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大授衔闹乌龙,毛主席看到上将名单后很不满,
亲手划掉一人,并指出了此人的缺陷。
可在之后,竟发现自己错怪他了,这可怎么办?
这位被划掉的上将,到底是谁?
大授衔名单争议,毛主席划掉一人
由于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大授衔,而且是关乎到个人荣誉的大事,所以中央军委在拟定授衔名单时,是慎之又慎。
拟好之后,特意上报给毛主席审阅。
谁知毛主席看到上将名单时,眉头却皱了起来,指着其中一个名字道:“此人骄傲自满,应该授中将。”
说完,就将这个名字划掉了。
而这位被毛主席批评骄傲自满的上将,就是王建安。
王建安出身十分贫苦,小时候靠乞讨过活。
大一点之后,就给地主放牛干杂活,经常受到主人家的打骂。
16岁那年,王建安不堪忍受,于是一把火烧了地主的房子。
为了防止对方打击报复,他逃到了武汉投军。
但旧军队有很多恶习,王建安十分看不惯,于是他又逃回了家乡,组建了一个60人的武装小队,和恶势力展开了斗争。
1927年,王建安加入了共产党,参与了黄麻起义,正式开启了他的军旅生涯。
之后,参加了大大小小几十场战役,从一名普通小兵,一路晋升为政委兼师长,成为了“军政双全”的指挥员。
在解放战争时,王建安率队参加了孟良崮战役,他通过周密部署,以最短的时间,拿下了桃花山、磊石山等战略要地。
之后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了芦山顶阵地。
歼灭了国民党整编74师,用刺刀拼出了一条血路。
此次战役对蒋介石打击十分巨大,他曾哀叹道:“这是最让我痛心和惋惜的一件事,是一次无法补偿的损失。”
王建安脾气火爆,敢与陈毅拍桌子
王建安打仗硬气勇猛,做事也是雷厉风行。
他脾气火爆,一言不合就拍桌子,从来不管是什么场合,面对的是什么人。
许世友就曾用一句话评价他:“会上拍桌骂娘,会下从不拆台。”
有一次,王建安就和陈毅“吵”了起来。
争吵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两人的意见不合。
王建安认为陈毅的战术不好,应该听他的,而陈毅坚信自己的战术没问题。
于是,两人就争执了起来,吵得脸红脖子粗,甚至拍了桌子。
当时陈毅是他的上司,王建安这种以下犯上的行为,按理说应该是不合适的,可所有人都不以为然,将领之间因为战术问题争吵,对他们来说再正常不过了。
不巧的是,这件小事竟然传到了毛主席的耳朵里,于是便对他产生了偏见,认为他仗着自己有点功绩,就敢跟上司叫板了,是个骄傲自满,不服管教的人。
所以就有了1955年的这次授衔风波。
那么,毛主席知道自己误会了王建安后,又是如何做的呢?
王建安被错怪,次年对其单独授衔
毛主席的批示下来后,令评选小组十分为难。
这份名单是他们经过多方考察和对比,才拟定出来的,王建安的资历完全配得上上将军衔,甚至有些上将的功绩都不如他。
如果只给王建安评中将,会不会在军中造成不好的影响?但又不能无视主席的指示。
无奈之下,评选小组只能找到了主管授衔的罗荣桓,让他给拿个主意。
罗荣桓想了想说:“再等等,先不授衔。”
于是,在1955年的那次大授衔时,王建安什么也没得到。
而他本人却对此毫不在乎,也没发表半点意见。
但许世友知道后却不干了,他立刻找到毛主席,替王建安一通解释,告诉主席其实王建安很低调,就是脾气火爆了点,但为人绝对没问题,根本不是骄傲自满的人。
此外,王建安曾经的战友们,也写了一封联名信,向毛主席说明当时的情况。
毛主席这才知道,自己错怪了一位良将。
可此时,授衔仪式已经结束,只好在1956年,为王建安补授了上将军衔,并将三枚一级光荣勋章补发给了他。
单独授衔,这在我国所有将领中,都是绝无仅有的,可见党中央对他的重视。
之后,王建安相继在多个军区担任副司令,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生清廉。
直到1980年,病逝于北京,享年72岁。
对于此事,您有什么想说的?
欢迎留言评论,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