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约君说
在衣着较少的季节
我们不难发现人们身上
隐约可见的拔罐印记
就在刚过去不久的巴黎奥运会
不少运动员身上的拔罐印
又一次让人们关注起
这种“神秘的东方力量”
图源网络截图
对于拔罐大家并不陌生
有一种常听到的说法是:
拔罐印的颜色越深代表毒素越多!
近期这一话题还火上了热搜
图源网络截图
真相是否如此?
有约君来告诉你——
1
罐印的不同颜色
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身体状况
拔罐疗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是一种以玻璃罐、竹筒等作工具,借助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外治疗法,具有散寒除湿、行气活血、扶正祛邪、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调节脏腑等作用。
火罐有各种类型,但在临床中多使用玻璃罐,它们有大小不同的规格,操作方法可分为闪罐、定罐、游走罐、刺络拔罐、针罐等,根据患者年龄的大小、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轻重、病程的长短及施罐部位的不同,可选择不同规格的火罐及相应的罐法。
图源视觉中国
在拔罐之后,我们身上会留下一些或大或小、或深或浅的印子。这是因为拔罐的过程是通过在罐内燃烧、加热或使用机械抽吸等方法,罐内形成负压吸附在皮肤表面,导致局部毛细血管破裂,进而出现瘀青或肿胀,即淤血。这些痕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罐印,一般会在5-7天左右自行消退。
事实上,罐印颜色越深并不代表毒素越多,不过,罐印颜色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们身体的状况。
黑紫色——供血不足,体内有积累的寒气;
发紫伴有黑斑——体内气血不够畅通;
艳红色——体内有热气或体质是阴虚火旺;
色红而暗——体内有热气、供血不足;
灰色——虚寒体质或体内有湿气;
水疱、水肿——体内有寒气、湿气。
注意
罐印的颜色同时也受拔罐手法、时间、所用酒精浓度等因素影响,不能单靠罐印来辨别病情!需要由医生综合判断。
2
腰背部最常拔罐?
源于两条重要经脉
我们在拔罐时,最常进行操作的部位,就是腰背部。你是否好奇:为什么经常会选择在腰背上拔罐?
这是因为腰背部有两条非常重要的经脉。第一是督脉,第二是膀胱经。
图源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
督脉在我们的背部正中,统管人体一身的阳气。阳气的不足或亢进,都属于阴阳失衡。通过对督脉的调节,可以起到平衡阴阳的效果。
膀胱经在我们背部正中间的两侧,左右各一条,每条又再分为两个分支。在膀胱经上,布满了与五脏六腑相连通的背腧穴。
我们在腰背部拔罐,刺激的就正是这两条经脉。在督脉和膀胱经进行游走罐、刺络拔罐、留罐等治疗,可以激发阳气、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
除此之外,肩颈、小腿等部位也有不少要穴,可以按需要来进行拔罐。
3
运动员为什么也喜欢?
拔罐有哪些作用?
在刚刚过去的巴黎奥运会中,“神秘的东方力量”又火了:竞走运动员贴着脐贴、游泳选手身上有很明显的拔罐印……
图源网络
拔罐可以适用于以下病症:
1)颈肌劳损、腰肌劳损等颈背腰痛;
2)慢性疲劳综合征等亚健康状态;
3)感冒、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性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
4)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情志病;
5)肥胖症、2型糖尿病等代谢疾病;
6)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7)乳腺增生囊肿、乳腺纤维增生、甲状腺结节等;
8)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
9)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对普通人而言,我们所熟知的拔罐的作用有驱风、散寒、除湿等作用,其实,对于运动员或运动爱好者来说,拔罐也有特别的好处。
比如面对身体的疲劳、肌肉拉伤和其他运动相关的伤病,拔罐可以帮助减轻疼痛、缓解肌肉酸痛,还能减轻焦虑和紧张感,还可以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和肌肉的弹性、促进淋巴循环、提高免疫力等等。
4
拔罐虽好
但不建议自行操作
虽然拔罐好处不少,但是有约君提醒大家最好别自己操作,小心烧伤!
最近,在浙江便有一个自行拔罐后烧伤的案例:
前几日天气炎热,50岁的张先生感觉中暑了,想来最近网购了拔火罐工具,就按照教程自己在家里尝试拔罐治疗。
起初,张先生感觉背部传来阵阵温热,甚是舒适,便持续了半小时左右。等到感到背部疼痛不适,让家人一看,竟然满是密密麻麻小水泡,像葡萄一样,于是赶紧去往浙大二院临平院区急诊。检查后发现,张先生后背约有6%的皮肤面积被烧伤,确诊为II度烧伤!
医生提醒,医院里常用沾了95%酒精的棉团点燃后迅速伸入玻璃管内再抽出,使罐内形成负压吸附在皮肤表面,若自己在家操作,会因手法不熟练或操作不规范而发生意外!
拔罐有这4点注意事项
①建议最好还是到医院接受拔罐治疗;若在家自行拔罐最好使用更为安全的抽气罐。
②每次拔罐的时间在10分钟左右,不宜过长,拔罐的频率通常一周一次左右,根据体质和病情调整治疗频次。
③过饱、过累、过饥、过渴时都不宜拔罐,颈部、腋下、腹股沟等有大血管、骨骼凹凸不平、皮肤破损的部位也不宜拔火罐;孕期或崩漏女性不宜拔罐。
④拔罐后不宜立即洗澡,注意保持拔罐部位的保暖。
来源/广州日报、广东省中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图/详见图说
编辑/徐依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