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的冬天,李敏跟着母亲贺子珍回国了。

到了第二年春夏时节,受到毛主席的嘱托,贺子珍的妹妹贺怡准备带着李敏去北平看望毛主席。

四岁离开中国,在苏联待了七年的李敏其实对爸爸很陌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李敏在苏联读书的时候,在一个礼堂上挂着很多国际伟人的照片,其中就有毛主席的。

哥哥有一次指着毛主席的像对李敏说:“他是咱们的爸爸”,当时李敏还觉得哥哥在骗自己,因为从来没有人跟她说起过这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后来她得知姨妈要带着自己去见爸爸的时候,还用俄文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

在信中,李敏是这样写的:“大家都说您是我的亲爸爸,我是您的亲生女儿,但是,我在苏联没见过您,也不清楚这回事。到底您是不是我的亲爸爸,我是不是您的亲女儿?请赶快来信告诉我,这样我才好回到您的身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看到李敏的来信后十分高兴,马上找人翻译了女儿的信,并且很快给李敏回了信。

在信中,毛主席向李敏解释道,自己是他的亲生父亲,李敏去了苏联多年一直没有见过面。

在信中,毛主席表达了自己对女儿的思念,希望女儿能够赶快到自己的身边来。

就这样,贺怡带着李敏回到了北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的“调停”之道

当时毛主席的身边还有另一个女儿李讷,在李敏的回忆中,她也记录了一些跟李讷相处的片段,并且还提到了父亲是如何教育他们这些子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李敏的回忆中提到,李讷是他们的小妹妹,他们几个兄弟姐妹因为种种原因都没能跟在父亲身边长大,但是李讷却一直跟在父亲身边,当时李敏因此很羡慕她。

“我心里想;她是我们兄妹中最幸福的一个。她得到的父亲比我们几个都多,她是在爸爸的膝下长大的。爸爸的言传身教对她的影响会更大更深,她受到的教益也更多,我真的有些羡慕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李敏也提到了当时跟李讷见面时候的一些细节。

对于李敏的到来,毛主席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当时李敏见到毛主席之后也非常激动,马上就扑进了毛主席的怀里叫了“爸爸”。

毛主席更是抱住李敏亲了又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时候毛主席邀请的几位中央领导人来了,看到他们来了,毛主席马上笑着说:“我给你们带来个洋宝贝。”

然后李敏就走了进来,这个时候毛主席就指着李敏想拿大家介绍,这就是“洋宝贝”,“我有个外国女儿,喏,她就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对于李敏的到来都很欢迎,而毛主席更是如此,因为父女常年没有相见,毛主席也十分珍心和李敏相处的时光。

根据当时李敏的回忆,当时毛主席经常能在饭后带着女儿去散步,并且询问李敏在苏联的生活状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李敏要上中学了,毛主席就提到:“《论语·里仁篇》有句话:‘子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又因1947年,胡宗南进攻延安时,毛泽东曾用过李得胜这个名字,便给娇娇起名叫李敏。”而李讷的名字也从此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毛主席对李敏非常喜爱,但是在处理子女摩擦的时候,毛主席有着自己的智慧,这也是毛主席的高明之处。

根据李敏的回忆,当时姐妹俩相见的时候,李敏12岁,李讷9岁,“要从感情上互相接受对方,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姐妹俩之前没有相处过,日常难免会产生一些摩擦,在李敏的回忆中,毛主席在处理这些摩擦的时候,不会去过多的过问谁对谁错,也不会“各打五十大板”,“爸爸最高的一招是和稀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竟都是自己的亲身女儿,对于两个女儿,毛主席是疼爱在心里,于是毛主席经常伸出手来跟两个孩子这样说:“当姐姐的要照顾小妹妹哟。”

“妹妹要听姐姐的话,要互相帮助哟。”

“手心手背都是我手上的肉。你俩都是我的好孩子,你们要相亲相爱哟。”

李敏也继承了毛主席的风趣幽默,她是这样评价毛主席解决姐妹摩擦的手法——“在我的眼里,爸爸可真的是个高级泥瓦匠”。

毛主席对孩子的教育

在她们长大后,毛主席也是一直这样教育两个女儿互相关照。

后来李讷和李敏都有了自己的工作,渐渐也成立了自己的家庭,毛主席在看到李敏的时候就会提醒她,让她多去看看李讷,再回去告诉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李讷后就让她多去看看姐姐,再回去给毛主席报个平安,这也让姐妹俩的感情越来越好。

