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号《齐燕史话》已发了二篇关于陵县的文章,即《清康熙年间陵县知县史飏廷的生平和事迹简介》、《被<陵县志>遗忘的将陵侯国何在?》,上述二篇文章发出的目的,是为了引发文史爱好者对陵县来历的思考,对陵县神头汉墓的思考,以及对东方朔墓的思考。本文如果引起同乡的感情不适应,希望能够谅解,希望大家都能平心静气的讨论、思考,推动陵县神头汉墓遗址公园的研究与定位,文以载道,"安德东北二十里即厌次",尽管颜真卿所说,也未必真理,也可能有误,陵县神头汉墓<陵县志>称为疑冢,文史学者赵春万先生认为是西汉张安世家族墓,也是因厌次与富平的关系而作的推论。

本文认为,德州源于将陵县,将陵县的管辖区域是现陵城区的北部,东至义渡口,神头汉墓在西汉时有可能属于将陵侯国,汉墓极有可能是将陵侯史曾的家族墓群。

首先,请欣赏一张《民国德县地图》,可大致了解德州或历史上将陵县管辖范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德与将陵,德州与陵县,历史上分分合合,从开皇十六年(596)在县北部设将陵县,到明清民国,将陵或德州的所辖的范围应大致与上图一致。只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从德县析置县级德州市,又合并德县与陵县称德县,1961年又称陵县,可以说陵县之陵字,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与神头汉墓有说不清的内在联系。

将陵侯史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必须明确,将陵侯是《史记》明确记载的列侯,不是乡亭侯,《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汉书外戚恩泽侯表有将陵侯史曾。志未尝有县。盖乡亭名也” 这一说法是不对的,将陵是史曾侯国无疑。汉书地理志中未见将陵县或侯国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史曾因无后国除。汉书《外戚恩泽侯表》以悼皇考舅子侍中中郎將關內侯有舊恩侯,二千二百戶。三月乙未封,五年,神爵四年薨,亡後。 此后关于将陵侯的地方文章中,大多数都言将陵侯是乡亭侯,没有任何的思考和分辨,十篇文章八篇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必须明确,史曾封侯已经是关内侯,时间是公元前63年三月乙未。《汉书-宣帝纪第八》又曰:“朕微眇时,御史大夫丙吉,中郎将史曾、史玄、长乐卫尉许舜、侍中光禄大夫许延寿皆与朕有旧恩。及故掖庭令张贺辅导朕躬,修文学经术,恩惠卓异,厥功茂焉。《诗》不云乎?‘无德不报。’封贺所子弟子侍中中郎将彭祖为阳都侯,追赐贺谥曰阳都哀侯。吉、曾、玄、舜、延寿皆为列侯。关内侯有名号无封国,所以将陵一词来源于史曾的关内侯名。

将陵侯国的管辖范围和存在时间。

以民国德县地图来推论二千年的侯国范围,这当然是一个不能太准确的事情。但是从将陵的封户二千六百户来看,足是一个县的户数。推论其西至古黄河,东至义渡口,南至于集或马颊河、笃马河。由引可见,神头汉墓群,当年可能是将陵侯国的区域。

史曾于公元前63年封侯,公元前58年逝世,只有5年时间,当然是非常短暂的,所以谥号“哀”,是历史长河之一瞬。

西汉史氏的辉煌。

西汉二十五外戚,唯有金张许史得以保全。 《汉书》记“史丹字君仲,鲁国人也,徙杜陵。祖父恭有女弟,武帝时为卫太子良娣,产悼皇考。皇考者,孝宣帝父也。宣帝微时依倚史氏。语在《史良娣传》。及宣帝即尊位,恭已死,三子,高、曾、玄。曾、玄皆以外属旧恩封:曾为将陵侯,玄平台侯。高侍中,贵幸,以发举反者大司马霍禹功封乐陵侯。宣帝疾病,拜高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史氏凡四人侯,至卿、大夫、二千石者十余人,皆讫王莽乃绝,唯将陵侯曾无子,绝于身云”。

史曾葬于将陵侯国,这是没有问题的,其余卿、大夫、二千石者十几人是否也安葬在将陵侯国内?这极为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个陵墓都有墓主,陵县已对4号墓和15号墓进行了考古工作,现代科学方法可以确定墓主,疑冢不当再继续疑下去。陵县神头汉墓作为陵县最重要的历史遗址,应该明确。

汉大中大夫东方朔墓碑,是明万历年间康丕扬所立,所立是否准确呢?也同样值得思考。

作者:学军,北京主任律师,溧阳史氏文化研究会理事,著作多篇历史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