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0月份,刚从南通出差回往北京的吴学谦包里鼓鼓囊囊的,只见他一路上相当宝贝的抱着自己的行李,也不安心将它就这样放在火车的行李架上,反而一直牢牢的抓在怀里。

同行的其他路人。都在猜测他的包里是不是什么金银财宝,没想到等他下了火车回到家中。终于展示了自己的宝贝,那是几根从南通专门摘到的芦稷。

原来是因为他的女儿一直出生在北京,从来没有尝过苏沪地区盛产的芦稷。

为此他特意在出差之后讨了几个芦稷,只为带去给自己的女儿尝尝。

那么吴学谦究竟是谁?为什么对芦稷情有独钟,今天我们来看看他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学谦带了南通芦稷

这是1991年的10月16日,当时吴学谦担任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他的工作非常繁忙,这天他要和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王兆国,一起组成一个小分队去南通视察旅游方面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吴学谦年龄也不小了,而且担任了很长时间的外交部长。对于他来说,无论是中国还是国外的美味佳肴应该享受过不少。

因此接待吴学谦一行人的工作人员也犯了愁。

当时担任南通市委书记的吴镕,就曾经开玩笑的询问过他有什么忌口的,需要准备什么饭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想到吴学谦却非常谦和的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那就是四个字:越土越好。

这样的要求显然让工作人员都非常的诧异,本以为他会吃一些当地的特色,没想到他的要求却如此淳朴。

于是,南通市的领导带着吴学谦一行人吃了自助餐,只不过这次的自助餐不是美味佳肴,不是海鲜珍馐,而是各种当地原生的农作物。有芋头、花生、还有毛豆、玉米,看到这样的自助餐吴学谦显然非常开心,只不过在巡视一圈之后,却发现自己最爱的食物没有上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吴学谦这次来到南通,特别希望尝到当地盛产的甜芦粟,当地人叫“芦稷”。

南通的芦稷数量庞大,而且光名字就有很多种,在南东地区,芦稷分布极其的广泛。因此南通有一个别称叫做芦稷之乡。

走在南通的大街小巷,处处都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芦稷,几乎每家每户在农村都会种上几排芦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什么时候看到芦稷穗头变得黑红相间,这就是意味着它已经成熟可以食用了。

每年芦稷成熟的时候,农民们都会早起带着镰刀去田地里面砍芦稷,将它的叶子撕去之后再把头摘掉就可以食用了。

因为芦稷不太好携带,所以农民会将芦稷砍成一节一节的再拿回家去。

南通人食用它的方式也很简单,一般就是生着当零食吃,因为它的汁水比较丰富有一种清甜的味道,炎热的时候用来解渴是再好不过的,而且芦稷吃起来口感脆爽,所以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芦稷到了上海就被叫做甜芦粟,再加上吴学谦说话带一点方言,有些南通人没有听懂,误把吴学谦说的芦稷当成了田螺。

当时只有南通市长徐燕的驾驶员小吴听懂了吴学谦的话,原来吴学谦出生在上海,从小对芦稷非常熟悉,当时他们出差的时候正好赶上秋天,也是芦稷成熟的时候,这让他很自然的就想起了小时候的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第二天工作人员就为吴学谦一行人准备了当地的芦稷。

吃到熟悉的口感,吴学谦心里不要提有多激动了,他甚至和同行人分享起他小时候吃土甘蔗的场景。

毕竟那个时候环境比较落后。家里也比较贫困,因为买不起甘蔗,所以就用甜高粱的秸秆充当作甘蔗吃。

这一个小插曲在他们三天的出差过程当中很快被淡忘。但没有想到当他们准备离开南通的时候,吴学谦又停了下来。

原来他也想把自己小时候的美味带一点儿给自己出生在北京的女儿吃。让女儿也感受一下他们小时候是吃什么样的零食。

听到吴学谦这样的想法,工作人员们也想尽力的满足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个时候还没有高速公路,如果要取新鲜的芦稷,他们还需要到昆山、周庄这些比较偏远的地方。

为此他们也想方设法,最后才弄到了六小节,让吴学谦带到北京去。

那时其他的工作人员也在感慨,吴学谦在离开南通是没有要什么非常价值连成的东西,反而就是这几根芦稷让大家看到了他的质朴、随和、接地气。

而且他在南通工作的过程当中,外出视察从不讲究排场,甚至主动要求越多越好,这些小的细节都证实了吴学谦勤劳朴素的作风和品质。

那么吴学谦是谁?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他造就了这样质朴的性格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学谦是谁?

