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毛主席的“御林军”——8341部队的首任政委,是1971年秘密抓捕行动的“大功臣”。
在这次行动中,他带领部下,通过周密部署,将三位中将和一位上将,一举擒获。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位为国立下大功的开国上将,竟然在抓捕事件过去仅仅两年,就惨遭下放,还是毛主席亲自下的令。
难道是他犯下了什么大错?为何会被如此对待?
这一切要从1971年9月23日说起。
周总理秘密交给杨德中一个任务
这天夜里,人民大会堂内仍然灯火通明,周总理在主持着一场小型会议。
会议一结束,周总理就叫来了杨德中,向他秘密交代了一个任务:抓捕四位将军。
之所以找来杨德中,是因为他不但能力非凡,而且深受周总理的信任。
杨德中出生于1923年,15岁入党,因为年龄较小,所以在抗战时期,并未取得什么辉煌的成就。
但是经过多次战火的洗礼,杨德中练就了一身好本领,眼睛十分敏锐,善于发现潜在危险。
正是因为他的这一优点,才得以在1953年中央警卫团筹建时,被选为政治委员,负责保卫四位领导人的安全。
后来,他更是成为了周总理的贴身保镖,多次助周总理化险为夷。
接到任务后,杨德中不敢怠慢,立即部署对四人的监视工作,同时召集了手下精英,命令大家提高警惕。
此时的四人还不知道,在不久前的那次事件后,他们就已经成了待捕的羔羊。
正当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时,杨德中突然接到通知,要求行动改期,延后一天。
原来是24日李先念要率团去越南访问,有一人就在送行的名单上。
为了不引起外界的注意,只能在李先念离开之后,再行抓捕之事。
行动顺利完成 杨德中成为“头号功臣”
为了确保此次行动万无一失,周总理又是一夜没合眼。
第二天早上送走李先念后,周总理就通知大家:“9点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开会。”
从机场回去的路上,杨德中跟总理同乘一辆车,敲定最后的行动细节,为了争取一网打尽,周总理特地叮嘱司机开快点,要抢先一步到达大会堂,为行动争取时间。
很快,三人顺利落网,只剩最后一人迟迟未露面,周总理和杨德中急得眉头紧皱,在大厅里走来走去,一会又故作镇定地坐下,总之是坐立难安。
他们不禁开始怀疑:“难道是下面的人走漏了风声?”就在众人都等得都焦急难耐时,最后一人终于到了,周总理和杨德中激动万分,“腾”地一下,从沙发上站了起来。
杨德中和警卫们一拥而上,顺利将他拿下。
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抓捕行动,就这样圆满落幕,四位将军也为他们的行为,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事后,毛主席和周总理,都对杨德中进行了夸奖,称他是此次行动的“大功臣”。
可仅仅两年后,杨德中就惨遭下放,这是为何呢?
杨德中被污蔑 毛主席亲自批示下放
时间一晃就来到了1973年,中国的政治局面十分紧张,杨德中依然做着他的警卫工作,竭尽所能地保护着周总理的安全。
可他不知道的是,正有一只不怀好意的大手在伸向他。
这一年,那些人将攻击的矛头对准了周总理,想要控制中央警卫团,于是便诬陷杨德中是坏人,要毛主席严惩他。
毛主席听后根本不信,中央警卫团是他一手组建起来的,这是一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队伍,队员们各个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身为政委的杨德中,更是如此,怎么可能是坏人?
可是为了保护杨德中不受波及,毛主席还是做了个批示:“下去锻炼一下也好。”
就这样,杨德中被下放到陕西咸阳军分区当第二政委。
看到主席的批示后,周总理先是一愣,很快就明白了他的用意。
周总理对夫人邓颖超道:“杨德中临走前,请他到家里吃个饭。”
周总理的态度,表明了对杨德中的信任,也安抚了他受伤的心。
1976年,尚在陕西的杨德中,得知了周总理去世的消息,他嚎啕大哭,差点晕倒,连续几天都不吃不喝。
两年后,他被调回北京,成为中央警卫局的局长,保护国家领导人的安全。
他在这个位置上一坐就是20年,直到1998年才退休。
1994年时,杨德中被授予上将军衔,2020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欢迎评论,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