秦上林苑的延续和发展。汉武帝扩展以前的上林苑,也应该就是秦的上林苑。
秦二世入上林斋戒,“日游弋猎,有行人入上林中,二世自射杀之”,可见上林苑乃皇帝游猎之场所,范围当也不小。依地理形势判断,应北抵渭滨,南达秦岭,东至灞、浐,西到沣、潏一带。郑国渠开凿以后,秦代的粮仓在渭北,渭南就成了游猎的场所,而且范围十分广阔,与渭北的咸阳市区相比,要大出许多倍,可见秦咸阳在建城规划时,就设置了大郊区,使城郊成为有机的统一体,视野开阔,风景优美。实际上,秦上林苑农田很少,主要为森林草地,绿草如茵,森林茂密,并有广阔的水域,即上林诸湖。在这样的环境中,野兽出没,景色宜人,自然是游猎取乐的良好场所。秦咸阳郊区,即上林苑,除宫殿建筑外,其他建筑物也很少,尽量保留了原来的自然风貌和野趣情调,城市与大自然协调一致,景色瑰丽,无限美好。
郊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郊区更是中国早期城市的共同特点,七雄的都城也无一例外。中国早期城市在建城时,往往以城郊相称,也就是把郊区规划为城市的一部分。这也为后来城区的扩展预留了空间,可见郊区在城市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城市的绿肺和蔬菜、蛋奶肉食供应基地,绝不能在城市扩展中缩小或消失。而那种不断缩小或消灭郊区的城市将会死气沉沉、失去活力。今天的大城市不断挤压郊区,后果不堪设想,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4 几点启示
战国七雄的都城各有特点,尽占地利,对今天的城市建设也有许多重要启示。
(1) 要利用微地形
尽管七雄的都城都拥有广阔的平原,但这些平原并不是一平如砥,仍由许多高低不同的地形构成。而城市平面布局首先面对的就是这些高低地形如何利用的问题。战国七雄都城的规划师都巧用地形,使不同的微地形都得到充分利用,而且恰到好处,为后世树立了城市规划的典范。
战国七雄的宫殿都毫无例外地选择在高地之上,秦咸阳、齐临淄、楚郢、赵邯郸、魏大梁、韩新郑和燕蓟的宫殿区都在高地之上,这已被考古发掘所证明。作为首都,宫殿的选址和建设是重中之重,首先要考虑的是安全,高地就是全城的制高点,便于护卫和监视其他低地,当然是最安全的;其次就是要高大雄伟,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要获得这两种效果,也只有高地才有条件,七雄宫殿占有高地,其目的显而易见。作为中国城市的建筑艺术来说,只有高台建筑最为宏伟壮观,就是对今天的城市建设来说,也有参考价值。今天西安地区的许多建筑物,遇到高地都要铲为平地而后施工,浪费财力、人力,只有陕西省图书馆建在高台之上,虽然大楼并不是西安地区最高的,但却显得高大雄伟,周围有台阶绿地衬托,更像绿叶中的一朵鲜花,格外引人注目。
希望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继承中国城市规划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高台建筑的优势,以增大城市的立体空间,改善日照和通风条件,提高环境质量,既舒适又美观。七雄都城对微地形的利用各显其能,除在高地建筑大型建筑物外,低平之地也是解决城市供水、排水和开辟湖泊建设风景区的良好所在。
秦咸阳就在宫殿之南的低地开凿湖泊,称为兰池(今咸阳市区杨家湾),并修建了兰池宫,成为著名的风景区。《秦记》云:“始皇都长安,引渭水为池,筑为蓬、瀛,刻石为鲸,长二百丈,逢盗之处也。”证明兰池是以蓬莱、瀛洲仙境为蓝图建设的。秦始皇经常出入兰池宫,曾“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这里山河壮丽,又有兰池和兰池宫,自然是游乐的理想所在。
低平之地也是城市供水、排水的重要地区,齐临淄的排水系统、楚郢的排水系统都位于低平之地,而且与城内外的河流相贯通,避免了洪涝灾害。由此可见,对低平之地的有效利用也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绝不能忽视。近年来全国许多城市每当夏秋两季往往会遭受洪涝威胁,甚至还会遭到灭顶之灾,只有江西赣州城依然沿用宋代的排水系统,从未遭受过洪涝灾害。
从战国七雄都城对微地形的利用,使我们得到了重要启示,城市规划必须充分利用微地形,才能使城市建设的地理条件真正发挥各自的优势。
(2) 道路要宽畅
