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亲自为周总理脱大衣。
画面传回美国后,引起了轩然大波,所有人都感叹周总理的魅力。
可做下如此亲昵举动的尼克松,为何后来却称周总理难打交道呢?
尼克松访华,与周总理相谈甚欢
1972年2月21号至28号,被尼克松本人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
他率领着庞大的代表团,对中国进行了首次访问。
上午11点半,尼克松乘坐的专机抵达首都北京。
当尼克松看见周总理时,距离地面还有四五级台阶,却迫不及待地微笑着伸出了手。
周总理也在同时,向他伸出了手。
跨越大洋彼岸的两只手,就这样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足足持续了一分钟。
当天晚上,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为尼克松及夫人一行,举行了盛大的欢迎晚宴。
会场的热烈气氛,通过国际卫星,传到了美国的千家万户。
而尼克松夫妇同周总理,更是相谈甚欢。
宴会开始,周总理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祝酒词,还拿出了珍藏30年以上的茅台酒,来款待尼克松和基辛格。
周总理举起酒杯向尼克松介绍道:“这是驰名中外的茅台酒。”
尼克松笑着接过话头:“我听说您讲过一个笑话,说的是一个人酒喝多了,然后想抽支烟,没想到点火的时候,烟还没点燃,他自己先爆炸了。”
说到这里,不等翻译传达,自己就先笑了。
周总理听了也是哈哈大笑,他当即就拿来一盒火柴,点着之后,放在自己杯中的茅台酒上,用愉快的声音对尼克松说:“总统先生请看,它确实可以点燃。”
周总理的幽默,深深地感染了尼克松,多年以后,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还对这次喝茅台酒的趣事念念不忘。
尼克松为总理脱衣,引发各方质疑
两日后会谈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儿。
当周总理的车抵达钓鱼台国宾馆时,尼克松、基辛格等都站在门口迎候。
握手之后,周总理想要脱掉呢子大衣,而在他身旁的尼克松,竟十分自然地为周总理脱起大衣来。
这个镜头,也被美国记者拍下来,传回了国内播放,美国的报纸称:“在美国民众对周恩来表示极大好感时,尼克松为周恩来脱大衣,等于发表一篇极为动人的竞选演说。”
连我国自己的警卫员,也在暗暗感慨,我们周总理的魅力,真是世间少有企及。
后来,这件事还在世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伴随而来的还有各种不解和质疑。
很多人不懂,尼克松身为一国总统,为何要为别国总理脱衣?是不是太自降身价了?
对此,可以从尼克松后来的一段描述中,找出其中缘由:“访问中国期间,周恩来无与伦比的品格,是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之一。他没有架子,却沉着坚强。他举止优雅,姿态挺立而又放松,显示出巨大的魅力。”
那么,既然尼克松对周总理如此推崇备至,为何后来在回忆录中,称他难打交道呢?
尼克松再次访华,专程来为总理扫墓
1983年,尼克松出版了一本书,名字叫《领导人》。
在书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斯大林执掌苏联期间,有位难对付的外交部长,曾敬告过一位美国的谈判代表:“要是觉得我们难打交道,那遇到周恩来的时候再看看吧!”
对此,尼克松深以为然。
谈判桌上的周总理,总是充满智慧,三言两语就能破解尴尬局面。
而如果你妄想让周总理放弃他的决定,是根本不可能的。
与此同时,周总理不是那种僵硬的谈判者,他总是有周密的准备、高明的谈判技巧,遇事从来镇定自若。
尼克松还在书中评价:他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
1976年,尼克松对中国进行了第二次访问,而他此行的目的之一,就是想去为已故的周总理扫墓,以表达他对周总理的思念和敬佩。
虽然此时的他已不是总统,但中国仍按第一次的规格接待了他,这让尼克松十分感动。
会谈一结束,他便让秘书去联络扫墓之事。
没过多久,秘书便带回了答复,尼克松听了震惊不已,不禁潸然泪下。
秘书说,周总理在去世前就立下遗嘱,遗体火化后,将骨灰撒入大海。
因此,给周总理扫墓的愿望,是无法实现的。
秘书话落之后,尼克松沉默良久,他再次为这位伟大的总理,感到深深地钦佩。
那么,您有什么想对周总理说的?
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欢迎评论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