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去新疆看草原,那么肯定得到伊犁境内。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新疆草原,比如那拉提、唐布拉、恰西、琼库什台都位于伊犁境内。

但伊犁不只有美丽的草原,还有悠久的历史。在清朝中前期,伊犁还曾是整个新疆的政治中心,是名副其实的新疆省会。

而乌鲁木齐直到清末,才取代伊犁,成为省会。那么伊犁为什么丢掉了省会的位置,而乌鲁木齐又凭什么成为新疆的省会?

以伊犁统新疆,望中亚

公元1759年,也就是清朝乾隆二十四年。清军消灭了盘踞在新疆的准噶尔残部以及大小和卓割据势力,正式统一了新疆天山南北地区。自唐朝后期以来,新疆全境再一次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准得胜图

新疆不同于内地,其地域面积辽阔,民族众多,而且距离清朝的统治中心北京非常遥远,加上新疆外部是虎视眈眈的沙俄,于是清政府综合考虑后,决定在新疆实行同东北和外蒙一样的军府制度。

清乾隆二十七年,清政府设置为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负责统领整个新疆的军政大事,并在伊犁河谷修筑了惠远城,用作伊犁将军的办公地点。也就是说在清朝中前期,伊犁是整个新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相当于新疆的省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的惠远城城门,修筑时间为清光绪年间

从康熙开始,一直到乾隆历经三代皇帝才统一新疆,在统一新疆的过程,最大的对手便是活跃在北疆的蒙古准噶尔部。

伊犁河谷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做过准噶尔汗国的统治中心,虽然乾隆皇帝最终征服了蒙古准噶尔部,但这些西北游牧民族带给清王朝恐惧记忆依旧存在。为防止这些叛乱的游牧部族再次威胁清王朝,清朝在新疆设置北重南轻的兵力布局,将重兵部署在了北疆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丽的伊犁河谷

而偌大的北疆,乾隆皇帝最为重视的便是伊犁。在乾隆皇帝的圣旨当中,多次提到了“伊犁为新疆都会”“伊犁为新疆汇总之区”。

伊犁地区为河谷地形,是从中亚进入新疆腹地一个战略要道。同时由于三面环山的河谷地形,形成一个喇叭口的形状,可以收受来自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水草丰美,无论是放牧还是屯田,都是绝佳的选择。清王朝选择伊犁作为全疆的统治中心,可以防止北疆的游牧民族势力扩大,同时还可以供养庞大的驻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的伊犁将军府

当时的伊犁不同于今天,它更加接近整个新疆的中心。伊犁统治中心惠远城向南经伊犁河,可以到达喀什地区。可以说控制了伊犁,就可以控制天山南北,以达到清朝对新疆以北治南的战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朝时期的伊犁比今天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大得多

而且伊犁濒临中亚外邦,可以作为清王朝震慑中亚游牧汗国和沙皇俄国的重镇,一旦沙俄有所行动,伊犁地区清军可以迅速反应,开赴前线。甚至可以作为清王朝对西北开疆拓土的前出基地。

伊犁地缘环境的变化

从嘉庆开始,清王朝国力逐渐衰落,而伊犁之外的沙俄的国力却蒸蒸日上,其对外扩张的野心也越来越大。到了嘉庆后期,俄国基本吞并了哈萨克草原,将扩张触手伸向了巴尔喀什湖以南。从嘉庆十八年到道光二十八年,沙俄军队多次入侵巴尔喀什湖以南原属伊犁将军直辖的草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爱新觉罗.奕山蜡像

在咸丰皇帝登基当年,沙俄就给咸丰皇帝送了一份“礼物”:强迫当时的伊犁将军奕山签订了《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获得了在伊犁和塔尔巴哈台的领事裁判权和通商的权力,俄国还可在这些地方建设所谓由俄国管辖的“贸易亭”。至此俄国势力渗入到整个伊犁。

到了1860年,沙俄借着英法联军与清王朝在进行第二次鸦片战争之际,以所谓“调停英法中”矛盾为借口,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根据《中俄北京条约》的第二条的内容,俄国趁机将巴尔喀什湖以东及以南原属于新疆地区的大片领土划为所谓的中俄未定边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学教材上经典的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示意图

1863年陕西和甘肃爆发了所谓的回民大起义。新疆地区的民众受到“陕甘回民起义”的影响,也陆续在乌鲁木齐以及南疆多地发动起义。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见清朝被西北起义困扰之时,命令时任西西伯利亚总督采取“特别军事行动”,向塔尔巴哈台、伊犁等地进攻,达到所谓“尽可能实际上占据符合俄国意图的全部国境线”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此时的新疆内有起义军不断攻城略地,外有俄国军队步步紧逼,在此内外交困之际,时任伊犁将军明绪在清朝中央的命令下,于1864年与俄国签署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承认巴尔喀什湖以东和以南共计44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划归俄国。

