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你知道“利簋”吗?它被称为第一青铜器,器身上没有精美的纹饰,也没有罕见的造型和尺寸,仅仅是靠着篆刻在底部的几个文字,就奠定了它无法比拟的价值。

此外还有一个文物,也和利簋一样。它通体青黑,身上遍布磨痕,看上去平平无奇,却被认为是国之重器,王国维甚至认为它的价值还高于曾经轰动一时的“毛公鼎”。甚至早在一千多年前,它的珍贵就让皇帝啧啧称奇,将它珍藏在了宋王宫里。

但就是这样一个被专家估价两亿多的宝物,却在曾经被一对夫妻当作炊具拿来摊煎饼。那么这件文物究竟是什么?现在又怎样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炊具里的国宝

“这是?”

鲜于枢的目光停在了面前正架在火炉上的一个大盘,盘里还沾着残余的烙饼,他却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

鲜于枢的寮属李从顺看见他迟疑的样子,顺着看去,只是一个家里用来炊饼的盘子,有什么可看的?

“大人,怎么了?”

鲜于枢听见李从顺的声音,却不回话,他慢慢地走近了那个青黑色的大盘,用手轻轻敲击,器身发出一阵清脆又沉重的回响。

“这盘子是哪来的?”

“这盘子啊,就前几年随便买来的。”

创意图片,非真实拍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初李从顺家里人看中了这盘子长得又宽又大,质地坚硬,一看就是个好料子,没花多少钱就买了回来。买回来后为了方便炊饼,还将原本的三只底足折断,将盘子架在火炉上。

听见李从顺的话,鲜于枢的眉头却越皱越深,有些迟疑地轻轻擦去盘子中间的一层污渍,然后在看清底部刻着的几个铭文后顿时大惊失色。

鲜于枢是元代著名的大书法家,酷爱收藏金石书画,遍览珍宝无数,只是这一眼,马上就意识到了眼前这个用来炊饼的盘子,一定是大有来头。

因为这根本不是什么炊饼的炊具,而是一件青铜器,还在底部篆刻了百十字的铭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商到西周,在那段青铜器铸造最为繁盛和精美的时期里,青铜器被认为是身份的象征,只在王侯贵族的世家中使用。但在贵族中,也仍有三六九等之分,他们通过所拥有青铜器的纹饰,形制,尺寸等来区分等级。

而在这些青铜器中,器身上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则是最高等级的代表,他们来自帝王的赏赐,是帝王为嘉赏大臣的忠心或功绩,在青铜器上篆刻铭文,以示权力。

再看眼前这件用来炊饼的大盘,底身上就赫然篆刻着上百字遒劲的古文,虽然已经饱受磨损,却依然能看出当初的浑厚深沉。

鲜于枢当即就将盘子带回自己的家中,日夜翻找史料记载,最后的结果更是让他自己都感到有些不可思议。眼前这个大盘,竟然就是传说中遗失了数百年的兮甲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宋之时,在河北一座早已经是长满枯草,一片荒芜的坟地里,随着被锄头翻出的黑土,一尊沾满泥土的青铜盘露出它青黑色的一角,被深埋在地下数千年的兮甲盘就此重现于世。

兮甲盘现世之后,就被送到当时的皇帝手中,作为自汉代至宋朝唯一一件出土的青铜器,被深藏在皇宫的内府之中。就连南宋时金兵攻城,皇室仓皇逃往南方避乱时,也不忘将兮甲盘带上,藏在绍兴内府中。

一直到南末战乱,绍兴内府在战乱中损毁,曾经名动一时的兮甲盘自此消失于世,数百年都杳无音讯。直到后来元代时,被鲜于枢在僚属家中发现,才重现于世。

可谁又能想得到这个曾经被收藏于皇帝宫中的宝器 ,如今却被折断三足,用来炊饼?而这个被一直认为是青铜重器的兮甲盘,它的身上还藏着怎样的秘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兮甲盘的身世之谜

兮甲盘的名字,源自于篆刻在兮甲盘底部的一百三十三个铭文中的“兮甲从王”四字。铭文中的“兮甲”二字,就是这件盘子的主人的名字。

“隹(惟)五年三月……伐獮狁于公式,兮甲从王”

周宣王是周朝的第十一代天子,在位时期大兴兵戈,讨伐诸乱,平定边境。而在周宣王五年的三月,周宣王亲自率兵出征,讨伐当时在西北边境频频作乱的狁(yǔn)玀(luó)一族,而兮甲则作为将军,随军出征。

大胜回朝之后,为了奖赏兮甲的公绩,周宣王赐下兮甲盘,并命令兮甲前往东境,掌管成周及四方的粮税交纳,管理东淮夷一带。兮甲盘上所篆刻的铭文,就是记载这件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受到周宣王重用的兮甲,究竟是什么人?

