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溟㠭浅讲楷书法帖《十三行》

《十三行》楷书法帖,是王献之书写《洛神赋》真迹残存的一段,笔画隽秀挺拔,结字萧散逸荡,顾盼有致,自“嬉”起,至“飞”字止,合计一共十三行,因此而得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玉版十三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玉版十三行》

元代赵孟頫《松雪斋集》记载,原墨迹有两本。第一本为晋朝时用麻笺所写,墨色飞动。宋高宗先收藏九行,后归贾似道所有藏,贾续了四行,最后由赵孟頫所藏。

第二本是唐人用硬黄纸书写,后由柳公权题跋两行,人称《柳跋十三行》书法遒丽。明朝万历年间,杭州出现一石刻(石头为紫色,古人传是“碧玉”),在当时叫葛岭的地方出土,或者出自西湖。前有“晋中书令王献之书”八个字,后有“宣和”二字印文,笔势雄秀,有大字气概。或以为是贾似道家藏墨迹所刻的原石,南宋末年,曹之格曾翻刻入《宝晋斋法帖》中,柳公权题跋的那一本在南宋《越州石氏帖》中有摹刻。今传本有《玉版十三行》﹑《柳跋十三行》两种。

图文/氿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