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们,如果你感觉最近没有收到我们的推送,可能是因为公众号又调整了推送规则,导致推文没有推到你们的跟前。请星标我们,或是多多给我们留言,点赞,人海茫茫,不要走散哦~
或许没有一个时代,像当下这样“反恋爱脑”。“姐姐独美”、“要事业不要爱情”、“不婚不育保平安”这样的口号,在网上的女性群体尤其是新一代年轻女孩中相当有市场,也让恋爱和婚姻不再像十年前甚至五年前那样,在年轻人中是绝对共识和强大压力。
这当然是好事,让女性从几乎唯一的、必须的传统道路中解放出来,人生有了更多可能性。所以你看,37岁未婚未育的刘亦菲,至今仍是备受追捧的大明星,并在30岁后迎来事业的新高峰。而赵丽颖、章子怡等女星离婚时,全网一片祝福和狂喜,“姐姐赶紧搞事业”、“期待新作品”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明星待遇往往是社会风潮最鲜明、最前沿的指征。而女明星未婚未育和离婚不再被群嘲、反而一片叫好,再明显不过地揭示了当下社会的女性趋势。
所以看到《浪漫爱情心理学》这本书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啊,现在还有这样不合时宜的书?我们为什么还要研究“浪漫爱情的心理”,谁会有这个需要?
●《浪漫爱情心理学》[美]纳撒尼尔·布兰登著,林本椿、林尧译,青豆书坊出品。
和很多女性一样,30+未婚未育的我,人生重心是“搞钱搞事业”。“浪漫爱情”在我的人生词典里淡去很久了,它是我在懵懂的青春时期,受浪漫小说和电影电视剧的影响而有过的憧憬。进入社会以后,我的浪漫变成了追求自由自在、四处旅行旅居的生活,而我的支点就是如何挣钱搞事业以实现这样的生活。
但在看完这本书后,我对“浪漫爱情”、“亲密关系”有了不一样的认知。就像书中开篇第一句话就触动了我,作者说:“浪漫爱情属于成人。不论在字面上,还是在心理学意义上,都不属于小孩,也不属于那些仍然感觉自己是小孩的人,不论其年龄大小。”
也像作家淡豹在推荐序中对这本书的提炼与总结——寻找浪漫伴侣,不是为了得到浪漫,而是因为“人需要一面心理镜子”,关系的意义就在于让人看清自己:从对方如何做,人能够看到“原来我是这样”。这是人跳出自我、获得成长的重要一步。
它带来的另一个思考是:当一个社会真正多元包容,当我们成为真正成熟自尊的女性,是否能“既要又要”?既要事业,又要爱情,就像自古以来很多男性做到的那样?
撰文 | 祁十一
编辑|核桃仁
“反恋爱脑”的重要原因,便是女性在爱情和婚姻中吃了很多苦。无论是情感的苦,还是现实的、利益的苦。
是的,当一个社会从制度安排、道德规训、利益结构等方方面面都不利于女性,恋爱和婚育确实是高风险。你甚至不太能指望遇见一个“好人”,因为人性在强大的现实面前不太能经得起考验。能期待的,只是运气、实力等因素所构成的“幸存者偏差”。
在《浪漫爱情心理学》的自序里,作者布兰登举的一个案例便代表了普遍的女性心理。
“我现在才28岁,想到爱情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那个人会离开你,去爱别人,或者工作会使恋人分离,或者——你所爱的人死了。那是很可怕的。……我觉得我的生活不需要激情,不需要强烈的感情,我不想陷得那么深。我想我更看重安全。”一位来采访的记者对布兰登说。
“你的意思是避免痛苦比体验快乐更重要?”布兰登问。
“是的。”
布兰登随后总结道:不知道有多少读者和这位女士一样,认为浪漫爱情与其说是解放和快乐的源泉,不如说是一种负担。
但他却认为,浪漫爱情是人最本真的需要。比如,我们需要伴侣,需要有人分享我们的价值观、感情、兴趣和目标;需要有人分担生活的重负和喜悦。我们需要去爱,需要发现值得钦佩的人,让我们感到鼓舞和兴奋的人,把精力投放在他们身上。我们也需要被爱:被重视、被关心、被培育……
他列的清单很长,也确实是人在活着的漫长旅程中所需要和追寻的。但问题是:我们需要为此付出什么?