吴学谦1921年出生于上海,他的家庭并没有那么富裕,他的祖父就是一个勤勤恳恳的农民,只不过后来家庭经济状况不太好,祖父便在后来我上架了一个富裕的家庭做打工赚取生活费。

攒够了金续之后,祖父就辞职开了一家小店做生意,主要售卖的是汽车的零部件,也就是这一条创业之路让一家人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发展到三十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危机的突然袭来,上海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吴学谦祖父的店铺入不敷出,最后不得已倒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上海相当开放,许多外国人喜欢在上海开公司,如果有会说英语的中国人就会很容易的应聘到这样的公司进行工作。

吴学谦的家人自然也看到了这样的现状,他们特别希望吴学谦能够学好英语去外企工作,所以便砸锅卖铁凑钱将他送进了双语教学的学校进行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格致中学教学质量极高,而且硬件条件也很好。

吴学谦进了学校之后受到了很多先进思想的教育,当时他在校园遇到了一位贵人余老师,虽然他教的是语文,但是他思想开明,一点儿也不封建,余老师上课的时候,总是希望给学生们传递一些进步的刊物与思想,让他们了解目前国内的形势,不能死读书。

因此,在他的教育下,吴学谦接触到一些进步的书籍,从中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心智和眼界逐渐变得开阔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学校中,他和同学一起参加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外围社团,随着日寇不断的侵略中国,吴学谦一颗爱国之心也冉冉升起,随后他在学校当中就秘密开展了抗日救亡的活动。

1939年,年仅18岁的吴学谦就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从下从事地下工作,第二年他又考入了济南大学。

只不过1941年,因为济南大学迁离上海,吴学谦的公务繁忙,无奈之下无法随着学校离开,只能申请退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学业成为吴学谦的遗憾,但是他在事业上面干得相当出色。

1945年的一天。有一位地下党员突然敲响了吴学谦家的房门,并且告诉他一个非常重大的秘密。

原来他的叔父与一位汉奸是好朋友,而这个还得是当时上海一家银行的经理,在日本人的支持下,他的叔父居然将保险库里面的2000多两黄金偷偷拿了出来,暂时安放在他家,一周之后,他就要将这些环金全部送到日本人的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到这样的消息让吴学谦怒火中烧,这笔黄金都是中国人民的血汗钱,拿走肯定要被资助日本侵略者帮助他们继续去侵略中国,他很快决定要保护这笔财产不落入敌人的手中。

于是他和自己的战友们商量了行动,他们决定假扮成土匪,潜入银行将黄金运出来,再送到新苏军手中。

虽然这个计划非常草率而且风险极大,但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他们义无反顾。最后他们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夺回了属于我们的财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解放战争时期结构的表现同样优秀,他当时冒着生命的危险继续在上海进行工作,在工作期间他也多次的陷入危险的境地,遭到敌人特务的盘查。

但是每次他都凭借着自己的聪慧巧妙地脱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交部长吴学谦

1949年上海解放之后迎来了建国的曙光。

因为结构表现优秀,所以留在共青团中央进行工作,他曾经带领着国内青年和学生代表出访了东欧,东亚各个国家。

1958年开始,他专门从事外交工作,负责和非洲,西亚等一些国家进行对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可以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当时外国的国家对中国的了解很少,而且对中国的信任度并不高,像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友好的关系是相当不容易的,而且吴学谦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文化的差异、语言的障碍都是对于他外交的挑战。

但在这个过程当中吴学谦并没有气馁,他坚定的相信坚持通过外交的努力,中国的优势一定会被全世界所发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他从事外交工作的期间,访问了50多个国家,用坚持和毅力打破了其他国家对于中国固有的看法,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认可,更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982年已经61岁的吴学谦又出任了外交部部长,直到1988年成为国务院副总理。

十年之后,他71岁的高龄退休。

2008年吴学谦因病去世,享年87岁。

中国政府网2017-11-28《吴学谦同志生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