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朱老总因为身体不适病倒在床上,仍旧不放心工作和家庭问题。当时正值周总理逝世之后,所以一众中央官员都有不少额外的事务,朱德自然也不例外。

但是朱德已经90岁的高龄,身体状况也称不上好,康克清非常担忧,但也劝不住他,最终来到医院下达病危通知的地步,邓颖超得知消息赶往医院做出承诺,算是让老人不留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立志救国,远走云南

作为革命阶段的早期战士,朱德参与革命时面临的挑战和艰险可谓是接连不断,因为出身佃农家庭,所以一家人希望他能够好好学习知识,然后改变命运。

但当时的社会状况不稳定,各大派系争斗不断。

朱德深知这么下去局势会越发艰难,甚至会让和他们一样的家庭遭受离散战乱的灾难,所以他当即决定弃笔从戎,赶赴云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十年间,朱老总将救国抗争当作人生主线,为此没能见到母亲哪怕一面,唯有家书传递革命家庭之间传承信念。这些书信中,无一不透露出为民族和人民抗争的意志。

朱德在加入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同盟会后,在1911年参与进反清斗争当中,随即又在4年后参与地方帝制复辟行动,战事可谓接连不断。

根据统计来说,每年都有记载在历史上的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护法战争、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思想改革,德国会见周总理等等,而在从德国回到国内后,就参与了北伐革命,可见朱老总的威名,是切切实实打出来的名号。

走四川奔赴武汉剿除匪患,返回南昌引导起义。

1928年,湘南发动起义行动,在井冈山完成会师,这些功绩单拿出来一个也是耳熟能详的,更何况它们聚集在一个人的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抗日和抗战行动,朱德也是不落于人后,拿出了极其耀眼的成绩。如百团大战和三大战役等等,曾经立志救国踏上征途的朱老总,最后没有辜负自己的诺言。

中央当时给他的评价是“人民的光荣”,可见朱德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多大的贡献。而且,朱德在建国后继续自己的军旅生涯,担任解放军的总司令,随后还参与进抗美援朝的工作。

率代表多次出席外交场合,展露了极其出色的外交素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正因为这段历程,朱德和周总理的关系十分融洽,两人时常进行会谈,商讨对于国际局势的看法。

邓颖超作为周总理的妻子,自然也是对朱德比较熟悉。据她的回忆,朱德其实和周恩来具备相同的无奈,在两人参与革命后,都是几十年间没有归乡的时间。

而且两人都严禁家属搞特殊化。周总理在1953年经由委员会通知家乡,不允许用他的名义占据生产队的资源,原先的老房如果有了住户,也不要打扰民众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1年的时候,记者采访过周总理的归乡问题,周总理当时的回应是民众的生活还没有获得多少改善,家乡的发展要求没法满足,回去反而为难。

这种思想觉悟也在朱德身上体现得十分清楚,甚至朱老总在给妻子的家书中多次写到“为革命累及家事,无法兼顾”等等。

正因这种为革命抛弃个人立场的坚持,才能让他们一路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逝世,朱德病倒

随着中国的内部局势稳定,经济、外交、科技领域上的发展都需要人才,但是人员培训也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中央团队非常繁忙,导致身体上的压力不断积累。

就算是铁人也存在极限,周总理自然同样会感到疲累。只不过为了国家发展一直勉强自己的身体,最后在1974年6月份住进解放军医院。

当时的总理频繁做手术,医院预期不算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德想着自己该过去看望,但又怕这么耽误治疗,也是十分焦虑,两人相识半个多世纪,感情十分深厚,不仅出于工作上的思考,更是在生活层面上的好友。

周总理在医院治疗时,不太关注自身状况,问的最多的反而是朱德的身体状况。得知朱德没什么大碍,他才放下心来,双方经历过革命斗争考验,在遇到危难时也想着彼此。

朱德因为周总理住院,承担了更多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他已经80多岁,同样给身体造成不小的负担,不过他最担忧的还是医院中的周总理,直到一年后,两人才有了见面机会。

