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霞姐。

我听说牛皮做过最难以想象的,是一种子弹,全中国只有广西的光隆有。

这种子弹的制作方法:

需要用足够老的水牛皮,切得粉碎后阴干,再用火烤、用炭烘,放入辣椒水和毒蛇毒液浸泡,然后将其搓成糯米粒大小。

本来是猎户秘制用来捕获猎物。但在1945年4月22日,200多个日本兵,就尝到了它的威力。

最危险的一天 作者:吴小妹

四月的正午时分,山上的石头被烤得滚烫。

周围静得可怕,只能听到手表微弱的滴答声。

还有一个男人疲惫的呼吸声。

他叫韦景光,此时正斜靠在石头上,眼睛紧闭着,右手却还一直在使劲儿,那里夹着烟丝,已经烧到烟屁股了。

手表上的分针移动到第二格时,烟丝燃尽了。

韦景光一下蹦了起来,他被烟烫醒了。

还好,刚好十分钟,他举起望远镜向山下望去。

果然,山下的日军已经架起了小钢炮,正在准备炮轰自己。

“轰——!!”

两声巨响过后,整个山体都开始震动。

“突突突突”

随后,是密集的机枪扫射过来,子弹射在四周的石头上,火花四溅。

韦景光心里明白,最危险的时刻开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个小时前,韦景光还在山下的村子里。

今天是村里赶集的日子,早听说日军要来,集市的摊位稀稀拉拉,长时间没见面的村民们匆匆打着招呼,赶紧找自己需要的货物,交换完早早回村。

突然远处传来一声枪响。随即集市上有人喊道:“日本鬼子来啦!”

大家抬头一看,远处山头上已经燃起了大火。这个信号意味着“十万火急”。

摊主们手忙脚乱地收拾东西,集市上的人群一下四散开来,全都往山上跑去。

作为广西光隆乡的游击队长,韦景光已早先一步接到消息。如何阻击日军,他已经谋划了大半年,现在就是检验成果的时候。

韦景光召集起游击队员,点了一下人数,20多人,他先将游击队员分派到各村寨去,组织群众疏散。

疏散的路径早就演练过,村民们并不慌张,按照游击队员的指示,大家带着能携带的物件,往山上走去。

等山脚村屯的群众全部撤离后,韦景光派警卫员韦灿到村口去看看。

韦灿刚到村口,就听到远处传来枪声,看来日军已经到附近的屯了。韦灿马上快跑回山脚村,向韦景光报告,“队长,鬼子已经到附近屯了”。

韦灿刚汇报完,又传来枪声。看来日军的行军速度非常快。

“我们马上撤离山脚村。”韦景光和韦灿说完,撒腿向村后面的俭挑山快跑。

俩人刚跑到俭挑山下,准备往山上跑时,一群日本兵已经冲进山脚村,并发现了韦景光俩人。

子弹“乒”“乒”朝俩人飞来,有的击中岩石,有的击中脚下的泥土。

韦景光大声喊:“跑蛇形,弯腰,尽量在有石头的地方转向。”

他们连忙边跑边跳,闪躲到大岩石后面去。山上的岩石比一个人的身形还要大,成了最有力的天然掩体。

快速沿着“之”字形线路,韦景光带着韦灿很快把不熟悉地形的日本兵甩在了身后。

一口气跑上山顶的坳口。韦景光看着日军逼得这么紧,也不知道乡亲们路上是否安全。

他转身对韦灿说:“你绕过去看看乡亲们,我留在这里拖住敌人。”

韦灿一听,直摇头,着急说:“我是你的警卫员,我要在你身边,保护你的安全。”

“我是你的队长,这是命令。我枪法准,这里地势易守难攻,我能行。”韦景光说。

韦灿还是站在原地,不愿意走。他知道一个人留下,面对人数众多的日军,肯定凶多吉少。

“快!”韦景光一怒,用枪抵着韦灿吼道,“你留下,能确保把他们阻击在这里吗?”

