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有刀郎,现有海来阿木,这种对“土音乐”的鄙视从未间断。

正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可以不喜欢,但请别说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音乐的流派中,草根歌手常常面临着来自主流音乐圈的质疑与不屑。

尤其是在华语乐坛中,草根与精英的碰撞时常会发生。

这种音乐圈的"鄙视链"问题,再次浮出水面,正是因为知名乐评人丁太升对草根歌手海来阿木的评价。

丁太升一番“海来阿木的音乐太土,登不上大雅之堂”的评论,引发了大众的热烈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不仅让人想起了多年之前,刀郎遭遇的类似困境。

内娱对草根歌手的冷遇,难道真的是因为他们的音乐不够“高雅”?还是音乐审美的偏见在作祟?

从草根到舞台,海来阿木的奋斗史

海来阿木出生在四川大凉山的一个小村落,那里群山环绕,贫瘠的土地很难为人们提供丰盛的物质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少时的海来阿木并未接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但音乐的种子早已在他的心里悄悄发芽。

18岁那年,怀揣着梦想的他离开了家乡,坐上了一辆驶向成都的火车。

现实很快给了他沉重的打击,成都,虽然充满了机会,却也有着残酷的竞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学历、没有背景的海来阿木,在这座陌生的城市里,显得那么渺小。

在成都的街头流浪,弹着吉他唱着自己创作的歌,希望能引起路人的注意。

每当夜深人静时,他依旧会拿起吉他,轻轻弹奏那些他未曾放弃的旋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旋律并不华丽,甚至带着一些悲伤和无奈,但正是这些朴实无华的音符,寄托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音乐的执着。

最终,在父母的劝说下,海来阿木放弃了在成都的流浪生涯,回到了大凉山的家乡。

他开始帮助家里做些小生意,试图在现实中寻找一条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妻子和家人的支持下,海来阿木重新拾起了吉他,开始尝试将自己的生活经历融入到音乐创作中。

命运的考验并未结束,女儿阿果吉曲的出生,曾让海来阿木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份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女儿很快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的先天性疾病,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般击碎了他对未来的憧憬。

为了挽救女儿的生命,海来阿木几乎倾尽所有,不仅耗尽了积蓄,还欠下了大量的债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情的现实让他不得不面对失去女儿的痛苦,那个曾经照亮他生活的希望之光,在女儿离世的那一刻彻底熄灭。

妻子的离开,更是让海来阿木陷入了绝望的深渊。

面对失去亲人和沉重债务的双重打击,他一度想要放弃一切。

想到那些曾在他最困难时伸出援手的朋友,海来阿木选择了坚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开始拼命工作,努力还清债务,重新站了起来。

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海来阿木遇到了陈琳,一个在他最灰暗的时候,愿意陪他走下去的女人。

陈琳并没有因为他的贫穷和债务而放弃他,相反,她选择了与他共同面对生活的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婚后的生活虽然依旧艰苦,但在陈琳的支持下,海来阿木重新燃起了对音乐的热情。

他开始创作那些源于他生活的歌曲,用音乐抒发他对生活的感悟与反思。

2018年,海来阿木为纪念女儿创作的歌曲《阿果吉曲》面世,这首歌饱含了他对女儿深深的思念和无法言喻的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首歌的成功,不仅让海来阿木在音乐圈崭露头角,也让他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希望。

与内娱歌手的碰撞,《歌手2024》的舞台风波

海来阿木从未想到,自己会站在《歌手2024》这个舞台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舞台聚集了华语乐坛的众多明星,不乏那些成名已久的天后、天王级人物。

作为一名草根出身的音乐人,他依然凭借着那股不服输的劲头,走上了这个舞台。

《歌手2024》之所以如此吸引人,不仅是因为参赛者的实力强劲,更因为节目的赛制极为残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赛采用了“直播+零修音”的模式,也就是说,歌手们的每一个音准、每一个高低音的表现,都会在镜头前无所遁形。

没有后期的修饰,这不仅是对歌手唱功的考验,更是对心理素质的巨大挑战。

海来阿木深知,自己的音乐道路与这些在舞台上风光无限的歌手截然不同,但他依然选择用最真实的声音,去打动听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赛开始后,海来阿木发现,自己面临的挑战比预想中的还要严峻。

来自海外的歌手们,展示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他们的歌声澎湃有力,技巧出众,几乎没有一丝瑕疵。

而国内的顶级歌手们,同样使出了浑身解数,展现出华语乐坛的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众多明星光环下,海来阿木显得格外独特

他的歌曲没有复杂的编排,也没有震撼的舞美效果,只有简单的旋律和直白的歌词。

可正是这种质朴,打动了许多观众的心。

他的声音,仿佛带着大凉山的风,从遥远的山间吹来,穿越了城市的喧嚣,直达人的内心深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在唱功和技巧上,他无法与那些专业歌手抗衡,但他的歌曲中蕴含的真挚情感,却让人无法忽视。

