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毛主席在地图上,用红笔圈出了台湾,要求我军乘胜追击,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这场战役,主席点名要让粟裕来指挥,粟裕在研究解放台湾战役后,提出了此次作战的“三大困难”。
还向主席作报告称:这三个困难不解决,自己无法出兵。
那么粟裕口中的三个困难,究竟是什么呢?最后又有没有解决呢?
毛主席点将粟裕,集结大军解放台湾
1949年,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胜利后,国民党土崩瓦解。
大陆已经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处,于是台湾便成为最后的“避风港”。
虽然蒋介石此时,已经兵败如山倒,但他还是不死心,总想着用残余部队,积攒力量,伺机反扑。
主席深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个道理,于是便要求我军乘胜追击,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
同年6月份,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将解放台湾,作为解放全国的重要一步,并做出作战部署,亲自认命粟裕为作战总指挥。
1950年,解放台湾的提议,被中央正式提上了议程。
当时,国内聚集的65万人马,也早已经整装待发,随时做好作战的准备。
指挥这次战役的,是素有“战神”的粟裕,在指挥作战方面,无人能及。
粟裕到底有多能打,不仅敢打险仗、硬仗,吊打了无数黄埔名将,更是在渡江战役后一路猛击,打得国民党找不着北。
按照常理来说,军队整装待发,配合上粟裕的指挥,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不过,粟裕此时却开始有些迟疑了。
他在认真思虑作战计划后,发现了此时攻打台湾,存在“三大困难”。
解放台湾,被三个阻碍难倒
困难一:武器装备差距较大
建国初期,除了陆军之外,我国的海军、空军建设都不是很完备。
自从在1949年3月,毛主席提出由华东局管辖台湾后,粟裕就一直向中央军委建议:加强海军建设。
不过即便如此,截止到1949年7月,华东海军仅仅有8000多人。
我国海军的船只,大多是从国民党那里缴获来的,甚至有的还是被炸沉之后,捞起来二次修复的;
真正能用到战场上的,只有十搜左右,剩下的全部都是小型的运输船。
另外,不止海军,空军在装备上,也十分匮乏。
新中国成立时,空军只有159架飞机,其中还有一多半是用来冲门面的,根本无法起飞参与战斗。
当时,对于这个困难,主席想到向苏联求助,希望能增援200多架飞机。
不过此时苏联刚经历了二战的炮火,重工业受到严重冲击,百废待兴,这个节骨眼上,苏联早已自顾不暇,很难再支援中国。
于是斯大林就回复四个字:爱莫能助。
因此,这个困难,成为了当时攻打台湾,无法有效解决的一个阻碍。
困难二:台湾地势易守难攻
第二个困难,就是如何登陆台湾岛。
台湾岛易守难攻,东部绝大部分都是悬崖峭壁,只有西部方便登陆。
对此,蒋介石十分清楚这一点,于是他果断地把东部的兵力,全部派到西部,建筑防御工事。
这样本就易守难攻的台湾岛,更加固若金汤。
再加上,我军从没有过抢滩登陆战的经验,而且舰艇少,运输能力差,几十万军队想登陆,实在困难。
除去上面两个摆在眼前的现实困难,粟裕对不久之后发生的国际局势,也意料到了,这次事件的发生,无疑更加阻碍了,收复台湾的进度。
不过这次在面对解放台湾方面,粟裕却有些迟疑。主要还是因为有三大困难。
在武器装备和台湾的地理优势,让解放台湾已经是难上加难。与此同时,另一件麻烦事来了。
50年解放台湾,因一人背叛而“腰斩”
党内同志蔡孝乾(qian 二声)在台湾省叛变,大量潜伏在台湾工作的地下人员,惨遭牵连。
这就形成外部防御工事滴水不漏,内部也没有回应的局面,着实让粟裕十分头疼。
而真正让粟裕不得不,暂时放弃攻打台湾的,还是不久之后发生的一件事。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朝鲜战争的爆发,无疑是对中国出兵台湾,增加了额外的外部势力干预。
美国突然对朝鲜发发兵,让国际形势瞬间发生转变,碍于各个方面的压力和当时局势,毛主席不得不改变策略。
“抗美援朝”而解放台湾的计划,就不得不被迫搁置。
当时,由于这三个困难一直未解决,所以粟裕攻打台湾的日期,也被一拖再拖,最后朝鲜战争爆发,国内把军队重心,转移到了支援朝鲜方面,
所以攻打台湾,就一直被留到了现在。
随着国家的发展,当初阻扰攻打台湾的三个困难,全部迎刃而解,相信不久之后,粟裕的愿望很快就会实现。
那么对于解决台湾问题,屏幕前的您还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别忘了加个关注,点击我的头像进入主页,查看更多精彩内容,下期咱们不见不散。
参考文献:
1.《粟裕大将1950年6月关于对台湾作战问题的报告》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