韦灿没再说话,把身上全部的枪支弹药留下,立即飞快跑下山去。

此时的上坳口上,只剩韦景光一人。

他清点了一下自己的武器装备,一支60发子弹的步枪、一把驳壳手枪、一支火炮枪、一竹筒牛皮子弹和10个手榴弹。

一场恶战马上就要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韦景光敢独自留下,可不是逞匹夫之勇。

这座山叫俭挑山,十分陡峭,因为在山上行走完全挑不了东西,只能用背篓背上去,所以叫俭挑山。

广西的喀斯特地貌,都是山连山,坳口是山与山之间的平地。

俭挑坳口长不到两米,宽还不到一米。坳口处两块大岩石比成年人还高,一前一后像两个大石门,居高临下,有利于观察敌情,也利于躲避子弹。

而且大石头后面还有一个小山洞,能勉强躲一个人,是个天然的战壕。

俭挑坳口已经开辟修路,地形类似标红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仗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有这么个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好位置,韦景光自信一个人也能拖住这些外来侵略者。

很快就有人向坳口逼近,大概五十米的距离处,韦景光能清楚的看到数十人的队伍中,不仅有日本兵,还有带头的便衣队。

一大队人一边往上爬,一边胡乱打枪,枪声在空旷的山谷中很是奇特,和韦景光平时打猎大不一样。

子弹“嗖嗖”扫过山上的树木,瞬间贯穿了树干,山上的石头有的崩裂开来,石块四处飞溅。

此时韦景光很镇静,他知道这里全是石头山,越到山顶越陡峭,越是陡峭树就越少,处于下方的敌人,是完全没有任何掩体的。

凭借自己枪法的准头,他自信可以阻击一些敌人。

距离到四十米的时候,敌人一字排开,在上山的小路上快速前进,便衣队在前,日本兵在后。

韦景光趴在坳口大石头后面,从两块石头的缝隙中悄悄伸出枪管。

三十米、二十米,韦景光瞪圆了眼睛,一动不动瞅准眼前的羊肠小路。

“啪”,一声枪响,打头的第一个倒下,死了。

敌人的队伍一下乱了,马上朝枪响的地方猛烈地开火,韦景光又不傻,他早已经换了位置。

他朝敌人队伍扔下一颗手榴弹后,趁着混乱之际,抓起枪瞄准,成功击中一个日军后,又快速换了个地方,扔下另一颗手榴弹。

此时的韦景光像只猴子,身形瘦小的他灵活变动着位置,避开从头顶和四周掠过的子弹。这是他的地盘。

猛烈、准确的火力,让进攻的敌人慢了下来。

趁这个空档,韦景光用匕首砍了些树枝,把他的步枪和火炮枪,放在两个位置的石头上,用树枝掩盖好。

随后从石头后面观察敌情。只见日军的指挥官挥舞着指挥刀,指着俭挑坳口,嘴里叽里呱啦喊叫。

不一会儿,敌人后退的队伍,又向坳口爬来。

韦景光飞速在两杆枪之间来回跑,轮换射击,趁对方蹲下去的时候扔手榴弹。

日军的队伍被唬住了,误以为上面至少有一个小队,慌忙回身逃命,你冲我撞,山路本就狭窄陡峭,一时间队伍大乱,跌跌撞撞滚下山去。

韦景光看了一眼手表,才刚刚12点,还得守住这里,好掩护乡亲们撤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韦景光的担心很准。

韦灿跑下村时,确实还有很多的乡亲们没有转移。

韦灿着急大喊:“鬼子已经到山脚村啦!大家赶快跑进山洞,能带走的全部带走,一样都不要留给鬼子。”