节目播出后,一些乐评人对海来阿木的表现提出了质疑。

尤其是知名乐评人丁太升的评价,迅速引发了网络上的热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毫不留情地批评海来阿木的音乐“太土”,认为他的歌曲只能在城乡结合部受到欢迎,根本无法登上更高的舞台。

这样的言论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音乐圈内外掀起了轩然大波。

丁太升的这番话,不仅是对海来阿木的攻击,更是一种对草根音乐的全面否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一个来自大凉山的普通人而言,能够站上《歌手2024》的舞台,已经是对其音乐生涯的巨大肯定。

面对质疑,海来阿木没有选择反驳。他始终相信,音乐的本质在于情感的表达,而不是技巧的炫耀。

尽管他没有那些顶级歌手的完美音色,但他依然坚持,用最真实的声音,去诠释自己的生活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是丁太升,其他一些业内人士也对海来阿木的表演表现出不屑。

在他们眼中,音乐不应如此简单粗糙,必须具备更高的艺术审美。

这些所谓的“艺术标准”,真的适用于所有音乐形式吗?

刀郎的隐退,草根音乐的无奈

提到华语乐坛的草根传奇,刀郎这个名字无疑是无法绕开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几年前,刀郎凭借几首通俗易懂的歌曲迅速走红,成为那个年代几乎人人都能哼唱的旋律。

作为草根歌手的代表,刀郎的歌曲不仅广泛流传于城市大街小巷,更深深扎根于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2002年的第一场雪》这样的经典作品,以其独特的民谣风格和极具感染力的歌词,俘获了无数听众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惜的是,刀郎的辉煌并未持续太久,随后他便选择了淡出公众视野,逐渐隐退。

刀郎的隐退并非单纯的个人选择,它背后隐藏着华语乐坛对于草根音乐的冷漠与排斥。

刀郎的音乐,虽然受到了广大听众的喜爱,但在音乐圈的主流人士眼中,却被视为“低俗”甚至是“土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轻视不仅来自于市场,更来自于专业音乐人对音乐审美的高度要求。

那英、杨坤等业内大咖对刀郎的批评,甚至一度成为了业界的笑谈。

那英公开表示,刀郎的音乐“没有美感”,甚至质疑他对华语音乐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看法,像是一道无形的壁垒,将刀郎与主流音乐圈隔离开来。

尽管他并没有正面回应那些批评,但他的沉默本身已经表达了对音乐圈现状的不满。

隐退似乎是在告诉世人,草根音乐虽然能赢得大众的喜爱,但在精英文化主导的音乐行业里,始终无法真正立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那些没有强大背景和资源的草根歌手,往往只能选择默默承受压力,或者像刀郎一样,在压力之下选择退出。

与刀郎类似的遭遇,也发生在后来的许多草根歌手身上,海来阿木的经历,正是刀郎困境的又一次重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乐评人丁太升的批评,像是多年之前那英对刀郎评价的重现,而这种评价背后,依然是主流音乐圈对草根音乐的偏见与误解。

审美的偏见,音乐的包容之道

在华语乐坛的历史长河中,音乐的多样性一直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是高山流水般的传统音乐,还是流行时尚的都市旋律,都在不同的受众群体中占据着一席之地。

在这种文化氛围中,草根歌手往往被打上“土”的标签,被认为难以登上“大雅之堂”。

这种偏见不仅限制了草根音乐的发展,也在无形中削弱了华语乐坛的包容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学友曾经的一句调侃——“评委未必懂音乐”——仿佛是一记警钟,敲响了对当下音乐审美体系的反思。

在许多专业音乐人眼中,音乐似乎必须具备高度的艺术性,才能被称为“好音乐”

那些更为简单朴实的音乐,尽管能够打动人心,却往往被冠以“低俗”的帽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音乐的真正意义究竟是什么?它是否真的需要遵循某种特定的审美标准,才能被大众所接受?

事实上,音乐的本质在于情感的表达,它不应受到技法与风格的限制。

那些来自生活、植根于普通百姓生活的歌曲,尽管不具备复杂的音乐结构,却能在平凡的旋律中打动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来阿木的音乐正是如此,他用最简单的旋律讲述了最真实的生活故事,让那些在城市边缘生活的普通人找到了共鸣。

丁太升对海来阿木的批评,不仅是对个人的质疑,更是对草根音乐整体的否定。

事实证明,草根音乐有其独特的价值,正如刀郎、海来阿木等歌手所展现的那样,草根音乐虽然质朴,却能够直抵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的力量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体验,而这种真实,恰恰是许多所谓“高雅”音乐所无法触及的部分。

正如海来阿木所说,他的音乐虽然不够“高雅”,但它真实,能够触动听众的内心。

对此,你怎么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