城市道路是城市内外联系和发展的纽带,只有设置宽畅的道路,才能使城市的繁荣和辐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城市的分区也必须依靠道路来分割,以便行使管理权。七雄的都城被城墙所圈定,必然多开城门,以便内外联系。直到现在还没有发现秦咸阳的城墙,城门设置也不得而知。秦咸阳考古中,发现的里名就有33个之多,证明他们都是被街道分割的区域。现已在咸阳原上发现一条东西向街道,宽达50米,可能是通向东西城门的干道,其宽度与秦驰道大体相当。咸阳有城,史有明文,名将白起出咸阳西门十里,被赐死于杜邮亭(今咸阳市)。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进展,咸阳的街道布局和城区范围也一定会展现在世人面前。
其他六国的都城,依据文献和考古发掘可知,魏大梁城有12个城门,其街道格局当与城门数相当。韩新郑城已发现三座城门和数条街道,内外联系当也十分方便。齐临淄大城东墙三门,即东门、东闾门、广门;南墙二门、北墙二门、西墙二门,共有九座城门。小城开有北门、东门( 亦称虎门) 、西门和南门。西墙还有雍门、扬门、申门等名,南门亦名稷门,稷下学宫就设在此处。临淄多张城门,街道设置也很宽畅,最宽处被称为“六轨之道”,可以并行六辆车,几乎与今天的城市街道宽度相当。楚郢已探出城门七座,东门一座,北、南、西门各有两座,另外还有水门两座。所有城门均为一门三道,三个门道之间用土墙隔开,中间的门道宽达7.8米,证明郢的街道设置十分宽畅。赵邯郸、燕蓟由于考古资料缺失,城内的街道布局已不甚明了。但仅就已知的五座城市的街道格局,证明七雄都城的街道设置十分宽畅,成为城市兴盛、繁荣的杠杆,为今天的城市街道设置偏窄和布局不合理而造成拥堵树立了样板。
(3) 要留住郊区
郊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七雄都城的郊区十分广阔,景色宜人,自不待言。城市大都是当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七雄都城更是如此。城市与郊区虽然相分离,但却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别有一番情趣。七雄都城的壮丽景色就是典型的例证。城市靠郊区供养,郊区靠城市带动,几乎谁也离不开谁,共同演奏着城市发展的交响曲,已成为千古不破的真理。早期城市由城墙圈定,郊区范围十分广阔,一出城门就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郊野,环境优越,令人心旷神怡,悠然自得。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区不断扩大,挤压郊区越来越小,城市环境越来越差,居民再也享受不到空气新鲜、绿色一片、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大自然的恩赐已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心情郁闷就不能不成为城市人的通病。
今天许多城市的郊区不仅越来越小,而且有些干脆就没有郊区。西安市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正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但四周郊区空间已十分狭小,已经不利于城市的发展。一个缺少土地资源的城市要想进入国际化大都市的行列恐怕很难。
而宝鸡市最早只有一条街道,紧临原下,铁路以南就是农田,也就是宝鸡市的郊区。但现在的宝鸡市北至原、南达秦岭,已全部扩展为市区,哪里还有郊区可言!现在规划中的大宝鸡市,向东要扩展到岐山县的蔡家坡,向北要吞并原上的凤翔县全境,才能使城市发展有一定的空间和郊区。依据宝鸡市夹处山、原之间的地理形势以及缺少土地资源和水源的特点,只能发展成为一个中等城市,而规划成一个特大城市无限扩张并非上策。
七雄都城保持大郊区的特点值得借鉴,因为保持大郊区对未来城市的发展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留住郊区应该在城市规划中得到足够重视,可以消除城市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秩序紊乱、运营低效、行政区划分割和城市设施承载力严重不足的弊病,让居民生活得更加愉快。
现在《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废止,强调城乡(郊区)统筹规划与协调发展,结束了原先那种建立在城乡二元结构基础上的“两个规划体系”和“两套规划管理制度”的模式,把郊区规划真正纳入到整个城市规划的核心之中,这是一个发展方向,必须设置职能部门来管理。
-End-
扫描李寻老师助理二维码
加入李寻品酒学院酒友交流群
点击进入李寻的酒吧商城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