李敏也说,在毛主席去世后,她们的交往依旧密切,并没有像社会上传说的那样不往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敏也说,他们兄妹十个人,各有各的命运,有的下落不明,有的夭折。

后来他们能够相互依靠的就是毛岸青、李敏、李讷三个人,也让他们三个格外亲厚。

李敏说:“我们三个虽是同父异母的兄妹,但都是他的子女,他爱谁都爱得那么深,那么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毛主席如此爱着这几个孩子,但对于他们的教育是十分严格的。

根据李讷的回忆,到了她该上学的时候,避免造成影响,毛主席不仅不让她在家长的一栏上填上毛主席的名字,也不让工作人员用小轿车单独送她,后来工作人员找到了一辆类似面包车的车,将中南海的小孩一次都接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毛主席也一直倡导要教会孩子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李敏也表示,他们的伙食跟普通家庭的没什么区别,早餐也是稀饭、馒头、小咸菜。

李敏还提到了一件事情,在她记忆中非常深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记得有一次别人送来了一些咖啡、奶粉、可可这类的东西,当时伙房的师傅想着给大家换换口味。

于是第二天早上的早饭就从馒头稀粥小咸菜变成了咖啡奶粉牛油面包。

当毛主席知道这件事情后,他马上让家庭成员去开家庭会议,他十分严肃的说:“伙食标准规定多少就是多少,哪个随便超过都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早饭就变成了原来的样子,后来毛主席还让孩子去机关大食堂吃饭。

有的时候伙房的大师傅看到孩子觉得心疼,想要给孩子们改善改善伙食。

但是毛主席却表示,不能对孩子们区别对待,毛主席认为大食堂的饭已经比很多农民的伙食要好了,怎么算吃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如此,毛主席也经常教育孩子们不要搞特殊化,在李敏的记忆中,毛主席不止一次说过“干部子弟是一大灾难”。

那个时候李敏还没有明白这句话中的含义,后来李敏离开了中南海,开始和丈夫独立生活的时候,才明白父亲的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毛主席认为干部子弟认为自己比别人优越,很容易借助父母的地位身份自以为是、胡作非为,甚至做出一些出格,乃至伤害老百姓利益的事情。

于是毛主席就经常教育他的孩子们绝不能成为这样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不仅让孩子们都“拢在他身边”,更不允许孩子们以他的名义、权力去做什么事情,而是“要我们夹着尾巴做人”,“靠着他这棵‘大树’生活的日子是不能长久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提起父亲对他们的教育,李敏的感触很深,但可惜的是,她和父亲相处的时间太短暂,她曾经向身边人倾诉过:“和爸爸在一起的那段快乐时光,太短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1959年的时候,李敏和她的中学同学孔令华结了婚,孔令华的父亲身份也饿不一般,是炮兵副司令孔从洲,两个人在很小的时候就认识了,知根知底,情投意合。

在结婚后,李敏和丈夫还是住在中南海,一年以后他们生下了大儿子,看到这个外孙,毛主席是十分高兴的,还经常来抱抱小外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敏考虑再三向父亲提出了搬出去。

搬出去就意味着,李敏没法再像以前随意出入中南海,证件被收回后,李敏见毛主席成为了一件很难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别是在毛主席晚年的时候,李敏想要见到爸爸一面,更是难上加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敏还记得在陈毅追悼会上,她终于见到了父亲,当时毛主席看到女儿也十分激动,拉着女儿的手说:“娇娇,你为什么不常来看我呢?你要常来看我啊。”

当时李敏也不便向毛主席多说什么,只能含着泪点点头。

虽然不能与毛主席经常见面,但是李敏将父亲的谆谆教导都记在了心里,并且传给了自己的下一代。

参考文献:

1.《家人忆毛泽东对子女严要求:要我们夹着尾巴做人》2003年12月26日 10:25中国新闻网

https://www.chinanews.com.cn/n/2003-12-26/26/385235.html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我眼中的毛泽东--毛泽东的女儿李讷访谈录》 2003年12月19日15:31 新浪文化

https://news.sina.com.cn/c/2003-12-19/15312417975.shtml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娇娇写信问毛主席到底是不是自己的亲爸爸,毛泽东当即发加急电报回复她》文汇客户端 2021-04-15 16:57:29

https://www.whb.cn/third/jinri/202104/15/400308.html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