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溪市红塔区瓦窑村,有一座云南发现最早,也是科学考古发掘最早的古代瓷窑——玉溪窑址。曾经,这座古窑遗址只是收藏和研究文物的地方;时至今日,当科技“触碰”到灿烂且令人心动的文明时,那些尘封的文物宝藏似乎会“说话”,这里也摇身一变,成为了游客的打卡地。

在玉溪,和玉溪窑址一样走出高阁的文物建筑越来越多,经过“活化”后的它们,与人们“亲密”接触,游客在“逛展”中便能深入了解玉溪的历史。

让沉睡的瓷片“讲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玉溪这些文物建筑,正一一“唤醒”沉睡的历史

近日,开屏新闻记者来到位于玉溪中心城区红塔大道112号的玉溪窑址。钱瓜山上绿树成荫,上下河水环绕,这里静卧着古老的玉溪窑遗址,微风拂过,绿叶沙沙作响,似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了解,2013年,国务院将玉溪窑址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云南全省唯一的陶瓷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溪窑使用年代约为元末明初,于20世纪60年代被发现。科研人员对玉溪窑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古窑遗址4座,出土残瓷器、残窑具上万件,瓷器以生活用具为主,有青瓷、青花瓷和少量酱釉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凭借质朴、飘逸、灵动的艺术风格,历史上,玉溪瓷器行销中国西南诸省以及东南亚诸国,成为了与江西景德镇、浙江江山齐名的中国元明时期三大青花瓷器产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玉溪窑址博物馆内共展出展品296件,其中123件来自收藏家的捐赠和借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入”时空之门看瓦窑村制瓷先祖的生活场景,动画展示古时的烧瓷流程和销售过程,通过青花瓷片纹路还原部分新兴洲十四景……在玉溪窑址博物馆,一幅生动的古人制瓷卖瓷的画卷徐徐展开,步移景异,一次让过去与未来梦幻联动的“时光之旅”就此启程。一片片封存了历史记忆的瓷片,复原了鲜活故事,在这方寸天地间,旧日时光穿越千年,被后人无数次驻足观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保存较为完整的三号龙窑,不但能看到窑址全貌,还能通过窑头处的电子触摸屏,360度查看极具玉溪青花瓷代表的上百种器物的细节展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悉,玉溪窑址博物馆依托玉溪窑址保护利用项目提升改造而成,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历时一年半完工,完美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用科技为文物研究工作赋能,让文物焕发新的光彩。

“我们对原有的场馆设施进行了改造提升,通过多媒体的展现、互动形式,增强展品的可视性、与游客的互动性。”红塔区文物管理所所长白光祥说,从今年8月8日开馆至今,玉溪窑址博物馆每天接待游客近300人。

老宅“讲述”马帮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旧时,西南地区特有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特的马帮文化,穿行于崇山峻岭的马帮,搭建起了交通运输、商贸物流、文化传播、民族融合的重要通道。玉溪历史上便是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在无数次往返和长途跋涉中,玉溪的马帮创造了一段辉煌的贸易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红塔区大营街街道赤马社区广卫村,有一座修建于1947年的老宅。这座老宅宅院占地面积460平方米,坐东向西,为一楼一底砖木建筑,宅院雕栏玉砌,美轮美奂,是玉溪民国时期民居建筑的典范。2012年,它被红塔区人民政府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9月,红塔区启动文物建筑保护利用工作,对郭家宅、王家宅、郭氏宗祠进行活化利用。2023年,王家宅摇身一变,成了玉溪马帮文化展示研究基地,这座老宅,再次焕发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进王家宅马帮文化展示研究基地,阳光洒在长廊上,让这座滇中民居更加美轮美奂。这是玉溪首个以茶马古道、马帮文化为主题的展览馆,在静态展示玉溪马帮文化的同时,打造“活着的马帮”互动式演出,让游客能沉浸式体验马帮文化的精髓。

马鞍、马铃等与马帮有关的实物展示,还有关于玉溪马帮的文字介绍……在这里,人们对马帮的认识,从想象力到具体呈现,有了跨时代的解读。

“沉睡”古建逐一被“唤醒”

据了解,玉溪市红塔区现有69处不可移动文物,50处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

为进一步促进和规范文物建筑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传承,发挥文物资源优势,促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让文物建筑保护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红塔区聚焦“活起来” 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出台了《玉溪市红塔区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管理办法》,并于2022年9月启动文物建筑保护利用工作,对大营街街道的郭家宅、王家宅、郭氏宗祠进行活化利用。

北城李家大院、玉溪郑氏旧居、玉溪窑址、玉溪文兴祥商号旧址、排山凤凰观、雷耀龙纪念馆……近年来,红塔区一个个文物建筑也相继进行“活化”利用。

目前,红塔区整合了乡村文博资源,推出高古楼下话文脉、州城漫游忆古城、第一村里赏民俗三条“走进文化课堂 畅游幸福红塔”的精品文旅路线。其中“高古楼下话文脉”线路为游高古楼、李家大院、北山书院、百岁坊,品北城卤鸭、灌肚、冬瓜蜜饯、火烧饼;“州城漫游忆古城”路线为游文庙、聂耳故居等,定期在文庙组织小型祭孔仪式、开笔礼、成人礼、汉服展等活动,完成郑氏旧居修缮,定期组织周末花灯小戏演出。漫游州城,品米线、冰稀饭、豆沫汤圆、酱油鸡;“第一村里赏民俗”包含参观滇中民俗收藏,郭家宅、郭氏宗祠、王家宅等特色滇中民居,大密罗土司府、滇中农耕文化馆,买山货,品青松毛烤鸭,游欢乐大世界,泡温泉。通过“文物+旅游”精品路线,让“活”起来的文物建筑与人和现代生活亲密接触,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我们将坚持‘一处一策’,以小剧场、文创等多元化方式提升活化利用水平,创新展陈方式,增强体验感,以项目化、社会化推动文物活化利用,老文物焕发新生机的故事还将续写下去。”玉溪市红塔区博物馆馆长白光祥说。

开屏新闻记者 李春丽 何晓宇 摄影报道

一审 孙琴霞

责任编辑 何丹 陈洁

责任校对 郭毅

主编 严云

终审 副总编辑 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