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博士在读人数已经达到了56万,预计到2024年将突破63万,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博士制造国”。
通常来说,一个博士生的就业选择有三个方向: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但是随着国内博士学历人才的“饱和度”持续增加,博士生的职业路径选择也在悄然发生改变。
“其实过去我们这个专业的博士生90%都是进高校,很少去企业,但是最近几年高校职位已经趋于饱和了,特别是国内的高校,还要更卷一些。”2023年在海外取得化学博士学位的张帆(化名)表示。
“我的具体研究方向是环境材料分析,主要应用在资源回收,可持续材料,先进材料制作等商业领域。我的首选是教职,但是鉴于目前教职的就业难度,我也在考虑国内的企业机会,一方面是家庭因素,另一方面是企业薪资确实很有诱惑力,可能比教职要高出两三倍!”张帆说。
作为全球职场平台,领英覆盖了全球13.4万所高校资源,在100万华人应届毕业生中,有17万来自QS200院校。领英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中国海外留学生中有14%为博士生,48%为硕士生,他们正在越来越多的受到中国企业,特别是出海企业的关注。
领英校园招聘负责人Joey表示,“根据我们近几年携手企业校招的经验和观察,尽管中企校招整体数量略显下降,但对海外留学生的招聘需求却在逆势增长。特别是2022年开始对博士人才的需求明显增加,这些需求更多来自那些注重以产品创新为轴,竞逐全球市场的中国企业。”
尽管海外博士留学生和中国企业都对彼此有意,但在精准的找到对方之前,阻碍他们的不是时差,而是巨大的信息差。
“关键问题是信息不通畅,很难听到国内企业的声音,他们的招聘渠道似乎也触达不到我们。”张帆表示,“我们日常在国内的一些社交网络上看到的,都是关于中企如何卷,或者薪酬待遇这些信息。和同学朋友聊天讨论最多的也是‘中企加班严重等问题’。”
在缺乏信息的问题下,“卷”也成了很多海外留学生对中国企业的刻板印象。
Chris是德国老牌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的航空航天专业博士生,他很想回国工作,但却不想去一线城市,觉得太卷了。经过一番考量,他选择了更有生活气息的成都,然而或许是期待太高,或许是成都机会有限,在找了一年工作无果后,他目前已经决定去美国找一份教职工作了。
张帆在过去一年大概投出了100多份简历,也拿到了一些面试机会,但却没有特别匹配的。在求职过程中,他的一个深切感受是:“除了那些头部的知名企业,很多国内企业都不具备有说服力的品牌资质,很难让求职者产生信任感,在谈到薪资待遇时,还会很明显的画大饼。
我觉得中国企业如果想吸引更多海外高学历人才,除了更透明的薪资待遇之外,需要给我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发挥专业能力的空间,和持续的上升渠道,还有就是要多做品牌宣传。”
领英校园招聘负责人Joey认为:“在吸引高学历人才方面,企业如果还采取传统的短平快的招聘方式,效率就会比较低,很难精准地识别和触达这些人才,当然更重要的问题还是雇主品牌,高学历人才尤其看重企业的资质、声誉,以及文化价值观和工作环境等因素,这些都是需要企业去长期耕耘的。”
领英调研数据显示:近两年来,海外留学生的整体薪资预期更加“务实”,高薪预期普遍降低。约80%的博士海归期望月薪超过18K人民币。
与此同时,这种务实的态度也体现在企业招聘方一端。和一份海外博士学历比起来,企业更看重高学历人才的综合能力和岗位适配度。
作为职刻联合创始人和资深的职业咨询师,Jasmine在近年来接触了很多有意向回国求职的海外博士留学生,然而她对于博士求职趋势的一个感受是:“前几年,海外博士在面试国内企业时拿offer的几率非常大,现在学历本身的优势没有那么明显了,企业也在祛魅化。”
美的集团校园招聘负责人刘瑞群表示:“在招聘高学历人才时,我们不会特别在意他们的学历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我们更看重候选人的综合能力和岗位匹配度。当然,在我们看来,海外的博士留学生是有独特优势的,比如全球视野、海外校企资源和专业研究能力,特别是跨学科能力,这样的跨领域人才能帮助我们攻克一些技术难题,推动创新。”
Jasmine认为:“大多数博士生的职业规划还是太晚了,很多人到了博三才有意识,才会开始思考自己到底适合搞研究,还是适合去企业做商业化?”