乡亲们这才慌了,一起向山洞跑去。

看乡亲们撤离得差不多了,韦灿马上带两个游击队员去完成另外一件大事。

乡里的猪、牛、马等牲畜都聚在一起,需要把它们赶到安全地带保护起来。特别是四十头耕牛,没有它们保证春耕,整个乡的乡亲们至少要饿一年。

群众藏山洞,耕牛移地方,一切都在韦景光的安排下有条不紊地执行。

韦景光家里是光隆的大户人家,山庄里足足有两百多家丁,几十座山和几千亩山林。

他从小爱读书,尤其喜欢研究战略战术,这和家里的氛围有很大关系。

家里祖祖辈辈对书都十分敬重,书桌不能放衣服,书房是不许睡觉的,要去看书必须要先和账房先生领钥匙才行。

韦景光年轻时,红七军来光隆附近修整三次,帮着老百姓一起打土匪。期间不少群众加入共产党,韦景光也加入了其中。

因一直在外读书,韦景光能接触到外面新消息,对抗日战争的局势也有所了解。

1944年底,日军侵占附近的县城,光隆地区因地势险峻依然宁静,但韦景光已着手研究对付日本人了。

到了1945年的4月,日军的残暴行为通过信鸽不断传来,他们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掠,比土匪还恐怖,据说连3岁大的小女孩都不放过

韦景光愤怒极了,他暗暗发誓,绝不能让这些东洋恶魔伤害到乡亲们。于是他组建起了光隆游击队,挑选出当地20多名青年,开始昼夜在山上操练。

韦景光年轻时的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鬼子要来光隆乡的消息,韦景光十天前就知道了。

日军入侵广西,是为了打通从中国到越南的交通线,使中国的日军和南洋的日军联结起来,妄图垂死挣扎。

而光隆地区附近刚好有一条县道,成了日军南下的必经之路。

韦景光决定利用当地地形,实行“空室清野”策略。就是在对敌斗争时,把家里的东西和田里的农产品藏起来,敌人到来后什么也得不到

光隆地区村村都有大山,山山都有山洞,每个山洞都能容纳一两百人。

村民很信服韦景光,在游击队员的安排下把家里的粮食、被褥和稻草、生石灰、木炭等物资全部转移到山洞里,还把山洞蓄水池也装得满满当当。

韦景光硬性规定,每个山洞存储的粮食和饮用水,至少要够一百人吃一个月的。老百姓在山洞甚至可以不生火,用生石灰来烤红薯、土豆、芋头吃。

日军来的前几天,韦景光已经让村中老弱病残、妇女儿童先转到山洞中生活,只留下青壮年保证春耕生产。

韦景光说,这是《孙子兵法》里面的一招: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韦景光一直认为山洞是最安全的地方。

可万万没料到,这次一下来了两百多个日军,他们兵分两路。一路沿山间近路前行,被韦景光阻击在俭挑坳口。

另一队人马绕过大山沿公路前行,挨家挨户在村子进行搜查。一连几个村子都是空无一人,也没有粮食,恼羞成怒的鬼子放火烧了村子,悻悻地赶往下一个村。

正走到半路上,忽然传来狗吠的声音,声音是从半山腰传来的,那里冒着烟。日军判断老百姓肯定躲在那里,粮食肯定也藏在那里。

进村扫荡的日军再细看,有一条蜿蜒崎岖的小道,能上到半山腰处。

日军一字排开爬了上去,很快就能找到村民的藏身之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的韦景光不敢眨眼,他唯一的信念,就是不能让鬼子过了这个坳口。

因为过了俭挑山,再翻过一座山就是乡亲们所在的大大小小的岩洞。再翻过一座山,就到了转移耕牛的安全地带——六峨山。

枪声响了,敌人又开始进攻了。

很快就看到敌人露头了,还是便衣队在前,日军在后。

这次进攻队伍的人数更多了,足足有三十多。

擒贼先擒王,韦景光注意到进攻队伍第四个位置的人,看打扮应该是小队长,他抬起步枪瞄准,一米、两米、三米,等走到二十五米就开枪。

插画师还原了韦景光守在拗口阻击敌人的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啪”一声枪响,正中便衣队小队长的头。

