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粗粗读了郭平安先生的煌煌大著、8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唐玄奘》,我敬佩了他。作家以2 8年的时间一一这是一个人有效生命的一半,先是写了《唐玄藏译经记》上中下三部,共90万字,然后又写了后面这部全面塑造唐玄奘形象的长篇,两部总共1 70万字!我国著名的哲学家、佛学家黄心川老先生认为,从小说中看,作者对唐玄奘的资料是经过认真研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的,他翻阅了古往今来相关的资料,做了札记,并且在书后面列出了出处。他不仅把这次写作当作上一次文学讲习所,上一次鲁迅文学院,通过写作实践学习写作。他也把这次写作当作上了一次文化讲习所,上了一次佛学院,通过研究使自己成为一方面的专家。2 8年写书的过程,就是他修炼自己的文化修养和人格信仰的过程,就是他修行的过程。现在,我们看到玄奘的形象从字里行间跳出来,活生生地站在了我们面前。而平安先生的生命,也从文学和文化的辛勤耕耘中得到了槃,让我们由不得赞叹和仰视。
可以比较、联想两个非常耐人寻味的数字:玄奘西天取经19年和回国译经的16年,总共35年,郭平安先生两度写书的时间总共28年。在这两个二、三十年中,玄奘和郭平安遇到了同样的文海经山、荒漠雪山,经受了同样的目标、意志、执守、强韧等多方面的考验,最后终成正果。
今天是平安先生这部长篇的首发和研讨,其实更是玄奘精神的一次重温,一次纪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
这部作品不是匆匆看一遍就能评论的,需要深入细致的研读,我今后会继续做好这个工作。初读之后,给我最强烈的几点印象是:
一是,非常赞同黄心川先生说的,小说以一个根植在具体的历史和人生环境中的唐玄奘,从千百年来耳熟能详的民间传说、戏曲故事以及影响极大的吴承恩的《西游记》的覆盖、遮蔽中剥离出来,脱頴出来,由神化、幻化而人格化、生活化。原有关于玄奘的传说故事,带有强烈的志怪色彩和盲从盲信色彩,小说从这种固有的传播膜中将主人公提升出来,让人物回归了生命人格的本体和历史文化的本体一一也回归到小说写作的文学本身。小说追求写出一个大写的人,跳出了局限于表现玄奘取经过程的窠,致力于在社会生活和历史事件的大背景中写玄奘,致力于在理想、坚韧、执着、刚毅、秉正中去写人格精神,致电力于在人物的艰险探索和文化交融创新,格局上便宽阔的多、立体得多;精神辐射力与传播弘扬面也便强得多,大得多。
第二,在玄奘身上,我们看到了信、信仰,道、道行,思、思想,言、言论,行、行为,信、道、思、言、行,这样五位一体相融的文化境界。小说力图从一个人出发,写出一个活跃的生命,一段真切的历史,一种跨地域、跨文化的交融现象,一个高扬蓬勃的荣盛时代,一种以强大内力为内质的开放包容的民族精神!佛教的中心由发源地印度,转移至传播地中土,印度本土信奉佛教的人数反倒只有百分之三以下,这种宗教中心作“飞去来“器式的转移的现象,即“大月氏一贵霜一中土”的螺旋传播过程,在世界文明史上,有,但是罕有。
第三,因而我们可以说,平安先生的这部长篇,追求在整体上、多维度地塑造好唐僧丯腴的形象,有着较高的立意和追求。在文学史上,作家的这种追求常常会催发新的建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
我在跑“丝绸之路万里行”的时候,曾经去过古印度摩揭陀的王舍城,也就是菩提伽耶往北的那烂陀大佛寺、佛学院。玄奘当年就在这里学佛。
在那里,我们在竹林精舍,佛陀讲经的地方举行了一个“丝路万里行走进印度”的活动,我代表大家团队给高僧贡多拉送了一幅书法作品,写的是“万里皈佛祖,千年传梵音”。
我们在哪烂陀寺寻找玄奘的足迹和回音,我们走过唐僧取经时的僧人坊,也找到了戒日王开设的佛经大辩论的场所一一玄奘在那里舌战群儒,最后获得大乘天的殊荣。那种在古建筑群构成的空筐中,生发出来的浓郁的现场气场,那种在现场引发的对历史的回忆和再现,在阅读这部长篇时一一被唤醒了。这次阅读对我来说真是一次少有的文学鉴赏经历,一次带有复习、激活和重访故地、重构圣殿性质的经历。
记得我当时在那烂陀活动现场,代表万里行车队讲话时,着重说到了我的三个自豪一一这三个自豪今天我也想在这个小说讨论会上说出来。
第一个自豪,为唐玄奘自豪。因为他有那样的勇气和毅力,执念不移地取经,将佛教精义带回了中土,并且翻译、融汇,使佛教释学成为了中土文化的有机成份,使儒、道、释融汇一体,铸成了中国人精神世界三足鼎立的支柱。
第二个自豪,为天竺文化、印度文化自豪。是北印度的恒河流域这块土地哺育了佛陀和佛文化,并使之成为中国、亚州和世界上主要的宗教和文化思想流派。
第三个自豪,为中华文化自豪。因为中华文化竟有如此博大宏阔的文化胸襟,能以如此开放包容的气度,将其他民族的思想精华带回来,札下根,融汇、改造、创新,再度向世界播扬出去。是中华民族文化对佛法释学的开放融汇提升,促成了它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宗教的。
玄奘是中华文化这种伟大精神的集中体现者。平安先生作品中力图显示和讴歌的,也就是中华文化的这种伟大精神。

作者:
云儒著名文化学者,西安交大特聘教授。被誉为散文理论的先行者,西部文化的开创者,丝路文化的传播者。著作600万字,获国家省级奖20次。先后担任中国文联委员,陕西政协委员,陕西文联副主席,陕西文艺评论家协会首任主席,陕西书协顾问,省参事室文史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