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决意转向东方,中俄核能合作迎来进展,美军方预感不妙,米利提前示警,中俄合作还有禁区吗?

8月14号,由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旗下机构承办的徐大堡核电站4号机组关键设备,从罗斯托夫州起运中国。该设备包括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和蒸汽发生器,总重量超660吨,而徐大堡核电站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是中国最靠北的核电站,2021年该项目在中俄最高层的共同见证下开工,至今已有3年多,是中俄核能合作的一个缩影,俄方此前也深度参与了中国田湾核电站的建造工作。某种程度上来说,核设施具有较高的技术性和机密性,需要双方具备高度的政治互信和稳固关系,俄罗斯的核反应堆容器运往中国,足见中俄关系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俄总统普京的话正在成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年普京在谈到中俄关系时曾指出,中俄合作没有禁区,包括军事领域,也就是说,中俄关系没有死角,无论是核能、军事、航天、金融还是科技,中俄两国的大门互相敞开。如果普京的设想成真,这种国家关系在世界各国中都是开创性的,不同于西方之间的援助和施舍,中俄作为同样大体量、幅员辽阔的五常国家,能够平等协作、互利共赢,为世界范围内的政府间合作树立了典范。从俄罗斯的视角来看,中国已经具备了同等合作的资格,近年来中国的国防实力飞速发展,第三艘航母已进行多次海试,海军总吨位达300万吨,五代机歼20、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等样样不缺,“钱学森弹道”更是难以拦截的存在,普京或许在下一盘大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中国在芯片领域的持续发力,科技树不断点亮,“卡脖子”问题逐步化解,尤其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国际影响力和经济实力飞速提高,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经是俄罗斯的十倍左右。从中国的视角来看,俄罗斯的核潜艇和重型直升机技术值得借鉴,其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是中国的刚需,俄罗斯对中亚和中东的影响力不容小觑,与俄罗斯合作同样是重要议题。但中俄一旦“结盟”,美国无疑最难受,美国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利曾发出警告,称美国应确保中俄不会形成牢固且持久的地缘政治联盟,因为这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中俄奉行不结盟、不针对第三方的合作原则,无意与美方进行阵营对抗,美方的担忧有些多余。但另一方面,中俄合作却是全方位、无死角且没有上限,如果美方一味对中俄打压遏制,中俄的联手反制也在情理之中。美方应当扭转自身的错误认知,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对待中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前国际社会对“新冷战”的担忧与日俱增,“小院高墙”和“脱钩断链”被频繁炒作,美国和北约对此应负全部责任,在涉及自身发展和安全事务上,中俄两国除了抗争外别无选择。