看到队长死了,便衣队全部都蹲下,不敢上了。后面的日军用刺刀指着便衣队,大家又站起来,战战兢兢往山上爬来。

看到一下上这么多人,韦景光决定使用家乡的秘密武器——火炮枪加上牛皮子弹。

有点棘手的是,这个火炮枪最多只能打到25米,得敌人上到20米的时候才能开枪。

韦景光按捺住性子,等着敌人一点点靠近。

当便衣队走到二十米的时候,韦景光一枪击中三个便衣队。他没停歇,马上又向敌人扔下一个手榴弹,随即飞快给火炮枪充了火药上了子弹。

这时日军也冲到二十米的射程内了,韦景光瞄准鬼子的枪响了,像放烟花一样,一下射出几十颗子弹,被击中的四个日军痛得发出几声惨叫,滚下山去。

这可不是一般的子弹,全中国只有广西的光隆有。

要用足够老的水牛皮,把牛皮切得粉碎。用当地盛产的蓖麻编织的大网晾晒,牛皮碎片千万不能见太阳,晾晒一晚后全部刮下来。

接着用火烤、用炭烘,放入辣椒水和毒蛇毒液中浸泡,这时候的碎牛皮已经是无坚不摧了。再把牛皮搓成糯米大小的圆球,就变成让人闻风丧胆的牛皮子弹。

火炮枪一扣扳机,像烟花一样能打出五十多颗牛皮子弹,牛皮子弹进入人体迅速发胀,让人又辣又痛却看不到伤口,因为子弹已经和肉完全长在一起了。

子弹虽然不致命,但要么狠心连肉一起挑出来,要么就只能被辣得半死。

日军从没见过这种子弹,发出凄厉的哭喊声,一路退到了山脚下,撤回到了山脚村口。

韦景光拿出望远镜,看到敌人受伤很多,都坐在地上包扎伤口,一时半会儿是来不了了。

在几个小时的紧张作战中,韦景光体力也消耗了大半,整个人像一摊泥一样靠在石头上。

他勉强打起精神清点弹药,长枪还剩下五十发子弹,火炮枪还有小半竹筒牛皮子弹,手榴弹只有四个。

弹药明显坚持不到天黑。

着急也没用,先保存体力,休息一会儿才有力气继续战斗。

韦景光一边想,一边拿出卷纸和烟丝,卷好一支烟夹在食指和中指中间点燃,燃尽这支烟,刚好需要十分钟。

他要趁着这10分钟,睡一会儿。

六月的正午时分,山上的石头被烤得滚烫。韦景光全然不顾,斜靠在石头上马上入睡了。

烟丝燃尽,被烫醒的他,从望远镜中看到,敌人换了武器,正用小钢炮对着自己。

坳口处的石门,阻子弹可以,但阻止不了上空落下的炮弹,无处可躲。

韦景光心想,人在阵地在,日军要过坳口,除非从自己尸体上踏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到躲在山洞里的乡亲们,韦景光心中一喜。

因为他也有个天然山洞。就是坳口后面那个很小的山洞,只能躲一个人。

韦景光一个跃起,躲进坳口后面的小山洞里。

电光火石间,几发炮弹已经在他刚才趴着的地方炸响了。紧接着就是一阵“突突突突”的机枪扫射声。

韦景光十分后怕,再晚醒来一分钟,可能就被炸成肉泥了。

而此时洞里的他不仅毫发无伤,还有一些欣喜,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他发现,洞里就有现成的武器。全是天然的大石头。

主意已定,韦景光飞快把山洞的石头往外搬,来来回回快速飞跑,可是跑一次才捡几块石头,太慢了,迟迟垒不够一堆。

日军在小钢炮的掩护下,随时都会冲上来。

韦景光的胳膊开始发酸发痛,浑身都湿透了,额头上的汗珠大颗大颗往下滚,他的巴掌都出了汗又擦干,就像涂了一层粘液似的。

他干脆脱下外衣去装石头,他一边捡石头一边快速分析,敌人连续进攻几次不但不成功,还吃了亏,接下来敌人会从哪里找突破口呢?

