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试推行房屋养老金制度新闻之下,点赞最多的一条评论。
每每重大房地产举措出台,都是震惊与吐槽一色,谣言与解读齐飞。想要自媒体要说点不带情绪的内容,其实真的很难。
因为情绪本身就是真实生活的一部分。
这哪是试行
这就是全国范围推广执行
对于这样一个影响全民范围的税费型政策,一口气推出22个试点城市,而且这22个试点城市包括了全部直辖市和内地几乎全部的省会城市。
这些城市的共性都是:一经济发达、二房价较高、三现存老旧房产数量较多、四对周边区域的人口有较强的虹吸效应。
这根本就不是过往那种,先搞试点、以点带面、收集经验、由局部向全域的推行思路。可以说这次房屋养老制度,就是披着试行名义的全面推开。
不管有没有石头,这河是过定了。
老旧住宅的维修维护与更新,是一个相当难以处置的困难,而这个困难集中存在于上述城市为代表的中大型城市之中。把这些城市的房屋养老问题解决了,全国的老旧住宅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多半。
同理,这些城市的房屋养老金收上来了,全国的房屋养老金也就收上来一多半。
房屋养老的核心
是自己出钱养自己的产权
房屋体检、房屋养老、房屋保险,是一条任务体系上的环环相扣,任务的最终目标当然是保证居住安全、追求舒适居住。
问题是大家都知道日常要体验、有病要求医,那体检求医的钱谁来出?
目前来看,与以往其它民生领域的改革一样,房屋安全最终的方向就是推向社会。老旧房屋维修维护的解决还是要个人承担大头、政府承担部分,将来再引入社会资本解决一部分。
专家对此的解读是:“按照不增加个人负担,不减损个人权益”的原则。
如果这样的愿景能够达成,那这样的制度真可以成为万世之样板。二十年前我按揭养了个儿子,刚刚把银行欠款还完,现在又要出钱给儿子养老。这个负担还能放在谁头上?
专家又说:“此次建立的房屋养老金公共账户不会加重业主负担。”
是的,去洗浴中心开卡储值,也没听说过要收开户费呢。开户之外呢?下次呢?下下次呢?
建筑权属为个人私有,维护费用由个人负担这个无可厚非,但是明确这个负担的时点放在现在是否合适?明确这个负担的社会环境是不是成熟?
难怪会有网友说:这个行为无限接近于加税,只不过换了一个可以更快推行、更容易推行的的名目。
首批试验品
养老已经迫在眉睫
谈到房屋养老与房屋体检,可以用医保卡做个不太形象的比喻。
商品房和次新房好比是当打之年的中青年,在这一波“试行”中受影响最小。这两类房子已经早早预支付了大修基金,而房屋还没出质保期。属于身体健康且“医保卡里金额充足”的那一批。
企业产和公产购买产权的房子,所受影响会大一些,这类房子好比是力不从心的中老年人群,本身现状就是房龄老旧设备老化,多频次维修已经将预交费用消耗殆尽,属于“有医保卡但单余额不多”那一批。未来依靠谁才能“养老”又该如何“体检”,这是个应当明晰的问题。
受影响最大的,当属房龄最老,又拆迁无望、更新不成的老破小房产。交出的养老金不能支撑它在风雨里苟延残喘,本身又属于“医保卡里的余额根本不够用”那一批。这个群体恰恰是火烧眉毛,最需要“养老”和“体检”的群体。
你不肯买新房
一定会有人推着你去买
上海已经辟谣,网上流传所谓分层区别、按面积计数,不同建筑形态收费标准不同的说法属于谣传。缴费金额按10%逐年递增的说法也是谣传。
但更多人保持着冷静与清醒:并不是你名下没有房子,房屋养老交费这件事就和你没关系。只要你属于这个社会的一份子,这份费用终归要分摊到你的头上,不过是直接分摊还是间接分摊罢了。
说到底的房屋养老金,是用一项制度卸下了政府对房屋安全的连带责任;是用一个统筹账户,让市场来解决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的房屋老旧问题;也是在当前税制之下,弱化土地财政的一条出路。
美好的愿景是:通过社会化转移,实现提升房屋的安全与质量,提升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景。
这样的愿景之下,无学位附加值的老破小,又将迎来一波新的贬值潮。
你捂着钱袋子不肯去买新房,总有人会想办法推着你去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