“我有个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的学员,他的研究方向是比较人们的机器学习和时间序列预测,本身来说,这个专业在金融领域算法量化方面的应用很广泛。但受经济环境和政策影响,美国金融行业开放岗位减少,面试机会都很少。他也投去了科技公司,但由于他过去8年都呆在校园里,只有一段暑期实习经历,也缺乏面试沟通的技巧,因此求职比较受挫,目前还在求职过程中。
其实,在今天这个时代,强者不论出身,高学历也不代表求职竞争力。那些能够以专业能力为轴,同时拥有相应的软技能和实践能力的人更具竞争力,例如在面试的时候,你能否将日常研究的专业课题和应聘岗位的关联价值阐述清楚是很关键的。”Jasmine认为。
一个读书读到博士的人,追求的已经不是一份工作而已,而一家能花费高薪招聘博士人才的企业,追求的也不是一锤子买卖。对企业来说,比吸引一个高学历人才更重要的事情,是让他们在企业环境中如鱼得水,让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研究成果落地发芽。
7月初,美的集团数十位全球高管带着一只硕大的“大熊猫玩偶”,来到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六所全球顶尖名校,与他们在领英上精准邀约的硕博毕业生进行现场交流。
作为一家早在1984年就走出国门,如今业务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700多位博士人才的全球化科技集团,美的却带着“大熊猫玩偶”来到斯坦福大学的校园,他们想对这些95后00后的高学历人才讲述什么样的故事?提供怎样的职业机会?
美的集团校园招聘负责人刘瑞群表示:“我们是在2017年开始大规模的走向海外,招募留学生人才,这几年随着美的全球战略发展日趋成熟,特别是‘科技领先’成为我们的战略主轴之后,我们希望吸引更多的高学历人才加入到我们科技研发创新的浪潮中。”
去年8月,美的收养了两只大熊猫“玉可”和“玉爱”。带着他们的故事来到海外做校招,美的不仅想向全球顶尖人才表达自己支持地球环境保护的态度和价值观,同时也想展示企业在保护濒危物种、推动产品可持续性和减少碳排放方面所作出的实际努力和改变。
“而除了做宣讲,海外校招也是我们自己用一个更开放的心态,去了解多元文化,倾听高学历人才心声的一个学习过程。在和候选人沟通时,我们会先了解他们的研究领域,沿着他的专业兴趣线来介绍我们的业务。我们也会针对不同国家人才的价值观和兴趣点来吸引他们,比如德国人才看重平台提供的长期发展机会,而美国人才更关注个人的发展路径,和开放多元的环境。”刘瑞群指出。
在美的看来,能让企业与高学历人才产生真正的化学反应,不是依靠有竞争力的薪酬,而是为人才打造一个“全面回报体系”。
刘瑞群介绍说,“比如技术类博士生一加入进来,我们就会为他/她提供资深导师带教,以及安排明确的项目和课题任务,而且从1996年开始,美的每年都会举办‘人才科技月’,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团队及个人。2023年我们还增设了‘科技新星’奖,专门奖励那些有重要贡献的年轻高潜科研人员,让每一颗新星都有机会闪光。”
高学历人才最看重的是“与更多同样优秀的人同行”,美的集团目前博士超过700人,并设有多个博士后流动站,能够为顶尖人才创造更多彼此协作和交流的机会。
美的正积极建立全球研发规模优势,在海外高潜人才“请进来”的同时,也大量“送出去”,提高本土人才的国际化素质,让海外留学生入职美的后有更多机会“送出去”与海外员工协同成长。
“目前我们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位在2019年加入我们的材料学博士,目前成为业务中坚力量,并且在今年获得集团海外研发中心的一个管理岗机会。还有一位在2020年入职美的的中央研究院,短短几年已经晋升为模块负责人,并且他还赢得了员工同事的一致口碑。”刘瑞群表示。
对于更多像美的一样渴望吸引全球顶尖人才的企业来说,首先需要打破滤镜和信息差,同时需要精准的渠道去触达这些人才,并通过强有力的雇主品牌去吸引到这些遍布全球的年轻生力军。而这些也正是领英平台的优势。
通过独有的全球人才大数据洞察,和定制化的招聘解决方案,领英能够帮助中国企业实现“校招全球化”+“人才储备本地化”,在提升企业招聘效率的同时,也能面向海外优秀的Z世代人群,持续传播和提升企业雇主品牌的影响力。
领英2025全球秋招节已经火热开启,在过去的这一周我们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举办了两场“回[In]计划公益讲堂,吸引了超过500名顶尖名校的中外留学生到场与一众顶尖的中国出海企业面对面交流。接下来我们还将有面向医疗大健康、智能制造、AI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领域举办多场“直播带岗”,以及针对QS名校的博士生线下研讨会等,通过更受Z世代欢迎的创新玩法,帮助优秀的海外毕业生与中国全球化企业精准连接。
让年轻人才与创新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精准连接,欢迎加入领英全球秋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