上俭挑山的羊肠小路在右边,左边地势非常陡峭,是个悬崖,但是敌人现在已经打急眼了,所以从左边进攻也不是没有可能。

万一日军从左边靠近,爬过悬崖,往这里扔手雷的话,自己可就太危险了。

一番分析之后,韦景光决定在左边多堆些大石头,整个坳口口子很小,只能尽量多堆高一些。

来回搬石头时,韦景光惊奇发现外衣竟然没有破。他想以后还是多穿家乡人织的土布外衣,这结实到可以当麻袋。

韦景光这么想着,全身又忽然有了劲儿,他心里想着一定要节约子弹,拿起外衣跑到后面去捡石头,很快垒满了二十五堆大石头。

他刚砍了些树枝盖好石堆,日军一行三十多人又开始向坳口爬上来。

这么多人,石头能成功吗?

石头大的大,小的小,有的滚圆,有的有尖锐的棱角。韦景光拿不准,但是现在子弹要省着用就对了。

果然,敌人改变进攻路线,左右夹击着上来了。便衣队从右边爬上来,日军从左边爬上来。

他们疯狂向坳口处扫射,枪声震耳欲聋,无数的子弹就掉落在韦景光的身边。

还好韦景光提前在左边做了布置,他按原计划先打右边再打左边,决定暂时先不开枪,把敌人都引上来。

便衣队上到20多米处还没挨打,高兴地大喊:“共党没子弹了,快冲上去。”

等便衣队全冲上来的时候,韦景光把几堆石头通通推下去,大小石头轰隆隆滚下山去,将一队人马带倒。

十几个人立刻扭成了一团,大喊着滚到山下。

收拾完便衣队,左边的鬼子也上到了坳口十多米处,能清楚听到日军的攀爬的声音。

韦景光赶紧转身,猫着腰快速移动到左边,用力将右边的一堆石头推下。

“八嘎呀路”敌人发出哭嚎,打中了!

十多米的位置正好是最陡峭的地方,石头滚落发出沉雷般的闷响,日军都被石头雨砸中了,韦景光乘胜追击,把一颗手榴弹扔了下去。

日军伤势惨重,剩下的急了眼马上找掩护朝山上开枪。胡乱扫射半天,韦景光都没有被击中。

原来坳口左边山势将近七、八十度,这样陡峭的角度根本打不到上方的韦景光。日本兵不甘心向上扔手雷,不仅扔不到坳口,反而落在他们自己阵地。

韦景光趁着敌人混乱时,又跑到右边拿起火炮枪向便衣队开枪,打中了两个,再推下一堆石头,被砸中的敌人连滚带爬退回去。

韦景光就这样,左左右右来回交替,推石头,开枪射击,只听到两边一片鬼哭狼嚎。有几个敌人从村里找到了铁锅顶在头上,石头砸在铁锅上,发出哐哐的声响,锅烂了。

隔了一会儿,没声音了,韦景光趴在石头上一看,敌人抬着伤员一起撤回山脚村口了。

望远镜中,受伤的十多个鬼子都在接受包扎,而便衣队受伤的都没有包扎,身上都是血迹斑斑。

“活该,这么没骨气去做汉奸,残害自己的同胞,给鬼子做替死鬼。”韦景光暗骂道。

光隆地区大多是彝族和壮族,祖祖辈辈靠打猎、种田为生,家家户户都是爬山、打枪的好手。大家对对付外来侵略者,绝对是团结一心。

韦景光相信,他能守住坳口,游击队就能照顾好山洞的乡亲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队寻找半山腰冒烟的日军,很快被龙坪洞口的游击队员发现了。

