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誉报告显示,中资房企进一步收紧了土地储备的补充步伐。
8月19日,惠誉评级在官网发布《中国房地产市场观察 – 2024年第二季度》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惠誉授评有公开数据的八家房企的拿地销售比中位数,从去年的双位数水平降至8%。
从其中六家定期披露信息的房企数据来看,房企新购地块仍高度集中于经济及人口基本面良好的一线或中能级城市,不过,上半年这些房企在一线和中能级城市土地市场的总份额显著缩减。
与此同时,房企拿地再次聚焦京津冀地区,显示北京房价的韧性,以及其他经济活跃地区优质土地供应不足。京津冀地区占六家受评房企拿地总额的比重自去年的23%上升至36%,而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分别占23%、14%,分别下降了12个百分点和九个百分点。
惠誉称,若拿地支出持续下滑,长期将侵蚀房企的市场地位。
另外,部分惠誉未授评房企更积极地拿地,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前述房企土储的收缩,报告称,这可能表明一些地方政府支持的企业为本地土地市场提供了支撑。
近期公布的楼市交易数据显示,房地产市场继续下跌,整体同比降幅也略有扩大。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星数据,7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5%,降幅与上月相同。其中,北京、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0.5%、0.8%和0.9%,上海上涨0.2%。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6%,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7%,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一线城市7月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4.2%,降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其中,北京、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3.3%、9.9%和8.0%,上海上涨4.4%。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下降4.8%和5.8%,降幅比上月分别扩大0.3个和0.4个百分点。
市场疲软显著拖累土地交易。财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53万亿元,同比下滑18.3%,而今年前五个月的降幅为14%。
土地交易市场活跃度被视为楼市的晴雨表。房企在承受巨大债务压力的同时,还面临艰难的项目销售难题,无论国有还是私人企业,拿地谨慎成为必然选择。
(本文仅为提供一般性信息之目的,不应用于替代专业研究者提供的咨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