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毛主席

众所周知,学生时代的毛主席一直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这自然离不开各位老师的栽培。先后有文正莹、毛宇居、李漱清、毛麓钟、杨昌济、徐特立、袁仲谦等七位老师,对他一生的影响非常大。

1936年6月末,一位来自大洋彼岸的青年,从北京登上一列火车,向西安进发。他此行的目的,是要到西北的黄土高原,去探索“红色”的秘密。

这位青年就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他终于得偿所愿,在两个月后的一天晚上,坐在延安杨家岭毛主席的窑洞内。

毛主席向他讲述着自己,也讲述着中国工农红军的事迹……

毛主席回忆说:

“有一件事对我影响特别大,就是本地一所小学来了一个‘激进派’教师……大家对他议论纷纷,不过我敬佩他,赞成他的主张。”

这位毛主席口中的“激进派”教师,就是李漱清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李漱清

毛主席问李漱清:“为什么书里都不写种田人的故事?”

李漱清,又名李劼,1874年生人,家住韶山李家屋场,距离毛主席家大约只有3华里的路程。李漱清虽然是个乡下的教书先生,但却较早地接受了维新思想,是一个博学爱国,思想开朗的知识分子。

在乡间的时候,李漱清常常给人们讲述各地见闻,他反对封建迷信,反对封建礼教,主张废庙宇,兴学堂,让所有农家子弟都有书读,都能学习文化,振兴国家。

李漱清的这些主张一经提出,在当地掀起轩然大波,尤其是豪绅们的反应,最为激烈。他们诽谤,污蔑李漱清是“过激派”,但毛主席却有不一样的看法。

毛主席十分敬重李漱清的为人,钦佩他的学识,还经常到他家借书请教,听那些维新救国的人物事迹,受到了不少民主思想的启蒙教育。

由于毛主席好学上进,深受李漱清的喜爱和器重,李漱清还经常推荐新书给毛主席阅读,认真帮他修改作文。

因此,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比师生更为密切的关系。

1907年到1909年间,毛主席离开私塾,辍学在家。在失学的这些日子里,毛主席非常苦恼,他后来在《致黎锦熙信》中回忆道:

“自恸幼年失学,而又日愁父师。人谁不思上进?当其求涂不得,歧路彷徨,其苦有不可胜言者。”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正当毛主席“日愁父师”的时候,遇到了李漱清先生。这期间,毛主席和李漱清交往颇多,虽然他们两人年纪相差20多岁,但由于志趣相投,相互间也能做到无话不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毛主席

有一回,毛主席告诉李漱清:在私塾学的都是四书、五经一类的书,那些先生虽然有学问,但大多思想守旧,认为只有圣人的书才是真理,其余的都是“杂书”,上不得大雅之堂,严禁学生阅读。

而毛主席喜欢读《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的小说,还有一些记载中外豪杰事迹的书。由于先生反对,毛主席只好躲着先生读。

李漱清听完毛主席的叙述后,深表同情,他说:“这是当时中国的怪现象,西洋人并不这么看,西方十分推崇小说,俄国的托尔斯泰、英国的狄更斯都是写小说的,是很有社会地位的大学问家。”

说完,李漱清还给毛主席介绍推荐了一些新书,比如《论中国有被列强瓜分之危险》,顾炎武的《日知录》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李漱清正在为筹办洋学堂奔走呼号,但由于当地权势的阻挠,这个愿望一直未能实现,使当时辍学在家的毛主席感到异常气愤。他多么希望李先生的学堂能兴办起来,这样,自己也好进学堂念书啊!

一个盛夏的傍晚,毛主席来到李家屋场。李漱清见到毛主席,非常高兴,他问:“润之,你最近看了些什么书?”

毛主席回答说:“我读了很多小说,有的还能背下来,这些书对我的影响,比那些经书要大得多哩。但是,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李先生。”

“你直接说吧!”

“就是这些书里,为什么都不写种田人的故事呢?”