至此伊犁成为新疆紧挨边界的地区,时刻处于俄国的威胁之下。就在《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签订两年后,新疆的起义军攻破了伊犁将军府所在的惠远城,伊犁将军明绪自尽,清朝在伊犁的统治崩溃。俄国见此情况,经过几年准备后,于1871年对伊犁发动进攻,消灭了伊犁的起义军割据政权,彻底占领了伊犁。

1881年清朝同俄国签订《中俄伊犁条约》,伊犁再次回到清王朝的手中。但此时的伊犁已经不是过去的伊犁。由于多年的战乱,伊犁的经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而且伊犁将军驻地惠远城大部遭到焚毁。

更加严峻的是,由于中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伊犁已经从过去新疆的中心,变成了新疆西北角的边城。这样的地缘环境,使得伊犁已经不适合作为统领全疆的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收复伊犁的功臣曾纪泽

1884年新疆正式建省之后,伊犁将军便改称“伊犁驻防将军”,从过去总管全新疆军政大事的长官,成为只负责伊塔地区的地方将领。

乌鲁木齐的崛起

伊犁毕竟离内地还是太远了。

设置伊犁将军之后,乾隆考虑到伊犁距离内地太远,为了保证物资供应,同时也是牵制伊犁将军,乾隆将原先乌鲁木齐河沿岸的城堡扩建成了两座城,一座叫迪化,另一座叫巩宁。这便是现代乌鲁木齐市的起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乌鲁木齐河

迪化城为屯垦城,主要居住的是从内地迁往此处的汉族和回族居民以及部分的绿营官兵。巩宁城则是八旗士兵及其家眷,以及乌鲁木齐都统等军政官员居住办公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清朝的设计中,乌鲁木齐都统虽然名义上是伊犁将军的下属,但在品级上却与伊犁将军同属从一品。而且在行政管理上,乌鲁木齐都统直接管辖乌鲁木齐、哈密、吐鲁番以及乌苏在内的整个东疆地区,伊犁将军无法直接过问这些地区的内政。而且东疆境内的官吏考核,也由乌鲁木齐都统直接负责。这样的设置,使得乌鲁木齐都统所在的巩宁城的地位仅次于伊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朝巩宁城(满城)城墙遗址

迪化与巩宁双城坐落在准噶尔盆地南缘,这里地理位置十分突出,犹如一个天然的十字路口。往南,可经天山南麓,直抵南疆,往北,沿准噶尔盆地,可达伊犁、塔城;往东,与哈密、甘肃联通;往西可直通中亚。

凭借这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迪化河巩宁成为南来北往、东往西行的商旅必经之地。由于迪化相对于伊犁更靠近内地,从内地到新疆的物资、商人必须要经过迪化,这就使得迪化受到内地的影响更大,其经济发展相对于伊犁也就更快。

而且距离内地近还可以让迪化和巩宁吸引更多内地汉人来此耕种屯垦,这是伊犁所无法企及的优势。

在伊犁被沙俄占领后,先前被左宗棠收复的迪化和巩宁二城,就成了清朝统领全新疆的大本营。所以此时的乌鲁木齐地区已经成为事实上新疆地区的行政和经济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宗棠

在伊犁收复后,清政府此时对新疆的定位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新疆的定位不再是以前出中亚,稳固河西和蒙古的军事要塞,而是更加偏向综合考虑。于是在左宗棠等人建议下,清政府决定废除新疆的军府制度,采取和内地相同的行省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疆首任巡抚刘锦棠

而乌鲁木齐地区更靠内地的优势,使得它能够远离边境的战火,加上本身就有较强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在伊犁地位下降后,乌鲁木齐地区成为新疆省会的不二之选。

在1884年新疆正式建省后,执掌新疆的首任巡抚刘锦棠便在迪化城开府办公。在刘锦棠的主持下,迪化和巩宁二城合二为一,合并后的城称为迪化。到了1954年,迪化正式改名为乌鲁木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山下的乌鲁木齐

伊犁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伊犁在失去省会地位后,加上偏安新疆西北角的位置,在新疆的地位也日益降低。由于其紧邻俄国的地缘环境,长期以来,伊犁的发展长期以军事防御为主。经济和人口没有像乌鲁木齐那样迅速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宁静的伊犁草原

但也正是没了省会的喧嚣,工厂的噪声,伊犁相对于乌鲁木齐多了一份宁静,加上大西洋水汽带来的草原风光,使得伊犁成为许多人旅游的目的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文献:

余太山:《中国边疆通史.西域通史》

魏晓金:《清代乌鲁木齐城市兴起与演变研究》

丁立军:《清代新疆政治中心的转移》

康克俭:《伊犁风云 》

牛燕军:《近代乌鲁木齐城市发展与社会研究(1884-1949年)》

周卫平:《军府制下的伊犁将军与行省制下的新疆巡抚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