游击队员开始擦枪,检查火药和子弹,他们只有一支火炮枪和一把禾叉。

战斗瞬间就发生了。

两个游击队员虽然击中几个敌人,但大队人马还在爬来。

他们朝山上的洞口胡乱开枪,子弹从洞口嗖嗖擦过,还好洞口处在半山腰凹进去的地方,子弹进不了山洞。

这是韦景光特意考察过的地方,只有近距离射击,才可能被打中。

日军还在前进,子弹越来越近,越来越密集。

山洞的乡亲弹药有限,又没有退路,大家自发到洞口垒石头,有人捡,有人传,有人堆。效率比韦景光一个人,确实要高很多。

几堆石头下去,传来敌人的哀嚎,大家不敢放松,继续垒石头。

“现在垒了几堆了?”有人问。

“十七堆。”

话音刚落,敌人就开始用小钢炮轰炸,连续炸了二十多分钟,紧接着是一阵机枪扫射。

机枪停了,游击队员趴在石缝一看,没想到,日军竟然把进山洞口的唯一一条小路给炸断了。

乡亲们躲回山洞,高兴地跳起来,这下看日军怎么上来。

但游击队队员不敢放松警惕,留在洞口处观察。

突然感觉不对。

风停了,洞窟很静,窸窸窣窣的声音还在。

洞口有个人!

队员一惊,像猎人发现猎物一样,条件反射拿起飞镖向上扔出去。

“啊!”一声惨叫,有人掉下山去,死了。

看来日军派人绕过另一座山爬上了山顶,想从山顶吊着绳子爬到洞口。

又有一个人影在山洞出现,游击队员瞪圆了眼睛,正对上了敌人的眼珠。敌人手忙脚乱,扔进来一个手榴弹。

洞里的乡亲们立刻扑倒在地,一个队员眼尖手快,发现手榴弹居然没有拉铉,马上捡起这手榴弹一拉,就扔到山下敌人的阵地了。

山顶的偷袭还没结束,洞口的队员屏住呼吸,飞镖随着人影飞过,又有鬼子掉下山了。

飞镖一连杀了三个日本兵,他们再也不敢从山顶进攻了。

光隆当地的山洞,现在已通高速公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游击队员和妇救会带领乡亲们死守住了阵地,妇救会的妇女们负责端开水,烤红薯和玉米糊叫大家快吃。

游击队员负责开枪打击敌人,几个年轻人负责趴在洞口的石堆后面推石头,也收拾了不少鬼子。

没想到敌人看到天色渐晚,找来很多的禾草和干辣椒往岩洞口搬。

他们居然想到用辣椒熏岩洞。

妇救会的同志马上发动大家有毛巾的拿出毛巾,没有毛巾的就拿衣服撕成条浸湿水,如果敌人烧干辣椒,马上用湿毛巾或者湿布围住口鼻。

但是很久了烟都没有熏进岩洞,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光隆的四月天,早晚温差很大,又是山区春季,是雨季,晚上天一黑又开始刮风下雨了,雨越下越大,敌人烟熏计划只能以失败告终。

这路日军无奈地停止了进攻。妇救会则给大家送来热乎乎的食物。

独自守在坳口的韦景光,也是又累又饿,他必须得找点东西补充一下体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靠山吃山的乡民来说,找吃的不是难事。

韦景光的眼前,漫山遍野长满了艾草和三月泡。

三月泡是野果,因为它在农历三月成熟,所以当地人就叫三月泡,酸酸的、甜甜的小孩都爱吃。艾草是野草,当地人爱拿这个做艾粑粑、艾馍馍,还用它煮鸡蛋。

韦景光肠胃不好,三月泡有寒性,艾草倒是补阳气的,可以暖胃。

又干又渴的他忍着艾草的苦味,生生嚼下去一大把艾草后,再吃几口三月泡。熟的很快被吃了,为了补充体力还得吃,不成熟的三月泡很涩,韦景光边嚼边吐舌头。

终于缓了过来,韦景光一刻不敢停歇,继续堆石头。才刚垒起五堆石头,韦景光全身没有一点力气了,他完全站不起来了,胳膊也酸得抬不起来了。

望远镜中,村口的敌人,居然还是坐的坐,躺的躺。

难道他们要等到天黑才进攻吗?