李漱清想了想,说:“那些写书的人,多半是没有搞过田里的活计,所以才没写吧。”

毛主席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将来有一天,我要是能写一本书,一定要把种田的、打铁的,都写进去,并且都写成英雄豪杰。”

李漱清听了,高兴地点点头:“很好,有志气,只要你肯努力,愿望一定会实现,我对你充满了信心。”

还有一次,毛主席在田里干了一天农活后,来到李家屋场找李漱清谈谈读书的感想。

当时,毛主席正在读《史记》、《日知录》以及表哥文运昌借来的《盛世危言》等书。看完这些书后,毛主席有很多想法,他说:“书里的那些英雄人物,或是血洒疆场,为国立功;或是公正廉明,为民除害,很受后人钦佩。如今国家危难,值此民族危亡之际,我们莘莘学子,怎么不株守家园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毛主席

李漱清听后,遥望远方,脸上的神情出现一丝愧色,他叹了一口气,说:“是啊,像我们这样的七尺男儿,本当为国尽忠,可现在奸臣当道,报国无门,实在可悲可叹啊!”

毛主席见李先生说到了伤心处,便安慰道:“先生不要伤心,您现在所做之事,也是为国贡献。而我,要继续读书,学好本领,将来为国立功,为民造福。”

然而,毛主席的求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不久后的一天,毛主席的父亲毛顺生做了一个决定,他要把儿子送去湘潭的一家米店当学徒,学习经商之道,好日后养家糊口。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李家屋场,传到了李漱清的耳中。他顾不上吃饭,撇下碗筷就往上屋场(毛主席居住的地方)跑,对毛主席的父亲说:“顺生大哥,你怎么不让润之继续读书呢?他有远大的志向,并且热爱读书,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

为了更好地劝毛顺生改变心意,李漱清又邀请了毛主席的塾师毛宇居、毛麓钟,以及毛主席的表兄王季范,对毛顺生进行多方劝说,最后终于说服他送儿子去湘乡东山学堂读书。

离开韶山以后,毛主席和李漱清见面的机会便少了起来,但对于这位“老师”,毛主席一直念念不忘,放在心里。

毛主席利用一切机会,每次放学回家,都要抽空去看望李先生,共同研讨学问,师生间的情谊也与日俱增。

一门三烈士,真乃“革命之家”,“忠烈之家”

1925年2月,毛主席回乡开展农民运动。李漱清得知后,从谋生的外地赶回韶山,并协助毛主席开展工作。

当时,李漱清的长子李耿侯是小学教员,他在父亲的介绍下,为毛主席当秘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李耿侯

李耿侯,原名李勋铭,1889年11月27日出生。他从8岁起就开始读书,并在父亲李漱清的熏陶下,接受和学习了民主思想的启蒙教育。

18岁那年,李耿侯辍学,这个时候的他,已经是一个颇有文化的知识分子,他和常去他家求教的毛主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李耿侯在毛主席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打土豪,分田地,还在农民夜校当教员,成为韶山地区的农会骨干。

“五卅惨案”发生之后,李耿侯在李氏族校一带组织“雪耻会”,后来还被当选为执行委员。

1926年4月,李耿侯任中共湘潭特区组织委员,不久又选为湘潭特区农会执行委员会副委员长兼秘书。

1927年元月,毛主席从上海回到湖南考察农民运动的情况。当时在韶山,他听取了李耿侯的汇报,并指导了工作。

“马日事变”后,李耿侯带领韶山农民自卫军200余人在山林里露宿,每天都吃野菜充饥,还时不时会遇到战斗。

1927年8月,南昌起义的消息传到了李耿侯的耳中,他非常高兴,亲自带领队伍赶往江西。可是,天有不测风云,队伍在途中遭到敌人追击,被打散了,李耿侯也在意外之下来到华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南昌起义