跟着警卫员进入医院后,朱德在见到周总理的时候就有些难过,因为曾经神采奕奕的周总理已经消瘦不少,还是周总理迎了上来握住他的手才恢复过来。

朱德紧紧回握,在警卫员搀扶下坐到了沙发上,这场持续二十多分钟的会议,让这对老友情绪都颇为高昂,朱德临走时还表示会在之后再来看望,但结果令人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6年,周总理逝世。因为考虑朱德当时的身体状况,一开始没有通知他,等朱德得到消息,一切已经尘埃落定,依照周总理的遗嘱,遗体被火化后撒到祖国山川。

面对这一结果,朱德心情复杂,直言总理革命了一辈子,是真正的革命家。在遗体告别仪式当天,朱德和女儿一同来到现场,已经90岁的他执意鞠躬敬礼然后拄着拐杖离开。

这一幕让人颇为感慨。此后更是出现“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场面,在诵读悼念词的会场,发言人黯然落泪,一度让会议产生中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老总当时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继续到场。

在前往会场途中,朱老总身体突发不适,只得回返医院,随后由邓颖超进行遗体处理的后续事件。这件事之后,朱德的身体状况也是出现不利倾向,需要接受治疗。

康克清一直照顾在朱德身边,希望陪伴他走过最后一段历程,而邓颖超经历过周总理离世后,更明白这种看着丈夫远去的感觉,所以也想着能够做些什么帮助朱德一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颖超许诺,弥补遗憾

朱德和康克清之间的缘分是革命早期阶段开始的,属于当初的中央团队做媒促成的这段婚姻,也就是1928年,井冈山发动人民群众阶段,康克清和同乡投奔红军队伍。

经过数年的工作后,组织人认可她们一行人的成就,施以肯定态度。朱德还曾经夸赞过妇女联合的力量,不过因为战事的缘故,最后双方的婚礼显得比较简陋,找了见证人就算完成了。

这场婚姻更多的像是互相支持进行革命事业,两人聚少离多,在革命进程中形成了红色家风的底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谈及这件事,康克清也是记忆深刻,每次家书都能看到朱德对子女的训诫。

他约束子女行为,要求他们投身革命行动,不要害怕劳苦,唯有如此,才不算丢失准则。对孩子朱琦和朱敏,朱德在家书中指示,希望儿女能够遵循为人民服务的原则投身社会建设。

朱老总的子女牢记训诫,朱琦一生投身前线基层,不搞任何特殊化,和一般民众同吃同住,还多次写了当地的民情报告;至于他的女儿则是前往国外进行学习建设,后来任职教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谓是都按照朱德的嘱托,度过了可以安然应对质疑的一生,甚至他的孙辈都被这些传承下来的革命理念深刻影响,在学习和工作上都表现的非常出色。

但是对于他自己,朱德却是没有那么在意。在周总理逝世后,更进一步的加大了他身上的公务负担,康克清多次劝告他不能这么下去,不然就很容易出事情。

不过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竟当时主席身体不好,周总理已经离世,中央需要更多的人来撑住局势,处理大小事务,所以朱德的辛劳既是自身诉求,也是事实需要。

康克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也没有了办法,最后在1976年的6月底,朱德因为病情加重无法出院,不得不暂停了工作流程。

90岁高龄的他也因为这次病情出现了不少并发症。医院方面拿出的检查单子几乎一天一变,很快就下达了病危通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情况变化太快,导致邓颖超得知消息赶赴医院后,只能见到最后弥留之际的朱德。

不知是不是想到了晚年同样消瘦的周总理,邓颖超赶忙靠近过去,想听一听朱老总有没有什么遗言,至少要让他走的没有遗憾。她边说着问候的话,边看向病床上的朱德。

只是,朱德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发声,嗫嚅了两句,并没有传递出什么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颖超根据朱德的眼神仿佛猜到了什么,于是做出了“我会照顾好克清”的承诺。

两家人可以称得上从革命时期就是扶持着走过来的,而朱德和周总理的婚姻都持续了几十年光阴,所以邓颖超对于朱德离世时的想法是有一定认识的。

1976年7月6日,朱德因病逝世,邓颖超拥抱康克清痛哭出声。同一年,周总理和朱老总相继离世,康克清和邓颖超,也是在1992年相继离世,不得不说颇有几分宿命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