韦景光的头越来越沉,眼睛已经睁不开了,他挣扎着点起烟丝,必须得休息一会儿了。

此时身后忽然传来了急促的呼吸声。

莫非敌人从后山绕过来偷袭了?

韦景光惊出一身冷汗。

眼前的三张脸让韦景光非常意外,是警卫员韦灿带着两名游击队员赶到坳口来增援了。

韦景光使劲儿把眼睛睁大,盯着看了几秒钟,终于确认了自己人。

他好想和战友们说自己快坚持不住了,但话到嘴边却变成:“老乡们都撤到山洞了吗?分散的四十多头耕牛全部赶到安全地带没有?”

韦灿赶紧汇报了自己的工作,乡亲们都已经转移到山洞里,耕牛也全部赶到了安全地带的山弄里,出来的时候大家还清理痕迹,把草一根一根的撩起来,敌人绝对不会发现的。

韦景光一下如释负重,这才想起来要喝水。

一口气喝了半壶水后,赶紧观察山下的敌人,看到敌人正在移动小刚炮,立即叫大家:“快隐蔽!”

炮声响过后,他交代大家,等敌人离坳口很近的时候再开枪,趁敌人蹲下马上用木棒,将石堆推下去。

话音刚落,进攻的日军已经上到离坳口三十米了。

“打”韦景光一声令下,韦景光用火炮枪,韦灿用步枪,两人同时开枪,一下击中了五个敌人。两名游击队员连续推下几堆石头。

敌人死的死伤的伤,血肉模糊地滚下了山,没有受伤的也乱成一团,便衣队大喊:“增援的来了,快跑。”

虽然日军的指挥官挥舞着指挥刀,指向坳口要大家继续冲,但没人理会他。他一枪毙了个便衣队队员,队伍这才又向山顶爬来。

敌人不再一个一个上,便衣队在前鬼子在后,呈扇形往山上爬。

韦景光决定继续消耗敌人的体力,等到敌人上到十五米再开枪,开完枪马上推石头,以对付上到距离拗口十米的敌人。

敌人此时都是伤病员,爬得很慢,边爬边开枪。到十五米的时候,韦景光喊:“打!”

四人一起开枪,在火炮枪、步枪以及“石头宴”的交替下,敌人不得不停止进攻了。

日军八十多人的队伍,一天下来死伤大半,幸存的也都已经疲惫不堪,只能趁着黑夜离开了山脚村。

身体累到极限的韦景光,此时只想就地躺倒,不用再靠烟头来烫醒,好好地睡上一觉。

但韦景光清楚,抗战一天不胜利,他就不可能睡好这一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吴小妹告诉我,她的大舅韦景光很厉害,曾一人打退过80多个日军。

我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现在电视上有很多这样的剧情,被统称为抗日神剧。

吴小妹很激动,为了证实是真的,她从大舅留下的工作日志、报告材料、档案馆还原了大舅的这一天。

看完这些尘封的历史资料,我就在想,为什么这种以一敌百的战斗明明存在,但在影视剧中出现就显得那么雷人。

韦景光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他尊重对手,熟读兵法,并提前大半年做了充足准备,依靠天时地利,才掌握战斗的主动。

其实,抗日战争中不缺乏类似奇迹般的故事。缺乏的是,后人对产生奇迹真实过程的严肃对待。

据县志记载,1945年4月22日的这一天,入侵日军一共200多个人,死伤三分之二。而光隆游击队无一伤亡,乡亲们在山洞生活一个月,无一人饿死。

至今还没能脱贫的光隆村村民,回忆起这一天,依然是一脸骄傲。

编辑:喀秋莎袁 霞姐

插图:大五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