在华容,李耿侯一直打探消息,当他听说毛福轩已回乡组织武装,兴奋的他立即回到韶山,重新组织农民自卫队,并配合毛主席参加了秋收起义。

1928年正月,李耿侯辗转来到江西宁冈,与毛主席的队伍汇合,参加了工农红军。此后,他随中国工农红军一起经历了5次反“围剿”,还参加了著名的两万五千里的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李耿侯担任八路军120师三五九旅团政委,率部赴前线与日军交战。但可惜的是,1944年,李耿侯在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

李漱清有4个儿子,除李耿侯外,次子李贡侯,三子李亮侯、四子李介侯以及孙子李德深都参加了革命。

其中,长子李耿侯,次子李贡侯和孙子李德深都先后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全国解放后,人民政府根据李耿侯的事迹,将他批准为革命烈士,同时,李贡侯和李德深也被批准为革命烈士。

李漱清老先生家一门三烈士,可谓是“忠烈之家”,“革命之家。”

到中南海做客,李漱清有些紧张:“见到了‘皇帝老子’,我心里发慌。”

1949年11月,在中国人民革命大学学习的李漱清四子李介侯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询问其兄长的情况。

毛主席接到信后,于1949年11月17日亲笔回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中,“尊翁”指的就是李漱清,毛主席从李介侯的来信中得知,李漱清已近80岁的高龄,尚健在,表示非常高兴。

之后,他们亦有书信往来。对李漱清的信,毛主席每封必读,有求必应。

更让李漱清感到自豪的是,1952年,毛主席还邀请他来北京做客。

1952年7月11日,毛主席给邹普勋写了一封信,邀请他与李漱清一起来北京做客。

同年8月21日,毛主席又写信给毛宇居,再次邀请李漱清、邹普勋赴京叙旧。

9月,李漱清,邹普勋怀揣着毛主席的亲笔信,由韶山出发,抵达湘潭,然后再乘车来到长沙,在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的帮助下,赴京与毛主席叙旧。

9月18日,两人到达武昌,与先期抵达这里并准备赴京的湖南一师老校长张干、老教师罗元鲲不期而遇。

9月21日下午,李漱清一行四人抵达北京、政务院交际处派人到车站迎接,把他们接到北京永安饭店。

四人同住一室,晚上,邹普勋和李漱清兴致勃勃地给张干、罗云鲲讲起了毛主席的亲事、轶事。

9月26日上午11点多,李漱清、邹普勋、张干、罗元鲲四人携带家乡土特产,乘一辆银灰色轿车驶向新华门,车子开到丰泽园门口,然后下车穿过幽深的长廊,几人来到毛主席的书房。

毛主席见到四位师友,非常高兴,和他们一一握手。师友重逢,百感交集,毛主席握住李漱清的手,亲切地说:“先生,想不到一别几十年,今天还能见到你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漱清很是激动,同时又有些紧张,他满面绯红,精神矍铄,只是恭敬地站在一旁微笑,似乎没有了当年“激进”的样子。

毛主席见状,有些疑惑,他将众人迎到沙发上坐下,然后问道:“你们来北京几天了?身体还好吗?”

李漱清自我调侃道:“主席,我有些害怕。”

“都是老熟人,老朋友,害怕什么?”

李漱清回答说:“见到了‘皇帝老子’,我心里发慌。”

“如今还有什么‘皇帝老子’,‘皇帝老子’也是人嘛!”

毛主席用幽默的话语,成功把四位师友逗笑,李漱清也打消了拘谨心理。

毛主席接着说:“我小时候受过您的许多教诲,您还是我民主思想的启蒙老师呢!”

