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晖出走了。看到一些报道,是在美国。我最近却时常看到互联网上对他的一些檄文。

里面充斥着很多不客观的批评。比如秦晖是在消费清华的名誉。

言外之意,是秦晖之所以能有现在的影响力,是沾了清华的光。

这个显然是不客观的,以秦晖的思想和洞见,哪怕找个中专,都不会影响读者对他的尊重。

看过一些秦晖的讲座,但是秦晖的书,还没系统的读完。

且不论观点的正确,以及秦晖在表达上是否有立场先行,先入为主的问题,但是作为一个学者,他无疑是十分认真的。

正是因为这种认真的思考,所以秦晖抛出的问题,具有深刻的反思性。

抹黑秦晖的,大概都是从一些只言片语的边角料里了解秦晖的,或是一嗅到对高级知识分子进行批判的味道,就诱发了他们体内难以遏制的战斗欲望。

以秦晖作为标杆,国内绝大多数的文科教授都是不合格的。我毫不怀疑,国内的文科教授中,发表论文的数量上超越秦晖的大有人在,但是这些人,却无法提出什么洞见性的结论。他们只是学术码农,不能算是知识分子。

在学术上有所倾向,其实是任何一个把这件事进行严肃对待的人共同的特征。秦晖是这样,钱穆也被诟病过这个问题。

不存在学术偏见,就意味着,你对这个问题没有自己的思考,你只是在人云亦云,反复骑墙而已,这算是个什么学者呢。

但是,市面上那些伪学者们,却享受到了很多超越秦晖之上的学术名利,他们被誉为“大师”,秦晖反而要失去教职,背走他乡。

但是学术史上,其实另有一套价值,这个是不以时代名利和毁誉作为标准的。学术史上的价值,在于真正的见识,同时也在于一种学术人格。

学术鸵鸟们,当然无法理解秦晖们的选择,因为从本质上,他们虽然都是学者,但其实是两类完全不同的人。

我们看到有很多学者,汲汲于名利,但是实际上向往的,还是官场。这种成为幕僚的情结,才是鸵鸟学者们的真实目的。

但是秦晖式的学者,讲求的是纯粹的智性的反思,这继承的是希腊人的传统,而不是儒家式的。他就是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这就够了。不会总想着,我干这个事,能够给我本人带来多少好处。

那些具有攻击色彩的檄文,简直要把秦晖打入历史的罪人序列。但是历史评价这东西,也从来不会因为他们的意见而被左右。

我们依然需要更多的秦晖式的知识分子,认真得去思考社会问题和文化方向。就跟找医生看病一样,如果医生明明看到了问题,却还对你伸出大拇指,说你的状况实在是好极了,给你点赞。请问这样的医生是良医还是庸医呢?

竖起大拇指是容易的,但是提出问题,却是刺耳的。我们不能因为声音的刺耳,就忽视了问题的实质,因为它好端端的就在那里,秦晖可以出走,但是问题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