他用一本书去拆解“爱情需要我们负什么责任?做什么?我们必须面对哪些挑战?”不得不说,作为一名与妻子“热恋”15年直到她意外离世、也见证过无数男女的心理治疗师,布兰登的拆解相当具体、细致,直击人心人性,且很有实操性。
尤其是书的后两章“浪漫爱情的选择”和“浪漫爱情的挑战”,把人与人之间爱情的产生、困境、挑战,讲述得相当准确与震憾。正是看完这两章后,我的观念被摇撼,看到了爱情、亲密关系的价值,以及相当有指导意义的方法论。
在“浪漫爱情的选择”中,布兰登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词:生活感觉。“浪漫爱情的核心,是深刻的共享的生活感觉。”
这个词有些抽象,总结一下就是一个人从幼儿时期形成的对世界的感知、对现实的反应和应对。
如果两个人以截然相反的方式应对现实挑战,也就是生活感觉完全不同,他们之间便存在一个巨大的鸿沟,成为萌发浪漫爱情的巨大障碍。“我见过很多青年人错误地走进婚姻,因为他们以为在哲学上的广泛共识就足以成为亲密关系的基础,没有注意到将他们分开的是更深层的生活感觉的差异。”布兰登说。
这让我想起复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在讲解小说《革命之路》时说的,“爱波和弗兰克是不幸的,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却在最年轻、最朦胧的年龄相遇了。他们看到了对方的寻找,却不知道寻找的是不同的生活。”
是啊,人在年轻的时候,对自己、他人和生活的感觉常常看不清,却误以为自己明白,从而犯下错误。如同梁永安所说:“只有自我经历成长到一定程度,我们才能识别和确认,什么才是我们最终所寻的那一个人,那份美好而罕见的爱情。”
而在《浪漫爱情心理学》这本书中,最有意思的就是“浪漫爱情的挑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感叹爱情的消失,哪怕相识与热恋时惊天动地,却也敌不过时间的消磨、相处的艰难。布兰登列举了那些导致爱情消亡的事。
首先是“自尊”。“浪漫爱情成功与否的诸多因素中,自尊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不爱自己,几乎不可能完全相信别人会爱我们,接受爱几乎是不可能的。”他说,在爱情中,如果一个人自尊不足,ta会觉得自己不足以被爱,也没有幸福的可能。
布兰登还提出了“自主”的重要性:“自主的人会理解,其他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接受这样的事实:不管人们之间有多少爱和关心,每个人最终都要对自己负责。”
“(自主的人)已经长大成人,他们不再感到自己是等待救援的漂浮物,不需要别人认可他们是谁,他们的自我并不总是处在危险中。认可的源泉在于自我,而不受与之相遇的他人的摆布。”
“关系即便在最好的时候,偶尔也会有摩擦、不可避免的伤害,有在彼此的反应中错过对方的时候。不自主、不成熟的个体往往就会把这种事件看作是拒绝和没有得到真正的爱的证据。自主的个体则有更强的从容应对的能力,以现实的眼光看待日常摩擦,不因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使感情受伤;或者,即使偶尔感情上受到伤害,也不会将其灾难化。”
换句话说,无论是自尊还是自主,一个真正会爱的人,首先懂得“爱自己”,而非将一切希望寄托在爱情、恋爱对象上。就如梁永安在解读《呼啸山庄》时说的:
“在社会生活中,爱情最大的危机是不堪重负,当一个人把人生所有的希望都放到爱情的期待里,也就把爱情变成了摇摇欲坠的起重机。”
“爱情的本质是一种力量的相互放大,是一种锦上添花,两个人都有对未来的共同向往,都有生命的创造力,相爱就是彼此欣赏,彼此加油,这样才有让人幸福的感觉。”
“如果把爱情和婚姻看成改变命运的救生圈,看成解决自身生存问题的药方,这种所谓的爱其实只是爱自己,动机和欲望都非常狭隘,是把自己的未来强加给对方。”
此外,在《浪漫爱情心理学》这本书里,布兰登还讲述了嫉妒、自私、沟通、性、出轨、孩子等诸多浪漫爱情的挑战,每一个主题都论述得详尽又细致,将人心中的褶皱一一摊开,让人看得明白清楚。
看完之后,你只觉人心是这么复杂而丰富,又如此值得探索。而浪漫爱情、亲密关系是最好的探索人心的方式,是人活于世最好的学习和实践。一如布兰登在结尾所说,“爱情,究其本质需要有一个选择、鉴别的程序。两个各自致力于自我发展的意识,都可能为对方提供一个非常寻常的刺激和挑战。然后,狂喜就可能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当然,布兰登是以他生活的美国社会为例讲述这一切。不同社会终有差异,对于当下生活在中国的女性来说,大胆恋爱,谨慎婚育,或许是值得追求的道路。
爱情在当下,
究竟是一种幻想还是一个奇迹?
真正的爱情究竟是什么样的?
以及,我还能获得真爱吗?
著名心理学家、自尊心理学领域开创者
纳撒尼尔·布兰登
融合25年心理咨询经验,
深度剖析反浪漫时代的浪漫爱情,
写成《浪漫爱情心理学》
让我们看见爱情的本质与核心。
本文作者:祁十一,现居成都,一个晃晃悠悠的写作者,喜欢写作和体力活。
本文配图均来插画师@225,版权属于原作者。
Read More
好好虚度时光
祝羽捷和了不起的女性们
公众号|视频号|微博|豆瓣|荔枝FM|小红书
搜索:好好虚度时光
应聘请发送“应聘”至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