李漱清谦虚地说:“哪里,那时我不过是一个‘过激派’的落魄文人。”

大概是谈了一个多钟头后,秘书进来请毛主席休息。毛主席兴致正浓,便说:“老朋友难得见面,我还要谈一下。”

说完,他们又谈了一阵,直到中午,才结束了谈话。毛主席说:“今天就谈到这里,等会儿一起吃餐便饭,过几天再请你们吃顿像样的正餐。”

大概12点15分,午餐开始了,毛主席请师友们入座,工作人员也端上了菜肴。其中,大部分都是湖南风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左起依次为:邹普勋、李漱清、毛主席、张干、罗元鲲

席间,毛主席频频给师友们敬酒夹菜,李漱清也给毛主席敬酒。

饭后,毛主席陪他们参观了中南海,并观看了电影。晚上,四位师友回到饭店,毛主席派人给每人送来一份礼物,都是一些洗漱用品。

那年的10月1日,国庆三周年,这是李漱清等人最为难忘的日子。

早餐后,警卫处的王处长前往永安饭店,陪同四人去天安门东二台休息,准备参加国庆观礼。

上午10时许,毛主席由新华门乘吉普车来到天安门,朱德总司令由东乘吉普车迎接,向毛主席敬礼,毛主席举手答理。

继而,二人一同检阅部队。检阅后,毛主席和朱德登上天安门城楼,随着礼炮声响起,声势浩大的阅兵正式开始了。

首先,是陆军整队由东向西,经天安门,向城楼举手致敬,然后是海军、空军、警察、机械化部队等等。

队伍整齐,旌旗蔽空,浩浩荡荡,这样壮丽的场面,均是李漱清平生从未见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天晚上,王处长又驾车去接李漱清四人到天安门观看焰火表演,只见天安门人群挤挤,乐队奏起悠扬的歌,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老少,随着歌声翩翩起舞。

无数的电灯,霓虹灯如同繁星一般,照得广场通明,映出每个人的笑脸。

毛主席声音哽咽地说:“这是三位烈士的老人啊,其经费,均由我来负责。”

10月19日,毛主席约见了李漱清和邹普勋,想要了解韶山民众的生活生产情况。在归途中,李漱清看见北京上空飞机翱翔,突然想起一件往事。

那是1925年,李漱清的儿子李耿侯加入中国共产党,李漱清得知这一喜讯,问:“耿侯,革命胜利到底是什么样子?”

李耿侯高兴的说:“等革命胜利了,天是人民的天,地是人民的地。那时候,我请父亲到北平,坐飞机,看看‘皇帝老子’居住的紫禁城。”

父子正谈话时,毛主席来了,他问:“有什么好事?聊得这么开心啊?”

李漱清将他们父子的对话告诉给了毛主席。毛主席说:“革命有我们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和亿万革命群众的奋斗,肯定会胜利的,李先生的愿望也一定能实现……”

如今,李漱清又想起了这件事,深感自己年纪大了,快到八十岁,便赶紧给毛主席写了一张便条。

主席:
余年近八十,欲试航空。不知可否?请主席批准!

毛主席接到便条后,好像是意料之中的事,他也有六位亲人被反动派夺去了生命,所以非常理解李漱清的这一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毛主席

于是他对叶子龙说:“请马上联系机场,说我是应三位烈士的要求。”

毛主席说到这里,声音有些哽咽,像是想起了李耿侯,他深情地补充说:“这是三位烈士的老人啊,其经费,均由我来负责。”

第二天,太阳披着彩霞,高高地挂在天空。李漱清等人乘上飞机,盘旋在万里长空之上,翱翔在云彩之间,俯瞰北京的全景。

当飞机飞过紫禁城上空时,李漱清非常激动,他又想起儿子李耿侯参加革命时对他说过的话。如今,天是人民的天,地是人民的地,李漱清和儿子以及无数革命工作者的愿望实现了。

李漱清这次作为毛主席的客人,在北京住了近两个月。这两个月,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两个月。

1957年,李漱清先生因病,与世长辞,享年83岁。

李老先生去世后,韶山的广大人民群众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追悼会,省、地、县各级有关部门和领导,都献上画圈。

毛主席得知后,也致电哀悼,并敬献花圈,上书:

漱清先生千古
毛泽东敬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