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真的很累,上有老,下有小,还贷一辈子的房子现在要多个房屋养老金。

现在专家给的信息是房屋养老金包含个人账户和公共账户。房屋养老金需要个人承担的,也就是个人账户部分,实际上就是现行的住房专项维修资金,这部分款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本应由业主承担;按照目前的制度设计,在购买商品房或者房改房时业主就已经预缴过。现在关注的是公共账户的来源及使用。

所以,你是新专家,还是信秦始皇给你发短信要500?

我们今天暂且不去判断这个所谓的养老金会给我们普通大众未来带多少压力,只聊聊大家的反应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政府的反应:及时辟谣,权威解释。

大众的反应:嘲讽、抵制、疑问、无奈、质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感觉就很像男女吵架,你听我解释,我不听我不听。

房屋养老金的消息怎么传出来的?是谁传出来的呢?总不能是空穴来风吧?所以有人调侃这是一次压力测试,发现反弹很大,所以及时辟谣。就像之前的延迟退休,总会有很多的谣传,是不是要测试社会的耐受度呢?谣言止于智者,但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谣言止于权力,谣不谣,权力说了算。所以不久之后,会不会出一个辟谣办,辟谣工作室,辟谣专家的岗位呢?一项政策的出发点如果对大多数不利,就难以服众,不然为什么要测试呢?政策制定应该是来自于民意,来自于需求的解决,如果是满足这个两个条件为什么要频繁测试呢?除非自己本身就站不住脚,才会想看看效果。就好像,我有一个不成熟的建议不知道该不该说,然后说出来了,看看众人的反应。

人是利己的,很少会考虑国家长久大计,本质上中国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还是小农思想,管好自己的丰衣足食就行,只要没人惹到自己,没人没事找事就行,这是很朴素的要求,也是很简单就可以满足的。但是,侵犯到小农领域里的,反弹就很大,就好像,我已经这样了,你还要我怎么样?经济下行,所有人对外来的压力都很敏感,失业降薪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教育、医疗、养老、住房这几个领域的压力让现在的大众倍感压力,任何多的一项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的行为都会被认为是一种侵犯。整个社会的戾气是很重的,大部分人神经紧绷,一句话可以让一个人破防,一件小事就可以拉仇恨,压力很大需要宣泄。一个暴怒的人,还对他动手动脚的,这会被当做是一种挑衅的。

中国社会现在是信任感缺乏的,不相信政府,不相信官方数据,不相信各种新闻中的美好,看到的是危机感,看到的是收入降低,负债难还。老百姓对政策的理解是很感性的,很少有人专心去理解政策,他们更多从道听途说,从自己的主观感受去理解政策,感觉好就是好,感觉不好就是不好。个税起征点调整,几乎没有反弹,就是因为满足了需求,是利民的,现在房屋养老金老百姓直观感觉这就是不利的,那可能会不反弹呢?房屋养老金到底会不会让老百姓多出钱(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的),这种直白而现实的问题的答案,是最能让老百姓理解的,为什么要弯弯绕绕请专家解释呢?

要从我这掏钱,任何的解释都是冠冕堂皇的,都是欲盖弥彰的。就像决定要分手,放个屁都是分手的理由。所以群众的声音的背后,是真的很难,生娃要很多钱,教育要很多钱,还贷还不完,看病看不起,家里中流砥柱失业降薪了。那官方背后又是什么呢?是房屋养老金利国利民又利家?是政府没钱了?是跟国际接轨?

所以,大家都很难,何必互相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