其实在记载中,他作为兮甲的名字鲜为人知,更多是将他称为兮伯吉父。他姓甲,字吉父,也称吉甫,在史书上常常被称作尹吉甫。

“兮”是当时整个氏族的氏称,而“伯”则是尹吉甫在兄弟间的排行,又因为周宣王时他所任的官职是“尹”,因此被记为尹吉甫。

《诗·小雅·六月》中的“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就是赞颂尹吉甫的功绩。尹吉甫是周宣王时期的重臣,曾任当时西周的太师,可以说是周宣王的左膀右臂,备受器重。

除了是政坛上独掌一面的心腹大臣,尹吉甫还是西周时期的大诗人。一直流传至今的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是由尹吉甫采集和编纂的。据说《诗经·大雅》中的《蒸民》一文,也是由尹吉甫创作,用以赞颂另一位大臣的功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兮伯吉父作盘 其眉寿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 。”

一百三十三字的铭文中,最底部的这一串文字,便是整个兮甲盘最终的意义所在。

周宣王赐下兮甲盘,赐福尹吉甫长寿无疆,同时准许了他的子孙后代永远能够使用这这件青铜器,而这,也代表着西周时期天子对于重臣的最高规格的奖赏。

兮甲盘上不仅明确记载了周宣王时期平定边境的战争,还涉及了当时周王室与北方狁(yǔn)玀(luó)和南方淮夷等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连同周宣王时期的赋税,贸易和市场管理,都在一百三十三字的铭文中被清楚的记载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史书中频频出现的周宣王重臣尹吉甫的存在,也在这串铭文中得到了证实,这也正是兮甲盘被认为是传世青铜器中的国之重器的原因。

但兮甲盘作为汉代至宋代以来出土的第一件西周青铜器,但它的命运,却远远不如被铸造时的那样辉煌。

颠沛流离的兮甲盘

兮甲盘的一生,似乎一直都在遗失与流离中交错。自元代兮甲盘再次现世,被鲜于枢收藏后,就仿佛石沉大海一般,再也没有它的消息。一直到清代,兮甲盘被收入保定官库之中,才短暂结束了它数次辗转的历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在清朝末年,随着各方列强的入侵,战乱四起,兮甲盘再次遗失,最后落入了著名收藏家陈介祺的手中。或许是命运使然,仅仅在陈介祺的手中待了几年,兮甲盘就再次消失。

没人知道兮甲盘最后究竟去了哪里,就仿佛凭空消失了一般,只剩下陈介祺遗留的铭文拓本传世。但兮甲盘的消失,却并没有让它陷入沉寂,相反,渐渐的,越来越多兮甲盘现世的消息在各地流传开来。

上世纪,日本和香港都传出了藏有兮甲盘的消息,引得无数学者纷纷前往查访,最后都被证实只是伪造的赝品,空有兮甲盘的形制和铭文,却只是化学作用的加工品。

一直到2014年,在湖北省举办的一场文化博览会中,兮甲盘突然现世,瞬间在各界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时之间,全中国的专家,学者都纷纷赶往会场。经过多名考古界权威的鉴定与对拓本的对比,展出的这件兮甲盘,正是颠沛流离了数千年的真正的兮甲盘!

虽然在战乱中遗失了数百年,但器身上的纹饰和锈色,都仍然不输于任何一件被珍藏在博物馆中的青铜器。而被刻在器身上的一串铭文,更是与陈介祺手中流传下来的最后一幅拓本丝毫不差。

这,就是近代遗失了百年的兮甲盘!

但这件青铜器的突然展出时,却只是昙花一现,它来自一位海外的收藏家,很快就又消失的无影无踪。

后来在2017年,在杭州西冷的春季拍卖会上,沉寂了三年的兮甲盘作为拍品,重现于世,起拍价1.2亿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兮甲盘竞拍的消息瞬间传遍了整个国内,谁都想不到这件传世的宝器,竟然被摆在了展柜之上,当作拍品竞拍。最后,兮甲盘以1.85亿人民币落槌,合佣金约为2.2亿人民币。

这件自从宋朝出土之后,就在世间辗转流离多年的兮甲盘,最后以两亿人民币的高价,被收藏者买走,成为私人藏品,销声匿迹。

结语

作为自汉代至宋代唯一出土的青铜器,兮甲盘的一生却是命运多舛。它沉睡在冰冷的地下数千年,重现于世后不过百年,就再次遗失,甚至沦落到被折断底足,用来炊饼的命运,此后的一千多年,又是辗转多方,音信渺茫。

最后以2.2亿的人民币成交,被不知名藏家收入囊中,但这对于兮甲盘来说,或许已经是他最好的结局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中国知网《两亿兮甲盘传承三千年》——灵诗
人民政协网《兮甲盘:流传年代最久远的国宝重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